養雞達人

雞的支原體感染及防控措施

1 病原

支原體是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原核生物,在具有自體繁殖和合成自身大分子的微生物中,體積最小,結構也最簡單。直徑大約 300 ~ 800 nm ,細胞形態受環境影響變化很大,光學顯微鏡下呈多形性,有球形、球杆狀或其他形狀不等。

支原體沒有細胞壁,也不含有任何細胞壁成分,所以那些主要破壞細胞壁或抑制細胞壁成分合成的抗生素或抗菌藥物如青黴素等,對支原體沒有作用。支原體膜成分中有蛋白質和脂多糖抗原,其相應的抗體能抑制支原體的生長、代謝,並在補體的參與下裂解支原體。

支原體主要靠寄生生存,寄生於各種動物的體內。雞的支原體主要有敗血支原體(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 MG )和滑液囊支原體( Mycoplasma synoviae , MS ),另外還有其它致病力較低的支原體如火雞支原體、衣阿華支原體、雛雞支原體和禽支原體等。

2 流行病學

支原體流行於世界各地的養雞場,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感染率平均為 70 ~ 80% 。各種年齡的雞均可被感染,但成年雞較幼齡雞的抵抗力高;不同品種的雞抵抗力可能相似。除了某些 SPF 雞場外,可以說任何雞場都受到支原體感染的困擾。除雞外,很多禽(鳥)類也可感染不同的支原體株,但這些禽類在雞支原體病發生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支原體的傳播方式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病雞或帶菌雞通過呼吸、咳嗽,隨粘液排出大量支原體,這些支原體在空氣中飄浮,健康雞接觸這些支原體將引起感染;另外一種重要的傳播方式是通過種雞垂直傳播,造成雛雞體內帶有支原體,或出殼後即成為弱雛;第三種傳播方式可能容易忽略,就是某些活疫苗中可能含有支原體,據報道, 20% 的新城疫 I 系苗中汙染有敗血支原體或滑液囊支原體。因為製作疫苗的雞胚來自於普通的種雞場,支原體沒有很好地淨化,接種時很容易造成支原體人為地傳播。還有在治療疾病時使用的卵黃抗體,如果滅活不徹底,也有可能汙染支原體,造成支原體的人為傳播。

在外觀正常雞的呼吸道記憶體在大量支原體,這些支原體可以與雞和平共處,並在呼吸道上皮細胞上繁殖、代謝、產生毒素,引起上皮細胞的損傷,可以不表現任何臨床症狀。但是很多因素可以引起雞的抵抗力,特別是呼吸道區域性的抵抗力降低,從而誘發本病。或在接種呼吸道病活病毒疫苗時,可引起強烈的疫苗反應,導致慢性呼吸道病的發生。

環境因素在呼吸道病發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環境溫度、溼度、空氣質量特別是氨氣濃度過高是誘發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過度密集、冷熱應激因素的存在、疫苗接種、斷喙、飢渴等都可加重支原體感染的嚴重程度。

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雞貧血因子、呼腸孤病毒感染、飼料含有過量的黴菌毒素,特別是黃麴黴毒素等,均可造成雞免疫抑制,誘發呼吸道病。飼料中若缺乏維生素 A 或其它營養物質,雞的抵抗力,特別是區域性抵抗力也會明顯降低。

因此,包括慢性呼吸道病和滑膜炎雞的支原體感染的發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單純支原體感染,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3 臨床症狀和損失

目前雞的慢性呼吸道病主要由敗血支原體感染引起,也可由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但很少是由支原體單獨感染引起的。往往與大腸桿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混合感染。發病後常表現:雛雞的弱雛率增加 10% ;死淘率上升 10-20% ;蛋雞的產蛋率下降 10-20% ;種蛋孵化率降低 10-21% ;飼料轉化率降低 21% ;肉雞的體重降低 38% ,出欄時間延長;治療成本上升。因為支原體對很多藥物敏感性不高,且易產生耐藥性,特別是混合大腸桿菌感染時。因此,頻繁換藥既不能達到理想治療效果,又造成治療成本增加。

發病雞表現咳嗽、呼吸困難、呼吸道囉音、眼睛、鼻腔有分泌物、眼(包括眶下竇)腫脹,有時雛雞首次呼吸道活病毒疫苗接種後,常常表現明顯的呼吸道症狀。嚴重時,精神沉鬱、採食量下降。

如果發生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則主要引起關節、腱鞘的滑膜炎症,引起飛節及趾關節腫大,出現跛行、臥地等症狀;有的菌株也可引起氣囊炎,併產生呼吸道症狀。目前,在某些發達的國家已經通過接種疫苗、檢疫、淘汰以及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基本上控制了由敗血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而由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和腿病逐漸變得越來越重要。

雖然單純支原體(敗血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不高,但由於飼料浪費、肉雞增重緩慢、蛋雞和種雞產蛋率下降、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等造成的損失都是隱性的,對這種損失,很多生產管理者都不太重視。實際上,死亡幾隻雞並沒有太大的損失,真正造成利潤降低的是那些隱祕的損失。

單純感染支原體猶如人處於亞健康狀態,若繼發大腸桿菌、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等感染,疾病將會變得非常複雜而嚴重,死亡率可高達 40 %~ 60% 。淘汰率會顯著升高,肉雞屠宰時的廢棄率提高,嚴重影響養雞者的經濟效益。

4 病理變化

單純感染敗血支原體僅能引起輕微的氣囊炎症,表現為氣囊混濁、增厚,上面附著泡沫樣物或乾酪樣物;氣管、支氣管內有粘液性液體或卡他性分泌物。若混合感染大腸桿菌,則病變相當嚴重,表現為肝周炎、氣囊炎和心包炎,囊腔中有大量黃白色纖維素樣滲出物。眶下竇腫脹,內有大量乾酪樣滲出物。出現關節炎症狀時,關節液增多,呈清亮、混濁或奶油狀。
輸卵管的病變常常不易察覺。

若發生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呼吸道和氣囊的病變相對較輕,僅表現輕微的炎症;而關節的病變較重,表現為腱鞘炎、滑膜炎和關節炎,開始時水腫、有滲出物,外觀附關節、趾關節腫脹,內有清亮、混濁或奶油狀的液體。

實際生產中,雞敗血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常混合感染。因此既有呼吸道的症狀和病變,又有關節的病變和跛行等症狀。

5 診斷

很多雞病可以引起類似的呼吸道症狀,但往往都混合感染支原體,因此,如果有呼吸道症狀,就可以考慮支原體的感染。確診必須進行剖檢、血清學檢驗和病原分離。由於支原體的生長要求相當高,一般生產單位或實驗室難以進行。所以,支原體病的診斷往往依靠臨床、剖檢和血清學等綜合性手段作出。

6 防治

由於支原體的感染相當普遍,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對很多藥物的敏感性不高等特性,這就決定了雞支原體病的防治必須採取綜合性的措施。

6.1 種雞群淨化 近年來,農業部對原種雞場的疾病淨化提出了要求,原種雞場疾病淨化水平決定了我國養雞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關鍵。但是支原體的淨化相當困難,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原種雞場很難承受,在近幾年不容易完成。原因是支原體感染的陽性率高、感染途徑多。

6.2 嚴格生物安全措施 種雞場做到佈局合理,周圍的養雞場密度低。嚴格做到全進全出,育雛和育成、種雞、孵化室分開,出雞後徹底沖洗、消毒。空氣正壓過濾通風等淨化措施,可將空氣傳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顆粒飼料的加熱可將飼料中的大部分病原體殺滅。

6.3 種雞免疫和藥物淨化 目的是切斷支原體經蛋垂直傳播。這一點是容易做到的,但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 1 ~ 3 日齡的種雞用支原體敏感藥物如泰妙菌素、北里黴素、泰樂菌素等飲水,控制支原體的早期感染;在 7 日齡接種半量支原體滅活苗、 60 日齡和 110 日齡左右分別接種支原體滅活苗 1 頭份,可大大降低敗血支原體垂直傳播的比例。也可採用活苗接種,活苗可有效預防支原體感染呼吸道,但對垂直傳播的控制尚不理想。常用的支原體苗為 F 株、 TS-11 株等。 F 株的致病力非常輕微,與新城疫等疫苗聯合應用也不會產生干擾現象,免疫保護率達 85% 。儘管採用疫苗免疫可降低敗血支原體的感染率,但是由於滑液囊支原體的普遍存在,難以通過免疫徹底控制。

6.4 種雞投藥法 在選種蛋前一個月內,按程式對種雞投予敏感藥物,減少種蛋的帶菌率,提高孵化率和健雛率。

6.5 種蛋孵化前的高溫處理法 將室溫條件下的種蛋在一個加壓空氣的孵化器內加溫,蛋內溫度上升到 46.1 º C ,持續 12h 後, 20min 內降至 37 º C ,轉入正常孵化程式。但此法可降低孵化率 8% ~ 12% 。

6.6 肉雞支原體病的預防 肉雞對支原體是最敏感的,在整個生長期中都容易發生慢性呼吸道病或呼吸道疾病綜合徵,給肉雞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一方面是由於雛雞質量問題,另一方面可能飼養環境太差,在 10 日齡以前就發生早期感染,這樣在首次免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後即可發病。因此,雛雞飲水或飼料中新增某些抗支原體藥物是必需的。新增的藥物有酒石酸泰樂菌素、泰妙菌素、北里黴素等。這些藥物可以在整個生長期新增,也可在某些發病率較高的時期(如首次接種呼吸道或病毒疫苗前、氣溫突然變化的前後、更換飼料的前後等)新增。

6.7 治療 支原體病的治療必須結合其它細菌特別是大腸桿菌的治療,因此可採用對大腸桿菌和支原體都敏感的藥物如恩諾沙星、氧氟沙星等。關鍵問題是在治療時首次藥量一定要加倍,以後可使用維持劑量;其次,藥物治療的療程一定要夠,否則,容易復發;第三,在治療時一定要控制環境溫度和通風,儘量降低發生呼吸道病的誘因。

必須指出的是,雞支原體病的預防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單靠某一種措施不能取得理想效果。而疾病的的預防要比治療有效得多,因為一旦發病,往往是混合性的感染,沒有藥物對支原體和大腸桿菌以及其它病毒性病原同時有效。而且,即使一種好藥,也要合理使用,才不至於造成浪費和損失。

四季禽類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控措施

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雞感染敗血黴形體(支原體)引起的一種以咳嗽、流鼻涕、竇部腫脹為特徵的疾病。該病發展慢、病程長,可在雞群中長期蔓延。雖死亡率低,但患雞生長緩慢、產蛋下降、飼

滑液囊原體對產蛋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滑液囊支原體病又稱滑膜炎,病原是滑液囊支原體。本病是雞和火雞的一種急性到慢性的疾病,主要涉及關節的滑液囊和腱鞘,引起滲出性滑膜炎,腱鞘炎。01滑液囊支原體的分佈與危害雞滑

畢英佐:肉雞生產中的主要疾病,防控問題及對策

一、前期死亡原因及對策1、原因(1)種雞因素①垂直傳播病:支原體、沙門氏菌感染、大腸桿菌、腦脊髓炎、白血?⑼?凇⒋?丁?呼腸孤病毒感染②營養缺乏:B族維生素、A+E(2)孵化因素溫度、溼度、通風、運輸、保溫(3)疾病因素①細菌感染引起臍炎a、沙門氏

雞呼吸道疾病的綜合防控措施

近年來,養禽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呼吸系統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愈演愈烈。大多數病例是由多種病原混合感染或因免疫抑制而發生的繼發感染,而且一般雞場都存在眾多誘發因素,使該

肉雞養殖:魏氏梭菌綜合防控措施

一、魏氏梭菌病流行特點:1、自然條件下僅見雞發生本病,肉雞、蛋雞均可感染。平養雞較籠養雞多發,育雛和育成雞多發,肉用雞發病常見於2~8周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炎熱潮溼的

肉雞肺炎黑肺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肉雞肺損傷肺炎是嚴重的呼吸系統病症,通常由多種病原感染、環境應激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發病快死亡率高,給家禽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瞭解肉雞肺炎肺損傷發生的原因

南方肉雞腺胃炎發病調查與防控措施探討

作者:葉孟海許正金遊莉英俞炳芳(福建森寶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64000)前言:據報道,近幾年來雞腺胃炎在北方几省區發病較為嚴重,主要感染白羽肉雞、蛋雞、快大黃雞、817雜交雞等雞群,嚴重影響雞群的生產效能。從2010年開始,南方地區也陸續發現一種以雞隻採食

當前蛋雞主要疾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目前,隨著氣溫的變化,為疾病的發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建議廣大養殖戶要提高防疫意識,掌控養殖的生命線防疫。現將對有關蛋雞的兩種主要流行病的看法與大家共同分享。溫和型禽流感與大腸桿菌的混合感染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在臨床症狀上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淺析雞減蛋綜合症的特點及防控措施

雞產蛋下降綜合徵(eggdropsyndrome1976,EDS-76)也叫減蛋綜合徵,是一種使產蛋雞或種母雞產蛋率下降的病毒性傳染??976年荷蘭科學家首次報道了該病,並且命名為產蛋下降綜合徵,簡稱EDS-76。1977年又從雞體內分離到了EDS-76的病原體,隨後在英、德、法、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