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雞減蛋綜合症的特點及防控措施
雞產蛋下降綜合徵(egg drop syndrome 1976,EDS-76)也叫減蛋綜合徵,是一種使產蛋雞或種母雞產蛋率下降的病毒性傳染病。1976 年荷蘭科學家首次報道了該病,並且命名為產蛋下降綜合徵,簡稱 EDS-76。1977 年又從雞體內分離到了 EDS-76的病原體,隨後在英、德、法、義大利、波蘭、比利時、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相繼發生。我國學者李剛和朱國強等在1992年通過病毒分離首次確認了本病的存在,1996年貴州省家禽中心檢測到血清陽性率高達91.8%,本病近年來在我國流行已日趨嚴重。產蛋雞一旦感染 EDS-76病毒後,雞群產蛋量無法達到高峰期或產蛋量大幅下降,多發生於30周齡前後,可使產蛋量下降20%~30%,軟殼蛋和無殼蛋達15%,蛋殼破損率高達38%~40%以上,嚴重影響到蛋雞產業的發展,給廣大養殖戶及養殖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危害性非常嚴重,我國將其列為 B 類動物疫病。為了更好地防控該病,瞭解並掌握該病病原的特點非常必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現將其總結歸納如下,以期能幫助養殖戶及銷售人員提供參考。
1病原學
1.1 命名為EDS-76,由於荷蘭學者1976報道產蛋母雞分離到具血凝性腺病毒,屬III型腺病毒,是禽腺病毒唯一成員,血清學上與I型和II型亞群病毒無關。
1.2 該病毒源於鴨,EDS-76由接種疫苗汙染傳給雞。
1.3 該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析,可分為三個基因型。
(1)11年來從歐洲感染雞中分離到的毒株;
(2)英國從鴨中分離到的一些毒株;
(3)澳大利亞從雞分離的一株病毒。
1.4 該病毒對氯仿和PH 3-10的處理很穩定,60℃ 30分鐘可滅活,56℃ 3小時仍存活;耐單價陽離子,不耐雙價陽離子與甲醛(0.5%)或戊二醛(0.5%)。
2 流行病學
2.1 該病毒主要是垂直傳播,水平傳播不可小覷,孵化場是感染該病毒最佳地點。
2.2 任何年齡的雞都能感染,小雞感染不表現症狀,帶毒至產蛋期,但可以被疫苗阻斷啟用。
2.3 健康產蛋雞感染後7-9天開始出現症狀,最長潛伏期為17天。
2.4 EDS-76爆發具有三種類型:
(1)原種雞感染:經垂直傳播,但受感染的雞胚數量不大,主要是後期水平傳播的作用,這類雞群只有到全群產蛋達50%以上時才出現排毒併產生HI抗體,此後,病毒啟用並排出,出現多個感染點導致病毒擴散。
(2)蛋盤汙染:糞便也含有病毒,免疫注射針頭導致水平傳播,水平傳播較慢且呈間斷性,籠養雞舍引起全群感染需要達11周的時間,經墊料傳播迅速。
(3)水禽傳染給雞:通過糞便汙染飲用水,多呈散發。
2.5 EDS-76母源抗體半衰期為3天,要到4-5周齡後母源抗體近於不能檢出才能誘導產生主動抗體。
2.6 雞免疫簡單綜合徵疫苗後,早期(21天前)抗體水平與免疫劑量正相關,後期(21天后)抗體水平與免疫劑量無關,抗體水平在28天可達到高峰,理論上可以維持到整個產蛋期結束。
3 病毒致病機理
3.1 EDS-76為核內複製,主要感染輸卵管傘上皮細胞,病原存在於雞的輸卵管傘部、輸卵管狹窄部、蛋殼分泌腺及鼻黏膜等上皮細胞中,並且可隨著卵子的形成而進入蛋中形成垂直傳播。
3.2 人工實驗感染可在脾臟裡檢測病毒,感染3-4天,病毒在全身淋巴組織複製,尤其是脾臟和胸腺,輸卵管傘部總要受感染,該部位感染率100%,採集該部位可用於病毒分離。感染後7-20天,輸卵管狹部蛋殼分泌腺有大量病毒複製。
4 診斷要點
4.1 每當雞群不能達到預定的產蛋水平或出現生產下降,尤其是在雞很健康而先發生蛋殼變化,或產蛋量下降同時發生蛋殼變化,首先懷疑為EDS-76;
4.2 通常情況下,產無殼蛋是EDS-76的一個特徵,畸形和起皺的蛋不具有特徵性,而無殼、軟殼和薄殼蛋也具有特徵性;產有色蛋的發病雞蛋色澤逐漸消失,薄殼蛋殼質粗糙或蛋的一端上有粗顆粒;
4.3 垂直傳播感染的雞群,大多數雞在產蛋高峰前後發病,潛伏的病毒被啟用發病,減蛋發生在產蛋率超過50%和高峰期之間出現,發病持續4-10周,產蛋可能減少40%,存在後期補償作用,對受精率和孵化率沒有影響;
4.4 感染日齡很重要:如果1日齡感染的雞,以後產蛋除蛋白質量受影響和蛋較小外,蛋的外表很正常;產蛋初期感染,產蛋率明顯下降,且不能達到產蛋高峰;產蛋後期感染,產蛋先先下降後上升。
4.5 肉種雞和產褐殼蛋的雞較產白殼蛋的雞感染更嚴重。有實驗表明,白殼蛋品系雞產蛋下降,而褐殼蛋品系雞產蛋幾乎沒有降低,但蛋殼不好的蛋較多。
5 實驗室輔助
5.1 抗體檢測:雞隻感染後5天,IFA、ELISA、SN及HI試驗可檢測到抗體,7天后,DID可檢測到抗體,4-5周達到高峰,即便有高抗體,雞仍能排毒,但某些排毒的雞並不產生抗體,所以要注意區別。
5.2 宿主系統:鴨腎、鴨胚肝和鴨成纖維細胞高滴度繁殖;雞胚肝細胞繁殖較好,雞腎次之,雞成纖維相當差;鵝細胞中高滴度繁殖;雞肝細胞中,病毒滴度和HA高峰出現時間細胞內為48小時,細胞外為72小時;鴨肝和鵝胚尿囊腔接種,增殖良好,可達1:16000-1:32000,不能在雞胚中增殖。
5.3 分離鑑定:採集病雞輸卵管峽部蛋殼分泌腺處理後,接種9-11天齡鴨胚或者鵝胚分離病毒,收集尿囊液採用0.8%雞紅細胞做HI試驗檢測;要判為陰性時,使用鴨細胞要求最少傳兩代,用雞細胞需傳2-5代;
6 鑑別診斷
6.1 腦脊髓炎:引起產蛋下降10-40%,將蛋1-2周後可恢復,入孵率下降10-35%,垂直傳播小雞會出現麻痺、震顫和死亡;
6.2 新城疫:非典ND(HI>8),出現腹瀉,青綠色糞便,有呼吸道症狀,產蛋率和受精率都下降;
6.3 禽流感(H5):降蛋後無法恢復,呼吸道症狀,雞有死亡;
6.4 禽流感(H9):產蛋剛進入高峰雞群初期是產蛋上升速度變慢,然後出現產蛋不穩定,忽高忽低,接著保持4-5天后每天以2-5%的速度降蛋,在一週或兩週時間內產蛋降低到40-60%之間,累計降低30%-40%左右。蛋殼無影響。繼發其他病可致死亡。
6.5 傳支:有呼吸道症狀,產蛋率下降,同時有軟殼蛋、變形蛋、砂皮蛋、淺色蛋和白皮蛋,蛋清水樣,易與蛋黃脫離。嚴重時可導致卵黃性腹膜炎。早期感染雞產蛋率上不了高峰,解剖輸卵管發育不全。
6.6 鼻炎:副雞嗜血桿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病,主要表現面部腫脹或流鼻液等症狀,引起產蛋嚴重下降。
6.7 禽霍亂:劇烈下痢和敗血症,發病率與死亡率高。慢性為肉髯水中和關節炎,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
6.8 腫頭綜合症:禽肺病毒引起並繼發大腸桿菌、副雞嗜血桿菌、支原體等病原感染的一種傳染病。
6.9 氣候原因:溫度15度以上,28度以下為最宜。觀察雞舍溫度是否超出或低於這個區間。
6.10骨軟症:發生骨軟症的雞群產蛋率下降,破殼蛋增多,但蛋殼顏色變化不大,病雞癱瘓通過新增和調整鈣磷比例等方法雞群很快恢復。
7 防控與淨化
7.1 目前對該病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主要以加強科學管理、免疫、檢疫(嚴防有該病的禽,蛋引進)和淘汰病雞著手;在管理上要執行嚴格的消毒衛生工作,種雞場不應混養鴨、鵝等其它家禽。
7.2 雞群在進入產蛋前全部產生抗體,產蛋將不受影響,因此免疫接種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接種抗原含量高的滅活苗15天后可產生抵抗力,可在4-5個月內持續存在。
表1 (肉)蛋(種)雞建議免疫程式
時間 |
疫苗種類 |
開產前(102-115天任一天) |
高濃縮新支減或單減或新支減流 |
35周 |
高濃縮新支減或單減(疫區選用) |
淨化必須建立在一定條件之上,如下:(1)從感染的蛋孵化出的雞可能處於潛伏感染中,並且不產生抗體;(2)在產蛋高峰病毒被啟用並排毒,這是產生抗體,抗體將預防或減少排毒;(3)水平傳播水平很低。達到以上三個假設情況,選擇40周齡原種和祖代雞群中進行進行淨化就有可能實現,因為這時雞群開始產異常蛋並有了HI抗體。從這些種蛋孵化出的幼雛分成小組,每組100只,隔開飼養,間隔大約6周,對10-25%的雞進行HI試驗,如出現1-2只反應者,將其去除;此欄及相鄰的雞以後間隔1周100%檢驗兩次,如發現HI陽性或反陽性雞就在同一欄內,整個欄的雞群都去掉,並對相鄰欄進行重檢;40周齡時,利用HI試驗對全部雞進行檢驗,選擇雞蛋作為下一代的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