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種雞發生飽食性休克的原因與防治措施
在肉種雞限飼過程中,往往在第一天限飼,第二天喂料後便會發現雞隻嗉囊硬實飽滿、臥地不起、全身震顫,繼而頭頸無力、嘴貼地面、腿向後伸、糞便稀白,嚴重的會引起雞隻死亡。從表面看這種情況雖然直接損失不大,但其間接危害較大,能引起部分雞隻消化不良、增重緩慢,長期下來不僅造成均勻度下降,還會影響生產效能的發揮。
一 易發生飽食性休克的情況
一般肉種雞在育雛後期(4~6周),剛開始對雞群進行限飼時容易發生;在育成前期(6~12周)為了提高均勻度,採用「四、三」或「五、二」限飼法後的第一個喂料日最易發生,且發生的時間往往在喂料後1~2小時內;在育成後期(16周後),由於性器官開始發育,限飼強度變低,採用「每日」或「六、一」限飼,每天的料量較多,發生飽食性休克的情況就很少。
採用機械喂料系統的雞群,採食速度快,較易發生;在同一雞舍中體型較大的雞隻搶到的料量較多易發生,體型較小的雞隻由於消化系統發育不良,也易發生;另外,限飼強度過大、天氣炎熱、免疫應激、密度過大、採用乳頭式飲水系統等,凡是能影響到飲水量的情況,均易發生飽食性休克。
二 飽食性休克發生後的症狀
雞群在此之前表現狀態良好,無異常情況,一般在雞群採食後1~4個小時,最多發生的是在1~2小時內,發生休克的雞隻往往表現:臥地不起、兩翅下垂、張口搖頭、兩腿後伸,個別雞隻側臥在地上,手摸嗉囊飽滿發硬,部分雞隻渾身發抖,有的因病情嚴重會發生死亡。剖檢可見:嗉囊堅實、充盈,肌胃、腺胃內料量很少,腸道空虛無物,其它重要臟器未見可觀病變。
三 預防措施
1 變換限飼程式
一般在採用「四、三」或「五、二」限飼時易發生飽食性休克,這時應及時更換為限飼強度較弱的「六、一」或「每日」限飼法,並保證更換程式後的喂料量一定要準確,投喂時做到:快、準、勻,讓飼料在最短時間內均勻佈滿料槽,無漏料、溢料,這樣雞隻能同時吃到等量的飼料,避免激烈搶料和採食過多的料量而發生飽食性休克。
2 保證飲水充足
首先保證水位充足,尤其是乳頭式飲水器,至少每8只雞有一個飲水乳頭。水線壓力的高低應隨雞舍溫度的高低而變化以保證雞群飲水的需要,而不至於漏水。每天仔細觀察和調整水線的高度,3日齡上升至45度角,到育成期隨著日齡的增長逐漸升高,使雞脖與水線呈75°角,雞能順利、舒適地將水喝進去。其次,定期認真檢查減壓閥內的皮墊和彈簧,清潔減壓閥內的水垢和汙物,保證其正常工作。按時消毒、清洗飲水系統,去除水管內部的雜質、細菌、藥物殘留物及生物膜附著物,從而達到飲水暢通的目的。
3 觀察雞群採食情況
飼養人員在每次喂料後,應認真觀察雞群採食情況,如果發現飼餵不勻或爭搶激烈的小群體,應及時勻料並驅趕開這些雞隻,減緩其爭搶速度和保證採食到適宜的料量。在雞群容易發生飽食性休克的各種情況下,應重點防護,來回在雞舍內走動,一旦發生休克現象,及時將雞隻拿到通風良好的寬敞地帶,切記不可強行給雞隻灌水或擠壓嗉囊,否則會加速雞隻的死亡。加強對這些雞隻的護理工作,等它們能夠站立後,讓其飲些水後再放入雞舍。
4 改善雞舍環境、減少應激
加強環境管理,給雞群提供舒適生長條件。首先保證溫度適宜,夏季通過加強通風和結合使用溼簾,來降低舍內溫度,冬季及時供暖並做好雞舍的保溫措施,這樣使雞群始終處於18~24℃的舒適條件下,避免了飲水量的浮動。育成期遮黑雞舍,在陰雨天應開啟舍內光照系統,讓雞隻均能很好獲取充足的飲水量。在養雞過程中應提前做好計劃,各項工作安排儘量井然有序,不要影響到雞隻的採食和飲水,減少應激的發生,避免由此給雞群帶來的飽食性休克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