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產蛋下降綜合症綜述
產蛋下降綜合症是青年母雞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臨床特徵是產蛋雞群不能如期達到產蛋高峰,或產蛋量大幅度下降,並伴有蛋殼的變化。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屬於Ⅲ群腺病毒,能凝集禽類紅細胞,能在鴨源細胞、鵝細胞、雞胚肝細胞上生長良好,經鴨胚或鵝胚尿囊腔接種可獲得含量特別高的病毒。對氯仿和pH3~10的處理表現穩定,60℃30分鐘滅活,但56℃3小時仍可存活。經0.5%甲醛或0.5%戊二醛處理可滅活病毒。
二、流行病學
該病主要發生於24~36周齡的雞群,此外鴨、鵝、火雞、珍珠雞等也存在該病毒抗體。病雞和帶毒雞是主要的傳染來源,主要傳播方式是經受精卵垂直傳播,也可水平傳播。各種年齡的雞均可感染,但幼齡雞不表現臨床症狀。不同品系的雞對本病的易感性存在差異,產褐殼蛋的母雞最易感,產白殼蛋的母雞發病率較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三、臨床症狀
感染雞群以突然發生群體性產蛋下降為特徵。開始發病時有或沒有一般性的下痢、食慾下降和精神萎頓,隨後蛋殼褪色,接著出現軟殼蛋、薄殼蛋。薄殼蛋的外表粗糙,一端常呈細顆粒狀如砂紙樣。產蛋下降通常發生於24~36周齡,產蛋率降低20%~30%,甚至50%,產無色蛋、薄殼蛋、軟殼蛋、無殼蛋、畸形蛋等異常蛋,褐殼蛋蛋殼表面粗糙,褪色如白灰、灰黃粉樣,蛋白呈水樣,蛋黃色淡,有時蛋白中混有血液、異物等,種蛋孵化率降低,出殼後弱雛增多,產蛋下降持續4~10周後一般可恢復正常。
四、病理變化
本病無特徵性病理變化,一般不引起死亡。自然病例僅見有些病雞卵巢和輸卵管萎縮,人工感染的病雞常見子宮粘膜水腫性腫脹,有些則見卵巢萎縮。
五、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和臨床症狀(產蛋率突然下降,異常蛋增多,尤其是褐殼蛋品種雞在產蛋下降前一、二天出現蛋殼褪色、變薄、變脆等)可作出初步診斷,尚需進一步作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主要是血凝抑制試驗和瓊脂擴散試驗等),才能確診。
六、防制
1.加強管理措施
由於本病主要是經蛋垂直傳播的,所以應嚴禁購進該病毒汙染的種蛋,做到雞、鴨分開飼養,不使用該病毒汙染的疫苗等。
2.免疫接種
產蛋下降綜合症油佐劑苗在國內已廣泛應用,效果很好。該苗適用於蛋雞後備雞、種雞後備母雞群,於開產前2~4周(即140日齡左右)注射,整個產蛋週期內可得到較好的保護。疫苗在5~10℃條件下可儲存一年,勿冷凍,使用時充分搖勻,使苗溫升到室溫後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