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病毒性腎炎的綜述
雞病毒性腎炎是由雞腎炎病毒(ANV)引起的導致腎臟病變的一種傳染病。該病對雛雞的致病性較強。
一、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見於雞和火雞,雞群中抗體陽性率為10%~100%,產蛋雞和肉用雞之間無顯著差別,7~56周齡火雞陽性率可達74%。
本病發生有明顯年齡特徵,人工感染試驗證實1~14日齡雛雞,有50%~100%發生腎病變,而28~300日齡各組無變化。不同品種易感性不同;LS系SPF雞胚較RIR系雞胚易感性高,15I系SPF雞比PDL-I系易感,且病變嚴重。本病主要經口腔、皮下、肌肉、腦內和腹腔,也可經鼻和結膜囊感染髮病,接觸感染也易發生,且有可能經卵傳播,主要通過糞便排毒。
二、臨床症狀
禽腎炎病毒致病性不強,人工發病試驗證明,其僅能引起1~2周齡雛雞輕度發病和引起間質性腎炎,病雛主要表現為生長抑制,生命力差。胚胎早期(6日齡)卵黃囊感染者,一般都在感染後14天內死亡,早期(感染後3~6天)死亡者,胚體全身水腫出血,後期(感染7~14天)死亡者,胚體全身水腫出血,胚體矮小,發育不良。少數感染胚胎可正常出殼,但多為弱雛,發育不勻並多在出殼後2周內死亡,倖存者抗體陽轉並有腎炎病變。
1日齡雛雞感染後,無明顯臨床症狀或有輕度下痢,可有20%的死亡。感染後7~14天平均體重低於正常雞。
三、剖檢變化
1.臨床病理學 病雞腎腫大,質脆,呈蒼白色成黃白色。
2.組織病理學 腎近曲小管上皮組織細胞發生變性、壞死、脫落,其胞漿中有大小不等的嗜酸性顆粒;腎臟間質有淋巴細胞浸潤,同時發生中度纖維化。
四、防治措施
目前沒有特異的療法,也沒有有效的疫苗可供免疫預防。主要依靠把好引進種蛋關。已有證明,從人工感染胚後孵出的雛雞中分離到病毒。另一方面,嚴格飼養管理,減少人員往來,減少水平傳播的機會。因為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容易造成本病的傳播。感染雞並不一定表現臨床症狀,但感染後2天能在糞便中檢測到病毒,感染後4~5天排出的病毒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