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雞斷喙前飼餵維生素防止出血

維生素K是凝血因子Y-羧化酶的輔酶,而其它凝血因子7、9、10的合成也依賴於維生素K。機體缺少它,凝血時間延長,嚴重者會流血不止,甚至死亡。維生素K除用於止血,還發現新的藥理作用:一是消炎;二是止瀉;三是減輕粘膜充血、水腫;四是解熱止痛。維生素K在畜禽生產中用途多種,應用較多的是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維生素K4。當用維生素K3治療時,同時給予鈣劑。

1.雞斷喙前加維生素K3,防止出血過多。在斷喙前1天或2天新增到飼料中,每噸飼料加2克。

2.在飼料中新增維生素K3(0.53毫克/公斤體重),可縮短血液凝固時間和防止出血,降低雛雞死亡率。此法是治療雞球蟲病的輔助有效措施之一。

3.維生素K3治療雛雞白痢好。其用法是一日2次肌肉注射,劑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2毫克,也可雙倍量飲水。一般用藥第1天見效,第3天康復。

4.飼料中新增磺胺製劑和抗生素時,容易引起維生素K缺乏症。因這些藥可抑制維生素K的吸收。其表現是皮下出血、血腫形成。病雞在胸、腳、翅和腹腔等都呈現大的出血斑點。幼禽表現嚴重貧血.蜷縮一團,打抖,死亡很快。雛雞可按每公斤飼料新增維生素K30.5毫克;豬可餵給合成維生素K2~4毫克/公斤體重。

雞斷喙前喂維生素K3防止出血效果好

維生素K是凝血因子Y-羧化酶的輔酶,而其它凝血因子7、9、10的合成也依賴於維生素K。機體缺少它,凝血時間延長,嚴重者會流血不止,甚至死亡。維生素K除用於止血,還發現新的藥理作用:一是消炎;二是止瀉;三是減輕粘膜充血、水腫;四是解熱止痛。維生素K在畜禽生產中

養雞生產中容易疏忽的幾個問題

一及時斷喙斷喙主要是為了防止雞群發生啄羽、啄肛等惡癖,通常在6~12日齡進行。斷喙前兩天應在飼料中新增維生素c、維生素K,防止斷喙時出血和雞體產生應激;斷喙時應將雞頭略向刀片方向傾斜,使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斷喙後3~5天應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應激

雞肌胃糜爛症的防制要點

防制原則:因該病的發生與魚粉質量和用量有密切關係,因而該病的防制原則應以改變雞日糧中魚粉的用量為根本手段,在保證飼料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選用其他蛋白質飼料替代魚粉;補充維生素喂量,增強雞的抵抗力,應用止血劑減少肌胃出血,防止病情加重。治療方法:(1)

雞舍環境控制要點

一高溫環境控制1調整日糧結構高溫使雞採食量和體能下降,可通過提高日糧濃度,增加飼餵次數的方法進行調整,適當提高蛋白質水平,改每日喂3次為4次,尤其要注重晚間一餐的飼餵,此時環境溫度低,雞喜採食,對提高產蛋率很有幫助。維生素c又稱抗應激因子,對緩解熱

維生素在養雞生產中的作用

雞對各種維生素需要量極少,但由於大多數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或量很少,必須從飼料中得到補充。在一般情況下,最易缺乏的維生素是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2、維生素B12_、以及維生素E和維生素K,雞對維生素非常敏感。飼料中一旦缺乏這些維生素,就會使機體中必

雞群應在什麼時候增加維生素的用量?

雞群接種疫苗和轉群時,應增加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D的用量。當雞群發生慢性呼吸道疾病時,也需增加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的用量。雛雞飼料中維生素A的含量越低,

雞營養代謝病膽鹼缺乏症

膽鹼又稱為維生素B4,是磷脂、乙醯膽鹼等物質的組成成分,為動物機體所必需。在雞體內可以由絲氨酸和蛋氨酸合成,但雛雞體內合成膽鹼的速度不能滿足其需要。膽鹼在機體內主要起四方面的作用:是構築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醯膽鹼的合成原料;防止脂肪肝,參與肝臟脂蛋白

蛋雞維生素切忌餵過量

在雞蛋行情較好時,有些養雞者為了提高母雞的產蛋量,常加大維生素投喂量,以期多產蛋,結果造成蛋雞發生維生素過多症,反而影響蛋雞生長和產蛋。蛋雞飼料新增維生素必須嚴格按標準新增,隨意加大用量會對蛋雞造成危害。維生素A蛋雞每公斤飼料中維生素A的適宜含量為40

維生素A、D、E和C對雞免疫系統的影響之維生素D

維生素D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可通過暴露在陽光下在面板中產生或通過飼料中的補充來獲得。飼料中的維生素D被小腸吸收,與血液中的維生素D結合蛋白或白蛋白結合,然後迅速被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