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蛋雞全程高效飼養管理新技術

一、育雛期飼養管理

育雛是基礎。育雛期是雛雞長骨階段,即是說,要保證雛雞骨骼常規發育,長成良好的骨架和體型。雛雞體型發育如何,將關係到雞一生中各重要時期主要生產指標。

1、育雛溫度。由於初生雞禦寒能力特別差,所以育雛舍的起始溫度必須和出雛時供給的室溫相銜接。因為供給出雛的室溫是34.5-35℃,所以育雛舍的起始溫度必須保證在34-35℃。只有這樣,雛雞才能很快適應新環境,避免溫度應激,並在新飼養環境裡健康生長。

育雛舍的溫度供給,大多采用火爐供溫。火爐作為熱源向四周輻射,必將使飼養平面形成不同的溫度層次。因此,使用溫度計確定育雛舍的溫度是不確切的,只能作為參政,必須看雞施溫,即雞隻均勻散開,活動自如,叫聲歡快,即為溫度適宜;雞隻張口呼吸,並擁向熱源遠處,即為溫度高了;雞隻「啾啾」聲不斷,並擠向熱源,扎堆,即為溫度低了。低溫常常使雛雞產生冷應激,冷應激容易感染疾病和發生卵黃囊炎。

2、育雛室的溼度。育雛室的溼度以正常人的面部面板感覺舒服為標準。如果雞舍因高溫帶來乾燥、塵土飛揚,並需要消毒,除了地面灑水增溼消毒,最好是爐火煮水,水中加入適量消毒劑,用蒸汽散發增溼消毒。

3、營養供給。傳統飼養供給育雛日糧濃度為:能量11.7MJ/kg-11.9MJ/kg,蛋白質18%;高效型飼養供給育雛日糧濃度:12.1 MJ/kg-12.5 MJ/kg,蛋白質21%左右,可以直接使用肉仔雞0-21日飼料。實踐證明,高濃度日糧育雛有利於雛雞生長髮育,效果理想。育雛期營養供給分為兩個階段:

⑴、0-3周:飼料濃度為能量12.1 MJ/kg-12.5 MJ/kg,蛋白質21%左右;

⑵、4周及之後供給飼料濃度為:保持能量不變,蛋白質降為19%左右。

高效型飼養管理在育雛期的核心內容是:充分利用雛雞5周齡前生長快的特點,供給高濃度飼料,滿足雛雞生長需要,最大限度地使其5周前的體型得到充分發育。

4、體重與均勻度。研究人員通過試驗研究表明,雛雞5周齡的體重很關鍵。雛雞5周齡體重與產蛋期各主要效能指標呈很強的正相關,即5周齡體重越大,各生產效能指標越高,存活率越高。雛雞均勻度是培育達標後備雞群的關鍵指標,也是必需指標,是後備雞群生產潛力的早期預示。通過均勻度的正確評價,可以預測雞群開產的整齊性、產蛋率遞增速度、產蛋高峰值和產蛋高峰期維持時間長短。

⑴、雞群的評定:均勻度達80-85%,為合格雞群;均勻度達85-90%,為良好雞群;均勻度達90%以上,為優秀雞群。

⑵、均勻度管理措施,主要是定期稱重,調整雞群,按個體大、中、小分群飼養;根據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給予不同的管理措施。比如,超重雞群餵給上週料量不動。達標雞群餵給本週料量,低於標準的雞群餵給下週料量,或者根據情況施給更寬鬆的料量標準。決定雛雞均勻度的主要因素,除了飼料營養量之外,還與飼料密度密切相關。體重與均勻度呈正相關。

⑶、基礎指標的確定。雞群均勻度的基礎指標是雛雞個體體重和脛長。雛雞個體體重和脛長能否按<<飼養手冊>>的要求達標,又決定著育雛期的時間表。一般地講,個體體重和脛長只要不超過標準 10%,育雛料就可以繼續使用。超過70日齡,個體體重尚不能達標者,雛雞料不能再繼續使用了。因為11周是雞體質變化過渡周,12周雞體質變化進入重要時期,至此,育雛期雞群均勻度考核最後鎖定。

5、光照管理。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對育雛都十分重要。光照度強可以增加雛雞的活動量,有利於營養吸收、骨骼生長髮育和雞體健康;光照時長可以增加雞的採食量,除了促進骨骼發育外,還有利於骨質密度沉積。因此,根據雞群個體體重、肥胖程度和脛長長短,可以用光照強度和照時進行調整。但這些措施只能在 12周齡以前進行,12周齡以後性器官將逐步進入光照敏感期。

在常規情況下,育雛期光照的使用原則是遞減而後恆定:1-3日:照時24小時,照度4瓦/m2;4日至黑夜結束:每夜縮短照時0.5小時,照度3瓦/m2;5周:自然光照10小時;6周:自然光照9小時;7-9周:自然光照8小時。

6、體重與脛長雙重標準的意義。現代蛋雞在育雛期非常重視體型的發育,並用體型來衡量育雛成績。雞的體型是體重、骨骼、肌肉、羽毛和內臟的總和。體型和骨骼、肌肉發育相關。體型與骨骼的直接表現是脛長。所以,一般用脛長來衡量和表示骨骼的發育。雞體型大,骨骼尺寸則大,體容積也大,消化和生殖系統及其它內臟器官也會發育充分,為母雞的今後採食和產蛋創造了基礎條件。雞體型大,附著肌肉面積大,則重量大。所以,雛雞體型大,體重也大。體重與體型呈正相關。這樣,體重和脛長就成了雛雞體型的雙重標準,共同代表育雛成績。如果脛長長體重輕,或者是脛長短體重大,這些檔次的雞都是低產雞;只有脛長和體重都達標的雞才是高產雞。所以,要培育高產後備母雞,在育雛期就必須著手抓雛雞的體型培育,即抓好雛雞的體重與脛長達標這兩項工作。

二、育成期飼養管理

育成期地飼養管理,要求後備母雞既要有標準的體重、脛長,又要有健壯的體質,即必須具備未來的高產能力和高產持久力,同時在育成後期,即12周齡之後,保持體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性。實踐證明,雞的體重長期不達標、或偶爾達標、或長期走標準的下限,都是低產雞;過早上籠雞為了好管理,很多人在雞隻60 日齡左右就開始裝籠,造成雞隻產蛋高峰期短,還容易產生產蛋疲勞綜合徵;12周齡以後的瘦雞和肥雞在初產期都容易出現脫肛現象,且肥胖雞在產蛋期還容易發生脂肪肝病變,即產蛋猝死症。

1、育成期的體成熟。育成期的體成熟與兩個因素有關,即飼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質。個體體重達標與否,供給的飼料在蛋白質不變的情況下,用變動能量對雞進行調控,即是:體重超標,適當調低其料中能量;體重不達標,適當調高其料中能量。通常調高其料中的能量是用新增油脂的方法進行的。調控體重,還可用料量加減的方法。在育成後期,18周齡的體重較為重要。18周齡的體重與其最終生產蛋量、蛋重呈強正相關。18周齡和5周齡相呼應,是雞一生中兩個關鍵時期。因此,開產日齡提前,在育成後期目標管理上,群體均勻度應始終如一保持在90%以上,否則,雞群開產不整齊,以後產蛋量不理想。

2、育成期的性成熟。育成期的性成熟也與兩個因素有關,即飼料中的蛋白質和光照。調控性發育,可在飼料蛋白質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光照加速性成熟,或縮短光照延遲性成熟。

為了控制性成熟,保持後備母雞體發育和性發育的一致性,從育雛後期至育成後期最好使用恆定光照8小時,最高不能高於10小時。只有這樣,在育成後期、預產期才能產生光照刺激較為強烈的有效反應。否則,光照刺激效果不佳。

3、育成後期調控雞群體成熟和性成熟。12周齡同樣是後備母雞育成期中的重要時期。12周齡之前稱為育成前期,育成前期雞隻體脂不蓄積;12周齡之後稱為育成後期,育成後期雞隻開始體脂蓄積。從此,雞體將發生質的變化。因此,12周齡是育成雞體質變化的重要轉折期,12周齡之後是雞隻為開產作體質準備的重要時期。

開放式雞舍在育成後期只使用自然光照,不管是逆季雞還是順季雞,其自然光照都高於8小時,因而必然加快性發育。為了配合這一性發育趨勢,育成後期的營養供應仍保持前期料不變,即飼料能量11.7MJ/kg、蛋白質15-16%,取消傳統飼養育成後期供給低營養飼料(能量11.3MJ/kg,蛋白質 12%)的做法。這樣,高濃度飼料必將促進體發育,體增重,體成熟,高濃度飼料和自然光照必然促進性發育,性成熟。因勢利導並進行因素調控,使育成後期成為雞群實現「二早」(早開產,早進入產蛋高峰期)的關鍵時期。因素調控成績,將在以後的兩項指標中表現出來:

⑴、第1枚蛋重——表現個體體成熟程度。

⑵、開產的整齊度——進入產蛋高峰期的產蛋率遞增速度——表明群體性成熟的整齊性。

育成期,尤其是育成後期,陰天、下雨都必須開燈補光,否則將會影響性發育,將直接影響今後雞群的產蛋量。

三、產蛋期飼養管理

產蛋期飼養管理的要求,是保證產蛋雞的標準體重和健康體質,以滿足產蛋生產的需要。美國某育種公司一位權威人士告誡:你要想得到滿意的產蛋量,你就必須得關心它(母雞)的體重。

1、預產料的供給。自然光照的利用和育成後期繼續供給高濃度飼料,促使體成熟和性成熟提前於傳統飼養方法。開產日齡的提前,提出了預產期重新界定的新問題。傳統飼養以19、20、21三週為預產期。高效型飼養管理以育成後期體重達到開產體重開始到產蛋率5%為預產期。預產期供給的預產料是1/2育成後期高濃度飼料(蛋白質15-16%) 1/2產蛋高峰期料(蛋白質17-18%)的混合料。高效型飼養的預產料營養明顯高於傳統飼養的預產料營養。高營養預產料無疑能夠保證開產營養要求和有利於維持高產持久。

2、供給產蛋高峰料。雞群開產達5%,即更換產蛋高峰料。產蛋高峰料的濃度是:能量11.91MJ/kg,粗蛋白17%-18%。此時,飼料中鈣、磷含量擺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為了滿足產蛋高峰的需要,飼料中鈣含量要求達到3-4%,有效磷達到0.4-0.45%。但根據雞產蛋的生理特點,蛋殼的鈣化時間主要在夜間,因此建議飼料中鈣含量適當留有餘地,每天下午3:00-4:00在一次性補給缺額塊狀貝殼,這樣做有利於鈣的直接吸收利用,可提高蛋殼品質,且由於飼料中鈣含量低而飼料適口性好。

3產蛋期光照管理

⑴、預產期光照 照時12小時,照度3瓦/m2。

⑵、從產蛋率5%開始,每週增加光照時間0.5小時,直至達到產蛋高峰,最後,照時恆定16小時,照度3瓦/m2。

⑶、高峰產蛋結束並開始滑坡,當產蛋率滑至70%時,照時16.5小時,照度3瓦/m2;當產蛋率滑至50%時,照時17小時,照度3瓦/m2;17小時光照維持到雞群淘汰。

4、產蛋期舍溫。雞舍溫度22-28℃,產蛋率最高。但實踐證明,舍溫保持4℃以上,並不明顯影響產蛋率和蛋重。4-13℃低舍溫環境的優點,不利於細菌繁殖和雞屎、拋撒飼料。

肉仔雞三階段飼養新技術

當前,肉仔雞普遍採用的飼養方法是任雞自由採食,晝夜給光。雖然在飼料供給上有階段的劃分,但不限制飼餵,不注意體質的鍛鍊和培育,從而造成肉仔雞生長的中後期,易發生各種代謝性

如何控制商品蛋雞全程光照

01光照在蛋雞生產中的作用機理可見光的光照強度、光照時長、光照顏色等因素均能影響雞隻的生殖機能,進而對蛋雞的生殖系統發育、開產時間、產蛋維持時長、蛋重等生產效能產生重要影

雞群的全程產蛋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蛋雞產蛋量的高低是衡量蛋雞生產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商品蛋雞產蛋效能直接關係著蛋雞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蛋雞的產蛋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其中非疾病因素包括

實現蛋雞七百天的精準營養管理

隨著育種和營養、管理等技術的進步,蛋雞的生產效能越來越好。目前,國內已經有一部分優秀養殖場能夠做到產蛋高峰期10~12個月,產蛋期全程料蛋比2.0左右,600日齡蛋雞產蛋率仍然在

早春蛋雞飼養管理技術

早春氣候寒冷多變,給養雞生產帶來許多不便,特別是對產蛋雞的影響十分明顯。此季節要把蛋雞養好,應做到以下三點。一、保暖與通風相結合一般情況下,養雞戶採取適當增加飼養密度,

肉雞全程安全用藥免疫程式表(一萬隻/棟)

日齡疫苗免疫及藥物防治1-6日齡1.用安迪飲水,防止雛雞長途運輸造成的雞體脫水,補充雞體營養,促進卵黃吸收,提高成活率。2.如果4日齡雛雞發生白痢,腸炎,用菌特淨飲水,用藥3天可治癒。病重雞挑出注射頭孢賽福,一天一次,連用1-3次效果顯著。7日齡新一支二聯

秋冬換季,蛋雞舍通風管理的4個關鍵點

由於秋冬換季時期外界溫度波動頻繁,晝夜溫差大,對維持蛋雞舍內溫度的適宜、穩定、均勻不利,所以如何做好蛋雞產蛋期換季通風管理是蛋雞全程飼養過程中的工作重點。本文介紹在實際

封閉式產蛋雞舍夏季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封閉式雞舍由於是無窗雞舍,雞舍內小環境完全由人工控制,其夏季產蛋雞的飼養管理較開放式雞舍而言更重要。根據調查,很多封閉式雞舍因忽視了夏季產蛋雞的飼養管理,出現了較大的損

養雞,夜間時段管理不能疏忽!

雞的全程飼養有一半的時間在白天一半的時間在夜裡,我們都能在白天全力以赴的去照顧它。但是夜間管理總有疏忽,雖然夜間有控光的時間,那時雞趴下休息不吃不喝,但引起雞疾病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