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實現蛋雞七百天的精準營養管理!

隨著育種和營養、管理等技術的進步,蛋雞的生產效能越來越好。目前,國內已經有一部分優秀養殖場能夠做到產蛋高峰期 10 ~12個月,產蛋期全程料蛋比 2.0 左右,600 日齡蛋雞產蛋率仍然在 80%以上,最優秀的蛋雞場可做到 700 日齡產蛋數 500 枚。但是,國內多數養殖場仍然是在 6 ~ 8 個月產蛋高峰期,500 餘日齡淘汰,兩者比較可見,700 日齡後淘汰的雞群入舍雞產蛋量 30公斤 以上,兩批雞即可達到前者三批雞的產蛋總量,而且可以減少一次育雛,以 10 萬羽存欄量的雞場計,可減少產蛋前的飼料消耗 800 噸 以上,節約育雛時間 150 天,人力、藥品、取暖、裝置等費用 20 萬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觀。

如何保證雞群能夠產蛋到 700 天 甚至更長呢?蛋雞的精準營養已經提出多年,優秀養殖場正是通過不同生產階段的精準營養管理來達到保持優秀的生產效能、延長產蛋高峰期、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目的。

1、養殖階段的劃分與各階段生產特性目前國內蛋雞養殖以使用預混料為主,為方便飼料銷售,飼料廠和養殖場將蛋雞生產週期簡單粗暴地劃分為三個階段:育雛期、青年期和產蛋期。在此劃分方法中,育雛期一般指從雛雞出殼到 6 周齡,育成期指從 7 周齡到 18 周齡或雞群產第一枚蛋時的周齡,產蛋期指從 19 周齡或雞群產第一枚蛋時到蛋雞淘汰時。實際上,更科學的養殖場往往會實行更精準的飼養階段劃分方法。它們把蛋雞的整個養殖週期劃分為育雛期、青年期、預產期、產蛋高峰期和產蛋後期 5 個時期,並在此基礎上細分為 8 個養殖階段,每個階段雞群的生長和生產效能都有不同的特點,根據各階段特點給予精確的營養水平與合適的飼料劑型,以能更適應雞群的需要,使其生產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1.1 育雛期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育雛期是指雛雞從出殼到生殖系統快速發育之前的時期,更具體的說法是從雛雞出殼到 12 周齡。此時期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消化能力弱和營養要求高。根據雞群不同系統發育狀態和營養需求,育雛期又細分為開食期 (0 ~ 3 周 )、育雛前期 (4 ~ 6 周 ) 和育雛後期 (7 ~ 12 周 ) 三個階段。開食期為消化、免疫系統與內臟快速發育的時期,育雛前期為免疫系統、骨骼快速發育的時期,育雛後期為骨骼、肌肉快速生長的時期。

1.2 育成期蛋雞的生長髮育特點育成期是指蛋雞生殖系統開始發育的時期,可類比人的青春期,此時期時間較短,從 13 周齡開始到 15 周齡末,大概三週的時間。

蛋雞從進入 13 周齡開始,增重開始減慢,骨架進一步拉大,肌肉生長加快,生殖系統發育逐漸加快。

1.3 預產期從 16 周齡開始後的兩週內,蛋雞進入性成熟期,此時期蛋雞體重增長迅速並進入第二個高峰期,卵泡開始發育,骨鈣沉積能力加強,蛋雞為進入產蛋期做準備。

1.4 產蛋高峰期在營養管理上,產蛋高峰期指從 18 周齡或雞群產第一枚蛋開始至 54 周或產蛋率低於90%的時期。產蛋高峰期又分為兩個階段:在 35 周之前,雞群的體重、採食量、日產蛋重逐漸增加直至達到穩定;35 周之後,雞群的生產效能達到最佳,體重和採食量保持相對穩定。

1.5 產蛋後期雞群產蛋率低於 90%進入產蛋後期,低產雞群的產蛋後期可能從 50 周齡前開始,高產雞群則從 60 周齡才逐漸進入產蛋後期。從進入產蛋後期開始,雞群產蛋率逐漸下降,蛋殼質量變差,料蛋比逐漸增加。

2、各階段營養管理的特點

2.1 育雛期蛋雞的營養管理育雛期是打造高產蛋雞的關鍵時期,蛋雞 85%的骨骼發育在 6 周齡前完成,至育雛期結束,蛋雞骨骼發育達到 95%以上,內臟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基本完善。故此,在育雛期開始就應重視骨骼和內臟的健康發育,育雛期飼料應側重於營養、易消化、能促進內臟和骨骼的發育。雛雞以膨化日糧開食最佳,日糧蛋白質水平在 20%左右,可消化賴氨酸 1.0%以上,代謝能 2900 kcal/kg ~3000 kcal/kg。開食料應飼餵 2 ~ 3 周。2周齡後,雛雞的飼料可逐漸過渡為粉料,日糧蛋白質水平應保持在 18.5%左右,賴氨酸和能量基本不變,並在日糧中逐漸加入一定量的日糧纖維以鍛鍊消化系統。在育雛後期,日糧蛋白質水平降低到 17.5%,氨基酸和能量降低 10%~ 15%,進一步增加日糧纖維含量。在整個育雛期,日糧應保持 1%的含鈣量,鈣與有效磷的比例保持在 2.5 左右的最佳水平 ( 有效磷包括使用植酸酶釋放的植酸磷 )。

在育雛期,通過使用酶製劑、腸道健康產品 ( 如益生菌、低聚糖、短鏈脂肪酸等 ),可以促進消化系統發育,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為構建強壯蛋雞打下堅實基礎。育雛前期日糧中油脂的使用已經受到廣泛重視,在育雛後期也應重視油脂的新增,既可以減少雞舍內的粉塵,也能夠增加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雞群的採食量,保證雞群充足的營養攝入。

2.2 育成期蛋雞的營養管理育成期是蛋雞養殖中常常被忽略的時期。

事實上,育成期飼養的成功與否會嚴重影響蛋雞產蛋期的採食量、料蛋比和死淘率。蛋雞在育成期的腸道鍛鍊程度直接影響產蛋期的採食量,進而影響蛋雞的產蛋效能和健康狀況。

育成期營養不合理的雞群往往採食量低,蛋個體小,在產蛋期需要營養濃度更高的飼料,而不得不採用價效比較低的原料,從而降低養殖效益。建議育成期日糧粗蛋白 16%、代謝能 2750 kcal/kg~2850 kcal/kg,而鈣磷水平與育雛期基本一致。為鍛鍊蛋雞的腸道,建議育成期日糧纖維素水平保證不低於 4.2%。蛋雞育成期可選用的優質纖維飼料有麩皮、脫脂米糠和甜菜粕等。

2.3 預產期蛋雞的營養管理預產期蛋雞開始進入性成熟階段,體重開始迅速增加,骨鈣沉積能力加強,此時期應使用預產期日糧。預產期營養管理的重點是使蛋雞適時開產,開產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蛋雞的產蛋效能,進而影響雞場的養殖效益。預產期日糧的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水平一般和產蛋期飼料的保持一致,所以使用預混料的養殖場應在此時期更換為產蛋期預混料。預產期日糧應逐漸減少纖維素水平,增加蛋白質含量,同時將日糧鈣含量增加至 2.5% ( 相當於在育成料的基礎上補充約 4%的碳酸鈣 ),同時開始在清晨逐漸增加光照時間。預產期飼料的開始使用時期是 16 周齡初且體重達到1350 g( 褐殼、粉殼蛋雞 ) 或 1200 g( 白殼蛋雞 )。如果雞群已經達到 16 周齡,但體重沒有達標,可以適當增加日糧蛋白質含量,但不建議增加鈣質和光照時間,以免雞群開產體重偏小,影響產蛋效能。

訂單生產,精準營養

2.4 產蛋高峰期蛋雞的營養管理從雞群進入產蛋期開始,要將產蛋前期料更換為產蛋高峰期料。在 35 周齡前,蛋雞還在繼續生長,此時期營養不足可能會造成體重下降和骨骼軟化,影響雞群健康、產蛋高峰期持續時間和蛋殼質量。為獲得儘可能長的產蛋高峰期,優質的日糧需要保證在日採食量不高於 100 g 的情況下,能夠滿足此時期蛋雞產蛋和體重增長的營養需要。建議日糧營養水平不低於:粗蛋白 16.5%,代謝能2700 kcal/kg ~ 2800 kcal/kg,蛋氨酸0.42%,鈣 3.7%。要達到如此高的營養水平,使用高能量原料 ( 如油脂 ) 非常重要。對於產蛋期日糧維生素的補充,多數雞場往往重視脂溶性維生素而忽視 B 族維生素。實際上,B 族維生素作為體內多種酶的輔酶,參與體內幾乎所有營養物質的代謝。B 族維生素不足時,不但飼料利用率下降,料蛋比增加,往往還會出現採食量低、雞掉毛、蛋殼顏色變淺等現象。

為獲得最佳的料蛋比,我們不僅需要新增充足的 B 族維生素,還需要使用酶製劑來提高飼料消化率,使用益生菌、短鏈脂肪酸、植物精油、有機酸等功能性飼料新增劑來保護腸道健康。

這些新增劑的使用情況往往會對一個雞場的效益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2.5 產蛋後期蛋雞的營養管理雞群進入產蛋後期,雞體內性激素水平逐漸下降,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變弱,骨鈣含量下降,蛋形增大,導致蛋殼質量下降,破殼蛋、沙皮蛋增多,蛋殼顏色變淺,雞群易出現骨折或癱瘓現象。在產蛋後期,保持雞群體內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增加鈣的吸收是營養調節的主題。我們往往通過增加鈣質、維生素、有機微量元素和功能性飼料新增劑來實現此目的。在產蛋後期,建議在產蛋高峰期日糧的基礎上補充維生素 D3、25 羥基維生素 D3、維生素 C,使用鐵、鋅和錳的氨基酸螯合物,增加日糧鈣含量,用以改善蛋殼質量;增加維生素E 等維持機體激素水平,儘量減緩產蛋率下降的速度。

3、結語

不同養殖場的飼養品種不同、內外環境不同、飼養管理方式不同、飼料原料來源不同,這些都會影響雞群的採食、生長和產蛋效能,並對雞群的生產效能和雞場效益產生重大影響。優秀的養殖場應與飼料供應商密切協作,制定適合自己雞場的營養管理方案,達到既節約成本,又增加效益的目的。

夏秋換季如何實現雞舍內環境的穩定

(2)小窗調整方面小窗開啟時應保證前後均勻、對應、開啟尺度一致,避免下列情況發生:①小窗開啟大小不一致。單側小窗開啟不一致,會造成通風不均;兩側小窗開啟大小不一致,一側大,

如何通過通風和風速保持雞群舒適度?

在所有地區,特別是熱帶國家,雞舍設計至關重要,可確保實現最優氣流,讓雞群感到涼爽和舒適。在設計現代化肉雞雞舍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實現最佳投資回報率(ROI)的最佳地面區域。

蛋雞轉群好處多有效銜接高產值

蛋雞的一生避免不了轉群,轉群把握好,可以使蛋雞早開產,多產蛋從而提高產蛋率,蛋雞從育成期轉為蛋雞的過程稱為轉群,可按以下操作實現高產值。1、飼養管理銜接:當雞群產蛋率達到5%時,要及時改喂蛋雞飼料。改飼需要在育成期飼料中逐漸加入蛋雞飼料,1周後全部換

專家解說如何通過通風和風速保持雞群舒適度

在所有地區,特別是熱帶國家,雞舍設計至關重要,可確保實現最優氣流,讓雞群感到涼爽和舒適。在設計現代化肉雞雞舍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實現最佳投資回報率(ROI)的最佳地面區域。

一例蛋雞禽流感的治療與心得

近幾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發展養殖業,希望實現地區的發展。但在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禽流感如何防疫與治療,如何提高家禽的免疫能力等。這些問題都是制約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為解決養殖業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對禽流感的防控進行

確保蛋雞育雛期舍內溫度適宜、均勻、穩定的措施

一般將蛋雞0-42日齡稱為育雛期,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健康和成活的首要條件。育雛期溫度不平穩或者出現冷應激,會降低雞群的免疫力,進而誘發感染多種疾病,造成死淘率增高或進入產蛋期後難以實現雞群產蛋上高峰。因此育雛期溫度是否穩定是雛雞群健康的基礎,育雛階段

蛋雞場「全進全出」飼養模式下空場管理方案

做好蛋雞場全進全出飼養模式下的空場管理工作是徹底淨化養殖場環境、切斷雞與雞和物品與雞兩個傳播途徑的重要舉措。最終的管理目標是實現9無,即:無糞便、無雞毛、無料渣、無蛋黃、無蛋皮、無粉塵、無蒼蠅屎、無批次殘留、無病菌。空場管理包括雞群淘汰、雞舍沖洗、

高產期蛋雞的營養需求

高產期蛋雞是指產蛋率88%以上的產蛋雞,為了維持其較高的產蛋率、蛋重和較好的蛋品質量,應為其提供營養豐富的飼料。1.為了滿足高產期蛋雞的營養需要其飼料中蛋白質應控制在18%以上,

夏季酷暑時,需要這樣調整蛋雞飼料營養

夏季高溫高溼,雞經常處在熱應激狀態下,採食量下降明顯,導致多種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影響蛋雞健康和生產效能的發揮。在這種狀況下,合理調整飼料營養水平和飼餵方式也是提高夏季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