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養殖新理念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今人們對食品優質、安全的需求越來越高,雞蛋做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更需嚴格要求,而想要好雞蛋,就要養好蛋雞了,那如何健康養殖蛋雞呢?
一、要正確使用原料
1.正確新增植物油:在蛋雞飼料中新增植物油一定要適量,否則會影響蛋雞的增重和產蛋率。
2.禁用滅蠅胺:夏季到了,很多養殖場戶為了消滅蚊蠅,在蛋雞飼料中新增滅蠅胺是錯誤的。研究指出,在多起長期或慢性毒理研究中,滅蠅胺又稱環丙氨嗪,能夠導致動物的乳房腫瘤,其代謝產物三聚氰胺能夠引起膀胱腫瘤,而且,環丙氨嗪和三聚氰胺都會在蛋雞中殘留,影響食品安全。正確的方法是使用活菌微生態製劑,效果更明顯,避免使用烘乾的死菌的產品,增加了成本還見不到效果。
3.正確使用酶製劑:如植酸酶的活性各公司控制的不一樣,有的酶製劑不穩定,會使飼料中磷超標,造成蛋殼質量下降。這種現象目前很普遍,應引起重視。
二、使用高質量的飼料
用高質量的飼料,是蛋雞生產效能潛力發揮的必需條件,可延長蛋雞的產蛋期,從72周齡延長至100周齡,72周產蛋數可明顯增加,死淘率降低,小於8%,飼料利用率提高2.3~2.2:1。
國際上推薦的營養標準為:普通蛋雞海蘭褐在產蛋高峰期,每天攝入17克粗蛋白(16.5%),代謝能2778~2867千焦/公斤,鈣4克(3.88%),有效磷0.44克(0.43%),蛋氨酸0.448克(0.43%)。
國內標準為:代謝能2700千焦/公斤,粗蛋白16.5%,鈣3.5%,蛋氨酸0.37%。當然沒必要太過準確,因為原料較難把握。
設計日糧時,要以可消化氨基酸為依據,因為蛋雞需要的不是蛋白質而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日糧中部分氨基酸(通常10%~15%)不能消化,而是隨糞便排出,比如大豆粕蛋氨酸消化率為91%,肉骨粉中蛋氨酸消化率為85%,棉籽粕中蛋氨酸消化率為72%。
產蛋期的飼料要按蛋雞採食量科學配比,採食量受蛋雞體重、日齡、產蛋率、蛋重、環境溫度、飼料的質地等因素影響,要綜合考慮。比如增加蛋重,可通過增加開產體重,提高蛋白質或單個氨基酸含量(蛋氨酸常用來改變蛋重),適量新增脂肪或油脂等方式來實現。
三、健康養殖的理念
標準化雞場是健康養殖的基礎,什麼是標準化雞場呢?一般要求場址遠離村鎮500米,遠離廠礦3公里;要有獨立功能區的規劃;雞舍有環境和溫度控制設施,使空氣達標,溫度適宜;飼料符合國標;糞汙實現無害化處理,淨道和汙道要分開,糞場有蓋;達到一定飼養規模,全進全出。
我國蛋雞生產水平低的原因大致有五個方面:
1、是養雞設施簡陋。農戶養雞房屋大部分不正規,籠具簡單,尤其飲水設施簡陋,沒有乳頭飲水器,基本無環境控制裝置;
2、是生活環境差,糞汙處理設施簡單,人雞同住;
3、是飼養品種雜,褐殼、白殼、粉殼、綠殼、洋雞、土雞、雜交雞、肉雞同時飼養;
4、是疾病越來越複雜,且難以控制;
5、是胡亂用藥,比如超大劑量濫用抗生素等。
健康養殖理念即:養重於防,防重於治。
蛋雞品種選擇優質、抗病力強品種;實現優質無公害生產,杜絕綠清蛋、橡皮蛋、黑心蛋等;控制好畜禽舍飼養環境,包括雞糞的無害化處理;保證養殖關鍵環節的安全,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
四、如何實現健康養殖呢?
一、在密集養殖區,必須規範化管理,最好實現整村全進全出,整村統一管理,消滅發生較大傳染病的隱患。
二、飼餵適合健康養殖的全價飼料,變低質低價競爭為優質優價競爭,並充分利用當地的飼料資源,避免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飼料,保證蛋雞的高效和雞蛋的品質。
三、控制好雞舍小環境,如溫溼度、光照、通風等,減少雞的應激,提高雞群的健康狀況和生產效率。
四、使用活菌發酵中藥微生物飼料新增劑(第四代益生素),既可以防病,還可以提高免疫力、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死淘率。高產蛋雞的林地放養也是健康養殖的一種方式,要注意解決放養雞抱窩的問題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要想方設法提高雞蛋的口味。
總之,要相信科學,相信管理,相信設施。讓每隻雞一生多產5斤雞蛋,少吃5斤飼料,少用2元藥費,少下1斤破蛋,讓每隻雞多盈利10-20元。用科學的技術與管理讓蛋雞走向健康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