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雞飼餵的一些引數和出殼雞苗的防疫技術
「桃源雞」是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它是一個以地域為名的雞種,主產於湖南省桃源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肉蛋兼用型的地方雞種,它和其它雞種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個頭非常大,膘肥體壯,當地還叫它「大種雞」,桃源雞耐粗飼、抗病力和覓食力強,在生產中可做集約化的飼養,又非常適合農村生態散養,這在人們追求安全和健康的今天非常受歡迎,目前,桃源雞在我國湖南、廣西、四川、重慶、湖北、江西等地,都有著廣泛的養殖。在我國南方地區丘陵地和廣闊的林地為桃源雞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桃源雞的飼養方式有很多,可實行墊料平養、柵(網)養,也可採用籠養,特別是後期肥育階段,採用籠養可明顯地提高肥育效果。在湖南一些大型桃源雞飼養場,0~28天育雛階段採用火炕育雛或者採用炕上加竹竿或金屬籠網上飼養,29~70天上籠育肥。飼養桃源雞的飼料,儘量利用本地自產或容易買到的營養豐富價廉的飼料,根據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雞對營養的需要,參照飼養標準,科學配製營養豐富,平衡的日糧,特別注意蛋白質,能量的比例要合適。如蛋白質含量高而能量低,則必須攝入過多的飼料,造成蛋白質飼料的浪費;如日糧能量高,則採食相對減少,雖進食能量已滿足機體需要,但限制了蛋白質的絕對進食量,從而使雞生長髮育遲緩,生產效能降低。另外,種植青綠飼料如菊聚草、娥菜草等,適當增加糠麩類和青綠飼料量,減少精料量。在限飼過程中,要求飼槽數量充足,撒料速度快,保證每隻雞吃好,同時定期進行稱重,要求90日齡達750g,120日齡達900g,150日齡達1100g,180日齡達1250g,每2周抽查10%,如果體重平均低於標準值,應加大喂量或飼餵次數,反之減少飼餵次數。雞舍內做到冬暖夏涼,室溫在16-20℃為宜,一般前2周溫度稍高些無甚影響,後期皮下積有一定量的脂肪,溫度偏高則會增加死亡率。隨著周齡、體重的增長,舍內應保持新鮮空氣,飲水要清潔衛生,每天不斷水,實行公、母雛分養。
桃源雞的疾病防疫貫穿整個飼養的過程,出殼的苗雞要注射雞馬立克氏疫苗。雛雞在1-5日齡、12-14日齡、病多管理差的在35-37日齡投藥一次,每次3-5天,預防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疾病,首選藥物為恩諾沙星,用10%溶液100毫升溶於100千克水中飲半天,或按每千克體重用10毫克。另外用泰龍(泰樂菌素)、強力黴素等藥物預防黴形體、支原體等呼吸道疾病;經常用百毒殺等消毒藥飲水消毒。在3周前後注意預防球蟲病。7-10日齡進行雞新城疫II系苗滴鼻或飲水,同時接種雞痘疫苗;12-14日齡,首免雞法氏囊疫苗飲水,最好一免二週後再加強一次。種雞要做好雞新城疫、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滅活油苗接種預防工作,具體根據當家禽免疫程式來制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