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產蛋後期,如何避免這幾個養殖誤區?

蛋雞飼養管理上,如產蛋率低於85%,一般視為產蛋後期。此時,個別養殖戶易出現懈怠心理,忽視雞群生理機能下降等因素,容易出現產蛋率急劇下降、雞蛋質量不理想等現象,造成經濟效益損失。

誤區一:忽視產蛋後期的防疫管理,環境管理,造成疾病風險加大。

  正確措施:

首先要關注抗體水平的變化。一般在產蛋後期雞群不再進行免疫,但抗體水平處於逐漸下降階段,對疾病的抵抗力也逐漸減弱,具有引發傳染病的風險。養殖朋友必須定期監測抗體,根據抗體水平變化適時補免,保證抗體水平均勻有效。

其次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加強雞舍的環境衛生及帶雞消毒。舍內每天進行衛生清理,避免因羽毛、粉塵等雜物汙染飼料,為雞群提供乾淨的採食環境,避免條件性疾病發生。帶雞消毒,正常情況下,雞舍每週消毒一次,周邊環境不穩定時可每週消毒2~3次,同時藥物濃度加倍;冬季中午氣溫較高時消毒效果最好。消毒劑要選用廣譜、高效、無毒、無副作用且粘附性大的藥物;為避免產生抗藥性,應選擇兩種以上不同劑型的消毒藥交叉輪替使用。

產蛋後期雞群對應激更加敏感,需重點關注換料過程、免疫、天氣變化、日常裝置維修和進舍人員變化等。並做好環境溫度管理預案,時刻關注外界溫度變化,根據變化隨時調整舍內通風情況,減小溫度變化對雞群造成的應激,冬季保證最小通風量,夏季控制雞群體感溫度。

誤區二:忽視產蛋後期的體重管理,沒有采取控制體重的有效措施。

  正確措施:

產蛋後期隨著雞群日齡的增加,蛋雞生理機能逐漸衰退,腸道對營養物質(鈣、微量元素等)的吸收能力下降,營養物質在體內的代謝能力降低,蛋雞容易脂肪堆積,導致產蛋率、蛋品質量下降,但採食量增加,如果仍按產蛋高峰期的日糧配方飼餵,會導致蛋雞的體況過肥,產蛋效能快速下降。

  需採取科學的「選單式營養供給」:

針對在產蛋後期、不同條件下的營養標準,結合雞群採食規律,匹配產蛋後期料;自配料時應適當提高鈣水平、降低磷水平,鈣的每日攝入量應在4.5克以上,有效磷的攝入量在385毫克/天左右。同時新增維生素D3促進鈣、磷的吸收。

實施「頓服」式飼餵,每天要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周齡、不同季節下的日耗料量,分3次飼餵給雞群。通過定時、定量飼餵,使雞隻產生正常的空腹感和充實感,刺激雞隻採食慾望,使腸道活動保持規律,促進機體健康。

定時:依據雞群的採食高峰規律,制定不同季節飼餵次數和飼餵時間。以密閉式雞舍15000只雞為例,一般喂料時間為6:00/10:00/16:00,實際操作時可根據季節或光照時間靈活調整。

定量:依據不同品種、日齡和季節,參考日耗料標準,確保雞群採食量在標準範圍之內。

均勻:確保每層籠位均勻,籠與籠之間沒有空籠,若出現籠位雞隻不勻時,要及時進行補雞,防止發生飼料堆積造成變質和採食量不均。

空槽:每天保證至少一次空槽,每次空槽在0.5小時左右。

根據環境因素調整採食,相對標準環境溫度採食量,低於18℃環境溫度的「京紅1號」採食量增加4克,一般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高於28℃環境下采食量降低2克,一般為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外界氣溫低時,可通過調整雞舍溫度來降低採食量。在滿足雞群最小通風量的基礎上,適當的提高雞舍溫度,可使用間歇式通風方式,在保證雞舍的換氣量和溫度的穩定性的同時,提高雞舍的溫度,以降低雞群採食量。

建議養殖朋友每隔半個月要進行一次雞群稱重,稱重比例為1%,及時掌握雞群體重,更好地進行飼餵管理的調整。

誤區三:在產蛋後期,不及時挑出寡產雞,影響養殖效益。

  正確措施:

產蛋後期容易出現寡產雞,多為體重明顯減輕、體質較差,不易恢復產蛋機能。建議養殖朋友定期挑出寡產雞。

日常根據雞群體貌和行為進行賴雞挑選。對雞冠肉髯顏色蒼白,或發黑或發紺;雞冠肉髯形狀偏小、癱倒、壞死或萎縮;羽毛逆立或羽毛暗淡無光澤;面板有外傷、凸起或者結節;眼睛流淚或有異物;鼻腔有粘液;喙有外傷;爪子乾枯並失去色澤;精神狀態欠佳和發愣;跛行、甩頭和伸頸的蛋雞進行淘汰。

平均產蛋率低於標準產蛋率5%以上時,需要進行群體寡產雞挑選。每天撿蛋前,對所有籠的產蛋進行記錄,連續記錄4天,記錄結束後進行資料分析。統計出現過一次100%產蛋率表明籠內雞群具備產蛋能力,不能淘汰;對未出現100%產蛋率的籠計算平均產蛋率,從低到高排序,將平均產蛋率低於50%的雞隻列為備選淘汰寡產雞。將備選淘汰的寡產雞單籠飼養,每天觀察記錄單隻雞的產蛋情況,連續2天無產蛋行為的雞確定為寡產雞,可以淘汰。

來源:智慧蛋雞,作者:蘇倉、劉瑞巧

籠養肉雞後期採食量偏低的原因分析

夏季籠養肉雞後期普遍存在採食量偏低現象,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會影響後期增重,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為了避免錘子與釘子現象,我從四個不同視角來解析造成採食量偏低的原因,以及相

解析夏季籠養肉雞後期採食量偏低的原因

夏季籠養肉雞後期普遍存在採食量偏低現象,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會影響後期增重,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為了避免錘子與釘子現象,我從四個不同視角來解析造成採食量偏低的原因,以及相

蛋雞產蛋後期如何補鈣?

蛋雞進入產蛋後期生產效能下降,破蛋率增加,蛋殼品質變差,免疫力降低,對各種應激都比較敏感,甚至有一些雞群還會出現軟腿現象,主要原因還是雞體缺鈣引起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

肉雞中後期飼養管理技巧

作者簡介:田曉東(1971-),男,黑龍江綏稜人,大專,高階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方面工作。摘要:肉雞在中後期的生長髮育特點是發育快、長肉多、日採食量增加。

炎炎夏季,如何提高產蛋後期效益?

近年來,夏季極端天氣異常頻繁,雞群發生熱應激的比例越來越高,對蛋雞養殖來說挑戰越來越大。產蛋後期雞群生產效能逐漸降低,採食量逐漸增加,經濟效益不斷下降。如何在這雙重挑戰

提高產蛋後期效益的幾個「妙招」

當雞群產蛋率80%時,即可認為雞群產蛋高峰期結束,進入了產蛋後期,一般範圍在46周至雞群淘汰下籠。在產蛋後期,蛋雞最大的生理特點之一就是脂肪沉積能力大大增強,但是產蛋率卻逐漸下

肉食雞中後期的飼料管理

能量在提高增重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方面起主導作用,後期催肥效果明顯。肉仔雞中後期應採取自由採食,增加食慾,提高採食量的做法。在中後期配合飼料中應增加能量飼料的比例,並新增油脂,儘量少用或不用糠麩類飼料。按飼養階段組成新的飼料配方時還必須注意以下因素:①

肉雞中後期死淘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引起肉雞飼養管理中後期死淘率偏高的主要病理變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腹水症和大部分雞的心胞積液腹水症引起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方面通風不合理,有害氣味過大,氧氣供應不足,這些

免疫蛋雞病毒性疾病的八大誤區

目前養殖戶飼養蛋雞都避免不了有病毒性疾病產生,所以養殖戶在防治病毒性疾病時需提前做好免疫工作,不過在做免疫工作時養殖戶需注意出現以下幾項誤區的出現。誤區一、有人認為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