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蛋雞育成的兩大關鍵點
摘 要:優質蛋雞育成的兩大關鍵點在於小母雞早期性成熟情況和採食量。本文就如何促進小母雞採食、分階段飼餵和開產管理進行闡述。
關鍵詞:蛋雞育成;飼餵技術;開產管理。
保證雞群具有良好的均勻度並不是優質蛋雞育成的最大挑戰。如果小母雞每次都用很長的時間清空飼餵器,那麼其在育雛早期甚至整個育成期的體重均勻度可保持在85%以上。
優質蛋雞育成的關鍵點在於其早期性成熟情況。如果開產過早,雞攝入的飼料量不足以維持生產所需的營養需求,這會增加蛋雞的就巢風險,同時造成蛋雞在產蛋高峰後期的產蛋率和蛋重降低。
育雛前期的主要目標是形成一個合適的骨架結構,提高小母雞的採食量,最後通過調整光照程式來推遲開產。從小母雞16周齡開始至雞群產蛋率達到5%這個階段,通過營養干預降低應激也非常重要。
1、促進小母雞採食
小母雞出殼後應採用育成技術促進其採食,以提高小母雞的早期增重。
小母雞3~4周齡前採用間歇性光照方案,如0~7日齡採用2.5 h光照 0.5 h黑暗的方案。另外需根據雞群的行為調整光照時長,刺激雞群活動,從而提高採食量。
小母雞4~5周齡前飼餵代謝能為11.97 MJ/kg、粗蛋白含量為19%的開口料,以促進其增重。根據小母雞的增重情況,使用代謝能為11.55 MJ/kg、粗蛋白含量為18%~19%的育雛料飼餵至8周齡左右。
2、飼料和飼餵技術
蛋雞的採食量通常比種雞的高。育成階段蛋雞的採食時間很容易超過4 h。因此,這一階段必須給其提供形態良好的飼料,尤其是育成料碎屑中不能含細顆粒。
生產過程中,尤其是當生產效能提高時,提高小母雞的嗉囊容量是提高其採食量的關鍵。
從小母雞6周齡開始,可根據飼料清空時間和相應的法規條例調整飼餵程式,一般可制定5個階段或者7個階段的飼餵方案,這對提高小母雞的採食能力非常重要。
另外,飼餵代謝能為11.13 MJ/kg的低能量育成料時,小母雞為了維持其生理需求,通常會提高採食量。在小母雞8~9周齡時,將育雛料更換為育成料,代謝能會降低0.42 MJ/kg,在滿足正常採食量(55 g)的前提下,小母雞需多采食3 g才能攝取同樣的能量。為確保換料成功,骨架發育應該在4周齡前開始。
3、育成舍開產管理
小母雞從11周齡開始,應加強管理,控制其發育狀況,從而減少體重增長對蛋雞性成熟的刺激。為維持雞的生長髮育,我們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技術手段來控制蛋雞的開產日齡。
如表1所示,緩慢減少光照時間可以延遲小母雞的性發育。
從小母雞20周齡開始到雞群產蛋率達到1%,飼料由育成料換成產蛋料的間隙,可給小母雞飼餵預產料。
小母雞154日齡後,以光照時間每週增加1 h來進行光刺激。光照強度需要根據小母雞的行為反饋進行調整,至少維持在60 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