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熱應激的應對措施
雞的熱應激,也叫雞的中暑症。是由於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雞體內溫度急劇升高而發生生理機能紊亂的一種過熱症。雞沒有汗腺,有比較高的深部體溫,其全身被覆羽毛,能產生非常好的隔熱效果,主要是靠呼吸系統散熱和調節體溫,如果外界環境溫、溼度過高,飲水不足,特別是通風不良等,雞體散熱困難,就很容易發生熱應激,導致雞體內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紊亂,進而影響雞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給養雞生產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但可應用藥物進行調整或人為創造條件改善生產環境,降低溫度,能降低熱應激的反應程度。
一 創造適宜的舍外環境
大多養雞場(戶)的雞舍構造較簡陋,四周又沒有遮陽植物,舍頂沒有防輻射設施,再加上雞群密度較大、擁擠,雞舍內溫度往往比室外高3~4℃。因此,創造適宜的舍外環境非常重要。在雞舍周圍種植植物遮陽,栽植爬山虎等攀援類植物以隔熱。屋頂上覆蓋草簾,在中午太陽輻射最強時澆注冷水,可吸納一部分熱能,降低太陽光對屋頂的熱輻射。還可在雞舍外用大量噴霧裝置進行「人工降雨」,但要注意不應在雞舍內大量噴霧或澆水,以免高溫高溼加大應激。
二 加強通風換氣
炎熱季節,對密閉雞舍如有條件可安裝空調裝置以降低雞舍溫度,或在雞舍縱向兩側安裝排氣扇,進行縱向通風,以加強換氣並排出有害氣體。對開放雞舍,應設定吊扇或風機,以備在炎熱季節加強通風換氣。房舍要開設天窗,南北窗戶應儘量開啟,在無風雨天氣的晚上可根據雞的曰齡大小,延長關窗時間,適當創造條件增加目溫差,以增強雞群對寒熱的適應能力。實踐證明,日溫差越大,雞抵抗熱應激的能力也就越強。
三 實施人工降溫
對於籠養蛋雞,在每日的高溫階段,一般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之間,用低濃度的消毒藥進行噴霧2~3次,一般在每次噴霧後溫度可下降3~5℃左右,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 減少額外應激
在熱應激的情況下,如再增加免疫、轉群等額外的應激,那隻能是雪上加霜,加重熱應激的程度。所以在炎熱季節,免疫、轉群等工作最好能集中在早晨或晚間空氣比較涼爽時進行。應避免雞群過分擁擠,以有利於熱量的散失。對種雞的人工授精可適當後延,一般在下午4時以後或在晚間進行比較合適。
五 供足清涼的飲水
雞缺水比缺食危害更大。成雞體內含水量達到50%~55%,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運轉代謝、血液迴圈、廢物排洩及體溫調節等均離不開水。一般禽體失水10小時以上即會造成死亡。雞主要靠張口喘氣蒸發呼吸道內壁水分,故夏季供水尤其重要。經驗證明,產蛋雞若一天不給飲水,即可使產蛋率下降30%,且需要一個月之久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一般每隻雞日需飲水150~350毫升,夏季約為冬季的3~4倍。故夏天應注意供給足夠的飲水,並經常更換,保持飲水清潔、新鮮。
六 合理調整日糧及飼餵方法
進人盛夏後雞群的採食量一般平均減少10%~15%,高溫酷暑天氣,部分雞甚至減食達30%以上。因此,為彌補其攝人營養物質的不足,應合理調整日糧。此期日糧中蛋白質水平可相應提高1%~2%,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曰糧中新增1%~1.5%的植物油,並新增Vc200~400mg/kg和
vE200mg/kg。在早晨和晚上空氣比較涼爽時,應讓雞採集足夠的料量,以保證雞在一天中的採食量達到足夠的營養,滿足生產及生理需求。
七 合理使用抗應激藥物
為降低熱應激的不良後果,應用應激預防藥和促適應藥進行調整,可削弱應激因素對雞體的作用,提高雞體的防禦力。在目糧中新增O.5%~1%的碳酸氫鈉及補充維生素c,適量新增氨基酸,可增強雞體抗應激能力。經試驗證明,在飼糧中新增1%生石膏(硫酸鈣)及0.1%延胡索酸,可使雞隻清涼、鎮靜。
八 重視衛生、消毒和防疫
夏季氣溫高,汙物易腐敗,易產生氨、硫化氫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同時病原體繁殖迅速、傳播較快,應重視飼養場地清潔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雞舍糞便應經常清掃,集中外運後堆放發酵。每週對雞舍消毒一次,堅持每天清洗並消毒水槽一次,結合噴霧降溫帶雞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