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應激對雞群有哪些影響?
蛋雞品種和日齡不同,抗熱應激能力也不相同,輕型雞較重型雞耐高溫,不過機體都可以通過一定地自身調節機制來維持代謝平衡和正常的生產效能,但當雞舍溫度超過30℃時,雞的體溫與環境溫度差減小,散熱就會變得困難,這時主要靠熱性喘吸、排洩來帶走熱量。當外界持續高熱超過生理所能調節的範圍時,機體會出現明顯的應激反應,肉雞生長速度、蛋雞產蛋率和種雞繁殖機能下降,飼料利用率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也就是在高溫環境下,由於機體體溫調節和生理機能趨於紊亂而發生的一系列熱應激異常反應,這時雞的熱調節功能達到極限,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髓質激素分泌功能增強,會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心搏增強,心率加快,血流加速和體溫升高等症狀。
熱應激對機體的具體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採食量下降
雞處於熱應激狀態時,採食中樞的興奮受到部分抑制,表現出採食量下降,同時以增加飲水量來減輕熱負荷。蛋雞在21~30℃範圍內,氣溫每上升1℃,採食量會下降1.6%,在32~38℃範圍內,氣溫每上升1℃,採食量會降低4.6%,肉雞平均飼料消耗比適宜溫度下會低45%。
2、對消化道的影響
據報道,在30℃以下,隨溫度升高、食物的養分消化率會升高,這主要是由於消化道蠕動減弱,使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增長,這有利於微生物和消化酶的作用,能夠促進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而在30℃以上,雞採食量下降的同時,相應飲水量會增加,這加劇了腸道的蠕動,導致腸道內消化酶濃度降低,飼料停留在腸道的時間縮短,飼料消化利用率會降低。
在熱應激狀態下,蛋雞減少產熱的化學調節機能失調,會增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和釋放,血液中皮質酮濃度升高,產生一種蛋白質---就是糖皮質激素 來對抗熱應激,糖皮質激素能夠促進脂類、蛋白質的分解和糖異生作用,防止發炎,從而提高機體總抵抗力,這種蛋白質形成需要的一種主要物質就是維生素C。同時產生的另一種激素--鹽皮質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調節無機鹽和水代謝。代謝率加快,能量和蛋白消耗加大,另外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會引起血管的收縮,使器官血流量減少,消化系統供血減少、胃酸分泌增多、消化酶和保護性粘液分泌減少,這樣就加劇了胃腸道粘膜的損傷、嚴重時會發生潰瘍、胃腸菌群紊亂,影響粘膜細胞對養分的吸收和利用。
慢性熱應激可減少腺胃、肌胃重量,對十二指腸和小腸的長度沒有影響,但會使它的單位長度的乾重和溼重下降,造成像蛋白質、氨基酸、脂肪、澱粉、礦物質營養物質消化率顯著下降。
3、對呼吸道的影響
家禽同其它恆溫動物一樣,存在一個等熱區(也就是一定的溫度範圍),在這個溫度範圍內,通過物理調節來維持正常體溫,成雞呼吸頻率是20-30次/分鐘,當環境溫度高於32℃時,由於雞沒有汗腺,要通過呼吸系統調節體溫,吸入的空氣通過氣囊迅速流經全身獲得熱和蒸發的水也就是張口呼吸,以加快用呼吸系統蒸發冷卻。
隨著舍溫的升高,呼吸頻率可由正常溫度下的20次/分鐘逐漸增加到100次/分鐘。由於呼吸過度,體內的CO2排出量過多,導致血液中H 和HCO3-濃度降低,pH值升高,出現呼吸性鹼中毒症狀,造成蛋雞產軟殼蛋、破殼蛋和肉雞死亡率增加。這時如果雞舍內持續高溫,腹肌疲勞,呼吸速度會減慢,體內的CO2蓄積,導致血液H 和HCO3-濃度升高,這時pH值會降低,出現呼吸性酸中毒症狀,表現為肌無力、癱瘓,散熱更困難,死亡急劇增加。
4、影響血液迴圈
熱應激時,雞的心率會加快,血液迴圈加快,外周血管擴張,大量血液流向外表,使身體外表、上呼吸道和腹部肌肉中的血液量增加,容易引起心臟衰竭死亡,腦充血、肺水腫、缺氧這些症狀,而消化系統、肝臟、腎臟和卵巢的血液供應量減少,導致肝腎功能衰竭,表現出肉雞生長停滯,蛋雞產蛋下降,甚者死亡。
5、影響內分泌
熱應激引起機體內分泌的生理失調,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和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減少,造成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激素(LH)和催乳激素(LTH)生成減少,雌二醇的分泌明顯降低,從而影響了卵泡的生長髮育和成熟,排卵數減少,產蛋率下降。
6、影響免疫功能
雞體受熱應激後,腦向免疫器官傳遞資訊,以腦垂體為中心,經垂體—腎上腺途徑進行調節,通過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交感神經的免疫修飾作用來實現。交感神經系統通過對脾臟、淋巴組織、胸腺及骨髓等免疫組織器官的腎上腺能受體的作用,來直接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
熱應激可把體內產生的皮質酮整合到淋巴組織(胸腺、法氏囊)的胞漿中,皮質酮和胞漿內的特異受體結合,形成激素-受體複合物,進入胞核來改變某些酶活性,並影響核酸活性,抑制自然殺傷細胞的活動,抑制抗體、淋巴細胞啟用因子和T細胞生長因子的產生,使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下降,顯著妨礙了免疫器官的發育,降低了胸腺、法氏囊和脾臟相對體重的重量。
所以,熱應激會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免疫器官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雞新城疫、流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都會受到影響。
7、引起蛋雞蛋殼變薄,破蛋率增加,肉雞生產效能下降
在27℃以上每上升1℃,不合格蛋會增加1%,引起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鈣、磷和維生素D的攝入量減少,這三種物質對蛋殼的形成有共同作用;另一個是呼吸性鹼中毒使血液中的鈣和碳酸氫鈣含量變少,出現薄殼蛋。除了採食量、蛋重和蛋殼品質下降以外,採食量的下降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飲水量增加、排洩增加,對鈣、鉀和磷的吸收明顯下降,會導致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生產效能下降。在27℃以上每上升1℃,蛋重會下降0.2-0.3克,肉雞平均增重比適宜溫度下會低53%,這也是因為 採食量下降導致蛋白質、熱能的進食量不足形成的。
熱應激可使肉雞 肉質下降,這是由於當雞處於熱應激狀態時,由於血中的酸鹼平衡受到破壞,會引起鈣流失,導致鈣從肌漿網通過「鈣通道」移動,從而造成肌肉受損,熱應激還可降低蛋白質沉積和促進脂肪合成,使腹脂率、皮下脂肪的飽和脂肪酸顯著提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因此肉質下降;
甲狀腺素可促進蛋白質合成,皮質醇可使蛋白質分解加速並抑制其合成,熱應激使甲狀腺素減少,皮質醇分泌增加,而雞早期增重與蛋白質合成有關,因此熱應激可使體增重減少;
以上幾個方面就是熱應激對於機體的影響,在臨床上 熱應激 最先表現為呼吸加速,體溫升高,繼而伴隨生產效能下降,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張口呼吸、翅膀張開、伏臥少動、飲水劇增、採食量明顯減少、重者廢食、排水樣稀糞、產蛋量下降、蛋重減輕、蛋清稀薄、軟皮蛋明顯增加,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會大幅下降。雛雞和育成雞表現為生長髮育不良,生長受阻,合格率、均勻度都有所下降,部分雞發生腿麻痺,不能站立。如果熱應激持續時間長,後期則會因為發生「熱應激綜合徵」出現衰竭而死亡,死亡時間比較集中。死亡的雞隻表現為屍僵比較慢、肛門外凸、血液凝固不良、死亡膘肥體壯的雞。
剖檢可見肺臟瘀血、水腫,呈紫黑色,心臟周圍的胸膜瀰漫性出血,心包膜、腸粘膜都有瘀血,腺胃變薄變軟、實質水腫,肝臟表面有散在的出血點,腦和腦膜的血管瘀血,並有出血點,腦組織水腫,胸肌出現條紋狀白肌。
不過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有應激。消除應激是不可能的,但減輕應激,儘量降低應激所帶來的損失是生產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應激前後或已發生時,應採取相應措施,對於家禽熱應激來說:
1、加強飼養管理
在炎熱的夏季,結合自場的實際情況來改變雞舍的小環境,加強雞舍通風換氣、使用水簾降溫、噴霧降溫、減少飼養密度,為雞群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
儘量在涼爽時間像清晨、傍晚喂料,可以刺激食慾、提高採食量,在高熱時間內儘量減少雞群活動量。
根據夏天夜間涼爽的特點,將補光時間進行稍微調整,一般在凌晨00:00-1:00開燈,晚上9:00-10:00關燈,但總的光照時間不能超過17h。
2、對飼料進行適當調整
在高溫條件下,日糧新增2~3%的油脂,來提高飼料能量水平、補充能量、改善飼料適口性;降低飼料中的蛋白含量和加大營養濃度,來緩解蛋雞熱應激引起的採食量下降導致營養供應不足的情況。
3、提高抗體效價
應激狀態下,機體的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白細胞和巨噬細胞的生成減少,胸腺受到損傷,消化系統的防衛結構被破壞,抗體生成減少,機體的免疫力降低,病原微生物趁虛而入,從引起機體發病,因此夏季雞群必須要有高水平的抗體。
4、增加VC
VC是維持機體骨組織和細胞生長代謝的活性物質,對於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時VC可以調節與機體抗應激作用相關激素(也就是咱們前面說到的腎上腺皮質酮和甲狀腺激素)的濃度;飼料中補充VC可以抑制體溫上升,增加採食量,增強雞群抗病力。
5、調節電解質平衡
熱應激期間,機體對電解質需要量增加。相關研究表明,在飲水中加0.15%的氯化鉀,能明顯提高4~5周齡肉雞的增重。在飼料中新增NaHCO3和NH4CL可明顯提高熱應激雞群的產蛋率,可在日糧中補充氯化鉀0.4-0.6%,碳酸氫鈉0.1-0.2%以調節熱應激下的電解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