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寒冷的冬天,「應激」你不得不防!

應激是個大家很熟悉的名詞,在老師講課中,在網友互動中,在論壇發帖中經常會聽到或看到「應激」這個詞,很多人對應激非常重視,每每言及,都說應激是百病之源!甚至有部分人提出「無應激養雞」的口號,等等。那何為「應激」呢?為什麼應激會是百病之源?

應激是機體對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及社會、心理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全身性非特異性適應反應,又稱為應激反應。這些刺激因素稱為應激源。應激或應激反應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強烈因素(應激源)刺激時所出現的非特異性全身反應。是各種過強的不良刺激,以及對它們的生理、心理反應的總和。也是在出乎意料的緊迫與危險情況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是對外界不良刺激時表現的各種異常現象,是雞對外界刺激的一種應答。應激的表現也很多,它確實能引起雞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其程度與應激的多少和強度有關。由於應激能直接引起發病或間接導致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而導致發病,所以人們說應激是百病之源!我看了一下,應激的文章很多,但系統說明白應激的文章太少,下面我們就係統地談一談應激問題。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應激源。顧名思義,應激源是導致應激現象的因素,是指能引起全身性或侷限性適應綜合症(應激)的各種因素的總稱。

一、心理性應激

如突然的驚嚇(異常的聲響、老鼠、野狗、黃鼠狼、強烈的光線、甚至不同顏色的服裝……)、猝死症雞死前的掙扎、在雞面前殺雞以及粗暴的管理、驚嚇等,這都會在雞體內造成一連串的不良反應,使雞處在緊張、恐懼狀態,表現驚群等,這些都屬於心理性應激。

二、生理性應激

雞的產蛋(尤其是初產雞)和肉雞的快速生長以及激素紊亂期(如性成熟期)都可以說是一種致應激因素。在這些時期,都要儘量減少其它方面的應激,避免多種應激因素累加而變為強的致應激因素。

三、環境條件性應激

環境上的變化都能造成雞群的應激,如大風、雷電、暴雨、地震、高(低)溫、高(低)溼等天氣變化以及季節上的變化,室內的溫度、密度、通風、溼度上的變化都會造成雞群不適,引起應激。

四、飼養管理性應激

雞飼養管理方面的失誤引起的應激,如溫度、溼度、通風、密度、光照、水槽食槽槽位不足、賊風侵入、突然換料、斷料斷水、停電、防疫、抓雞、斷喙、轉群、合群、分群、環境搬遷,消毒、改變一日操作程式、光照程式變化、換燈泡、喂料加水、清糞、撿蛋、加藥、噴藥或氣霧免疫、水溫變化、水質變化、管理、衣服改變、換人管理、維修、建設、運輸、溼簾降溫、負壓通風、狗貓、老鼠、鳥及其它動物進入引起驚嚇、氣味侵入、動作幅度大小以及由於操作不當導致直接性外傷等等都能造成應激。

一些長期的致應激因素如雞舍陳舊,環境衛生差,光線不足,裝置簡陋,通風不良、氨氣濃度大等也屬於這方面的因素。

有人把營養問題和疾病問題也放在應激範圍內。營養性應激(採食不足、缺水、蛋白質、維生素);疾病性應激(傳染病、免疫抑制病、條件致病菌)。營養性因素可以歸納為應激因素,但傳染病等疾病應激因為有其特異性反應存在劃為應激因素是不對的。

再次,我們來談談應激的反應過程

1、第一個階段:警覺階段。應激開始,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為主,首先導致腎上腺髓質激素和交感神經系統兒茶酚胺類釋放突然增高,而通過分解糖原產生大量可利用能量。這些能量的產生,必然造成食慾減退;警覺反應階段,使機體處於最佳動員狀態,有利於機體增強抵抗或逃避損傷的能力。但因為大量糖原的動用,也消耗了體內的糖原儲存,導致後續抵抗力的下降。

2、第二個階段:抗拒階段。隨之,以交感-腎上腺髓質興奮為主的警覺反應將逐步消退,而表現出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為主的適應反應。機體代謝率升高,炎症、免疫反應減弱。機體表現出適應,抵抗能力增強,貯備能力的消耗減少。此期間機體出現各種防禦手段,使機體能逐漸適應已經改變了的環境,以避免受到損害。但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增多,能將機體儲備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生成葡萄糖。這樣就會引起採食量增加,而增重停止,影響生產效益。

3、第三個階段:死亡淘汰階段。

持續強烈的有害刺激將耗竭機體的抵抗能力,警覺期的症狀可再次出現,腎上腺皮質激素持續升高,由於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從而表現為持續的強應激。但糖皮質激素受體的數量和親和力下降,機體內環境明顯失衡,應激反應的負效應陸續出現,從而出現應激相關的疾病,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此期間是在應激因素嚴重或應激持久存在時才會出現。動物機體因體內儲備耗淨或腎上腺皮質激素衰竭而出現疲勞甚至死亡。它表示機體「能源」的耗竭,防禦手段已不起作用。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嚴重的話會導致死亡。腎上腺皮質激素衰竭則必然造成腎臟功能障礙,導致衰竭而死亡。同時有的雞群會逐漸產生耐受和恢復正常。

在一般的情況下,應激只引起第一、第二期的變化,只有嚴重應激反應才進入第三期。

第三、談談應激反應發生機制性因素:

1、影響內分泌系統:應激導致腎上腺髓質、皮質激素超量分泌,引起抗病力下降;

2、影響血液迴圈系統:應激導致心跳呼吸加快,從而影響生理代謝,採食量、飲水量變化,導致肌肉合成和脂肪沉積減緩,影響生長;

3、影響免疫系統:應激能導致免疫器官萎縮、體液免疫、細胞免疫下降,導致免疫失敗,傳染病的爆發造成巨大損失;

4、腎上腺素持續分泌增加,使血中淋巴細胞減少,導致抵抗力下降;

5、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導致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免疫球蛋白相對減少,抗體形成減少,導致抵抗力下降。

各種動物都具備很強的抗應激能力,但不同動物的抗應激能力是不一樣的。當雞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時候,雞的抗應激能力較強。但雞是天生的神經質的動物,膽小,喜歡群居,所以,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較敏感。另外,因為我們現在的養雞環境已經不是自然環境,所以其抗應激的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應激是雞對它所感覺到的威脅式「挑戰」的一種應答。當應激突如其來而強度較大時,血液中皮質固酮即迅速增加,但其作用時間短而且體內無處存,所以幾分鐘就恢復正常水平,但如果是連續性的、強烈的應激因素則會產生永續性、嚴重的應激,因為這些激素一再分泌,從而使皮質固酮保持著高水平,造成較大的危害。

一切環境的致應激因素都會使血液中的皮質固酮水平增高,並降低雞群的生產效率。只要環境中存在著致應激因素,則必將導致雞群應激。所以,養雞的應激是不可能避免的。那些標榜無應激養雞的說法都是偽科學的。當然,及早消除這些致應激因素將使雞群生產健康、穩定。

應激強度、時間、種類不同也會對機體產生不同的影響。應激疊加、持續應激、應激範圍大小是否超過應激閾值等造成的應激危害大小也是不一樣的。

第四、應激反應引起的主要症狀

應激幾乎動員了動物的所有系統,並導致動物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發生變化。動物在應激期間將喪失非必須代謝基本功能(如免疫功能、生長、繁殖),而保持散熱、血液流動和呼吸等必須代謝基本功能。也就是說,應激導致機體的營養儲備從具有經濟意義轉向只能維持生存。應激對家禽生產的危害主要表現為:降低家禽的生長速度、體重、產蛋率、飼料利用率、肉品質、蛋品質、孵化率、育成率和抗病力,增加次品率和死亡率等。

(1)導致雞群採食量下降,精神高度緊張,飼料利用率下降、雞體發育不良,體重下降、育成率及成活率下降;

(2)導致產蛋率下降、蛋重減輕,蛋內容物稀薄,軟殼蛋增加,破蛋率增加;

(3)導致繁殖機能下降,精液品質降低,受精率、孵化率受到影響,導致繁殖力下降。如:熱應激因素影響精子的生成,受精率及孵化率下降;

(4)長期在應激環境下,因應激反應而引起維生素需求增加,導致維生素缺乏症;

(5)導致機體免疫水平降低,雞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發病率增加。

第五、應激的預防。沒有應激的養殖是不存在的,所以那些標榜「無應激養殖」的口號或話題都是偽命題!重要的是怎樣預防應激、避免應激造成的危害。只要注意應激適應,適當地進行應激鍛鍊並做好應激利用那麼應激的危害是可以避免或者降到很小的範圍內的。

一、應對應激的原則性問題

1、儘量減少或避免應激的發生。沒有應激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完全可以避免和減輕應激,儘量降低應激所帶來的損失,這是高效生產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可行的。這方面我們可以針對於應激因素的特點採取相應的避免措施。如換料時進行過度,動作不要過大,避免發出大的聲音,注意賊風的侵襲,注意防暑降溫,注意保持溫度防止冷應激的產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可以做到的。

2、應激訓練:應激性訓練是指對一些不可避免的應激因素進行適應性訓練,如聲音適應性訓練、飢餓適應性訓練、控光適應性訓練、維修適應訓練、機械裝置使用的適應性訓練、消毒適應性訓練、免疫適應性訓練等等。我們可以根據雞的行為特點,有意識地製造輕微的應激來訓練雞群使之不斷地適應生產環境和日常操作程式,以儘量避免應激現象發生和降低應激發生的危害。對這些訓練抱著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由短到長、由淺到深,逐漸適應。

譬如說我們在給雞喂料時,會發生機械的聲音,如果機械聲音較大就會產生應激,但我們可以在喂料之前給與較輕微的相似的聲音,讓其適應(這特別適應於剛開始啟動機械喂料時),逐漸鍛鍊。在生產實踐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中,都要本著盡力減少、減輕或避免應激的原則以減少損失、及早消除這些致應激因素的危害,提前做好相應的鍛鍊,使雞群能夠穩定地處於健康狀態,以最大地提高生產效能。

3、通過藥物來降低應激的危害。如當雞群急需進行疫苗接種或抗體注射時,我們需要雞體快速產生或補充抗體,而又不能有較大的應激產生,我們可以提前在飼料和飲水中加入多維素、維生素C等抗應激藥物來減少應激程度,預防應激的發生。如在卵黃抗體注射時我們加入干擾素和一些抗菌藥物來抑制病毒和細菌的繁殖,避免發生繼發病,減輕應激的危害程度。一般情況下,或在預期應激將要發生前後,加一些藥物來防止和減輕應激的反應程度,這是完全可行的。如在飼料和飲水中加入多維素、維生素C/E、安定藥等來抵抗應激的發生。

二、減少應激的具體措施:

(一)、管理措施:

1、採取正確、合理的飼養管理措施,確保雞群管理到位,儘量做到無環境性不適,減少應激因素的存在。 改善環境,加強硬體建設,努力控制好舍內溫溼度、通風和密度。熱風爐、排氣扇、溼簾等器械裝置的使用有利於飼養管理,杜絕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溫度過高過低、溼度過高過低、光照過強過弱、噪音、動作過大、異常聲音、墊料不適等現象出現。

2、根據免疫程式的方式和內容,採取合理的免疫措施,在疫苗接種時候,一定要在雞群健康時進行,並儘量選擇弱光環境下操作,輕抓、輕放,以儘量減少免疫給雞群帶來的應激危害,確保雞群能夠建立起堅強、穩定的免疫保護機制,保護雞群正常而優秀的生產成績。並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多維素等,預防和減少應激反應。

3、根據季節變換和天氣預報,做好防範措施,防止應激發生、減少應激程度。杜絕過冷、過熱、賊風等現象出現。

4、根據雞群的不同階段要求,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飼養管理程式,有規律地搞好飼養管理工作,預防和減輕應激的發生程度,降低轉群應激、免疫應激、消毒應激、運輸應激、斷喙應激、捕捉應激、維修應激等危害程度。在生產中,更好的雞舍環境衛生、規範的操作、營養以及遺傳上的改進都可以減少應激。

5、根據雞群不同飼養階段的生產需要,調整飼料配方和營養水平,新增營養因子,防止營養代謝疾病發生、減輕應激程度。堅決杜絕斷料、斷水應激。

6、平時加強護衛安全,做好防鼠、防鳥、防蟲、防狗、防盜工作。

7、一定要注意噪音應激的影響。雞群對噪音、異常聲音很敏感,對突發音更敏感,如有不定期的突發音,會導致炸群和集堆壓死等事故。在雞舍播放音樂,能緩解聲音導致的應激程度。通過實驗證明音樂可提高雞的抗應激能力,減少飼料浪費,提高產蛋率3~5%左右;降低肉雞的料肉比。土耳其大力提倡養殖業主讓畜禽(特別是禽類)傾聽音樂,有利於減輕應激、促進生產。有人試驗讓母雞傾聽曲調哀傷、舒緩的音樂可以提高產蛋量。據伊斯坦堡的蛋雞飼養者帕木克說,他自己喜愛土耳其有「痛苦歌王」之稱的莒塞斯的歌曲,並經常用擴音器播放這些歌曲,後來竟然發現雞蛋產量大增,而且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歡迎。農業部的家禽專家阿利斯對此做了解釋,他說,雞天生敏感、膽小,經常會因為環境的突然變化或突來的聲音而恐懼,這種過度的緊張會消耗母雞體內的大量能量,同時也對母雞的神經產生很強的刺激,不利於產蛋。養雞場播放音樂可讓母雞習慣各種聲音,而讓母雞傾聽「痛苦歌王」曲調哀傷、節拍柔和的歌曲有助於它們在安全、舒緩的氣氛中產下更多的蛋。播放音樂後立即喂料能促進母雞多產蛋。

8、一旦發生應激,迅速弄清和確定不正確管理措施導致的應激與雞群異常現象的聯絡,並加以改善。

(二)生產過程中經常發生的幾個重要應激現象的應對。

1、環境因素應激:高溫、寒冷、溫差變化過大,高溼、通風不良、密度過大、光照過強或過長等不良環境因素,都能對雞群造成應激。

肉雞環境的最適溫度在18~23℃、溼度在60%~70%的範圍內;產蛋雞的最適溫度為13℃—20℃。超出這一範圍,就會給雞群造成不適,引起應激。據報道,當雞舍溫度從21℃上升到32℃時,產蛋率下降17%,蛋重降低9%。從21℃起,舍溫每上升1℃,產蛋率下降0.5%,25-32℃,每上升1℃,產蛋率下降1.5%。公雞則表現精液品質差,精液量減少,受精率降低。持續的熱應激還會引起雞群發生呼吸性鹼中毒,後期發生代謝性酸中毒,並導致電解質紊亂,腸道細菌群失調,發生衰竭,直至死亡。在肉雞,當環境溫度為40.6℃時,小型肉雞2-6周齡體重增加和飼料報酬分別為常溫下飼養肉雞的37%和57%,死亡率稍有上升。而同樣溫度下,大型肉雞則分別只佔19%和35%,而死亡率高達43%。

冷應激會引起雞群發生感冒,從而發生繼發感染,造成嚴重的呼吸道變化,甚至死亡。

2、斷喙和捕捉:為預防啄癖發生和挑剔飼料,斷喙是必要的,但斷喙對肉雞來說是一個強的應激,會降低增重,影響對飼料的利用。為減輕斷喙時產生的應激,應儘可能在幼齡時實施。捕捉雞隻時,除造成應激外,還會發生骨折、外傷等,因此在飼養過程中要儘可能少捕捉,必須捕捉時,要小心謹慎。

3、轉群:轉群是一個錯不開的話題,在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轉群給雞群造成的應激很大。它包括捕捉應激、運輸應激、聲音應激、環境變化應激,也是一種疊加應激,因此對雞群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在轉群中一定要輕抓輕放、運輸過程中不要密度太大、轉運速度不要過快、動作不能太大、聲音不能過高

4、免疫應激:現在養雞,免疫疫苗已經成為預防疾病的一個主要措施,因此免疫應激是不可避免的要發生。但我們要儘量減輕免疫應激的危害。免疫過程儘量輕抓輕放、使用合適針頭減少針刺傷害,儘量在弱光或夜晚下實施接種(緊急接種時則另當別論)。但免疫造成的物理應激遠遠不如疫苗抗原導致的生物性反應造成的應激來的嚴重。

實際上,現在的免疫應激已經給養禽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並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免疫應激主要表現在接種疫苗後出現體溫升高、厭食、拉稀、呼吸道炎症、、生長減緩、生長週期延長、生產效能下降甚至死亡等現象。

因為疫苗(特別是活疫苗)作為抗原要誘發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所以其造成的應激較一般藥物要重,特別是弱毒苗對粘膜系統有直接感染傷害作用,所以其應激現象更加嚴重。

為了緩解免疫應激,通常要在雞群健康情況下免疫,雞群越健康,應激越輕。但現在養雞往往很難找到確切保證健康的時候,所以,健康情況下免疫往往很難達到。但體質越虛應激越大!過敏性體質應激更大!免疫抑制病時,則應激加重!法氏囊病、球蟲病這兩種病對免疫效果影響也較大,所以在肉雞法氏囊疫苗接種前應使用抗球蟲藥(地克珠利、妥曲珠利)、黃芪多糖飲水對減輕應激、提高免疫有很好作用。

相同的疫苗,免疫途徑不同,應激反應的大小也不同。所以要選擇應激輕而且效果好的免疫途徑來進行免疫。免疫前後使用多維素和維生素A/D/E全天飲水,預防和修復粘膜系統的損傷,有利於減輕應激程度、提高免疫力。

免疫應激包括操作時給雞群造成的應激和疫苗應激,如果雞群疫苗用量過大,就會對雞造成很大的應激,使代謝負擔加大。

應對免疫應激我們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1)使用訓練有素,專業的免疫隊人員,免疫前做好免疫培訓,使之免疫操作更為穩健,使免疫應激降到最低。

(2)選擇對雞群應激小的疫苗,按照適合自己雞場的免疫程式來操作。

(3)嚴格控制疫苗用量,不要盲目加大。

(三)、降低應激反應的細節性措施:

1、加料:

(1)、首次使用料線加料聲音較大,在使用料線前飲用維生素或Vc,使雞群逐步適應絞龍的聲響。

(2)、加料要定時、定量,並在每天有一個固定時間淨出料槽。

(3)、不同型號的飼料更換要進行過渡。過渡期3-5天。

(4)、首次使用料線應關燈加料,在控料後加料應關燈加料。

2、飲水:在高溫時間禁止控水,夏季控水時間儘量要短。飲水用藥和飲水免疫在當天早晚低溫時進行為好。

3、擴群:

(1)、進行擴群操作前對將要擴群的區域做好提前加溫,加水,加料等準備工作。

(2)、讓雞群自然的跑到擴群區域,嚴禁驅趕。

4、關燈:

(1)、關燈時間要固定,每天定時開始關燈。

(2)、關燈黑暗的時間需延長,應逐漸進行,使雞群有一個適應過程。

(3)、關燈剛開始可以先關掉一半的燈泡,然後全部關燈,有一個由亮逐步到暗的過程。

5、帶雞消毒:第一次時間不宜過長,以後每次消毒逐步延長時間,讓雞群有個適應過程。帶雞消毒要有合理的時間間隔,時間間隔太長,雞群就不會有適應。

6、聲音應激:在雞舍不準大聲說話。如周圍或生產中免不了會有噪音應激,則要提前做好適應性訓練,通過人為地由弱變強地製造聲音,讓其逐漸適應。進入雞場內的機動車輛禁止鳴笛。

7、免疫應激:免疫應激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是我們防控疾病的一個主要方面。因此管控好免疫應激才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免疫應激在前面我們已有提到,在此不再贅述。

8、進入雞舍著裝要統一,穿著工作服進行作業,不要輕易改變衣服顏色,更不能穿著鮮紅豔麗的衣服進入雞舍。

9、門窗要設有保護設施,防止鳥、鼠、狗、貓等闖入雞舍造成應激。

10、營養應激在生產中也常常發生,嚴格地說它屬於生理性應激。如何保證飼料的全價,品質優良,對於提高雞群的生產水平至關重要。

(四)關於應激利用:

有人說應激有百害而無一利,這種說法也是不對的,是片面的,適當的應激能夠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和生產效能。

所謂應激利用就是通過人為地製造應激,而達到提高免疫力、提高生產效能的目的。應激利用的方法很多,總結起來,我們經常使用的大體有如下幾種:

1、飢餓效應

在養禽生產中,通過短時間減少飼料的數量、質量和飼餵次數,使家禽出現暫時的半飢餓或全飢餓現象,藉以達到鍛鍊雞群一旦發生斷料應情況時能減輕應激的程度,同時能刺激機體增強免疫力,對過肥蛋雞、種雞減肥,調整雞群生長速度,促使種雞體成熟和性成熟同步發展,縮短換羽時間等目的,稱為「飢餓效應」。半飢餓限飼,有計劃有步驟地減少喂料量,能提高以後雞群對飢餓應激的抵抗能力。蛋雞的飢餓療法對產蛋雞溫和型流感和非強度流感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飢餓法人工強制換羽,能刺激雞群第二次性成熟獲取第二次產蛋高峰。

2、喜樂效應。通過人為地放音樂給雞聽,能鍛鍊雞群對聲音的應激反應,而且一些適宜的音樂會激發家禽的情志,激發家禽的「欣喜快樂」的情志活動,提高生產效能,也就是人們說的「喜樂效應」。 蘇格蘭一科學家發現,給籠養雞播放錄影片《魚的世界》,群雞聚精會神地觀看,結果變無精打彩為精神振奮,因生活枯燥導致的打鬥大為減少。

3、色調效應。用彩色食槽餵食能提高雞的產蛋率。

以色列科技人員發現,雞喜歡絢麗多彩的顏色,給產蛋雞用數種顏色相間的迷彩色食槽餵食,雞心情振奮,食慾大增,能提高產蛋率(有報道能提高12%)。

4、移情效應。雞玩彩繩防止啄癖。

5、憤怒效應和驚恐效應

用人工方法使家禽產生適度「憤怒」和「驚恐」的情志活動,對提高生產效能有益,稱為「憤怒效應」和「驚恐效應」。但過度的憤怒和驚恐效應會使雞群免疫力下降。

6、斷喙。

第一次在9-10日齡,第二次在10~12周齡,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斷喙本身是一種應激,但相對於後期表現的啄癖來說,斷喙造成的應激要比啄癖引起的危害小得多。可在斷喙前3天開始在飼料中加入多維素和維生素K,防止應激嚴重和出血。斷喙對節省飼料,提高成活率,減少啄癖有著確實的作用。

總而言之,有些應激特別是過度應激對養雞生產和雞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危及到雞群的生命安全,應採取有效方法加以防止,儘量杜絕應激產生和減少應激對機體的危害程度。而適當通過應激利用對雞體保持健康、抵抗某些疾病也有著一些有益作用。因此對養雞生產來說,飼養管理的最終目的,不只是人為地避免應激發生,消除應激的危害,而且還可以通過利用應激使之成為增加體抗力和生產效能的手段。

同樣,在其它方面超出適宜的範圍,也會造成應激。

來源:雞病專業網論壇,作者:佐君畜牧,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

冬天雞舍有害氣體多,該如何清除?

冬季悄悄來臨,由於養雞戶要考慮保暖升溫等問題,冬天的雞舍內更加容易出現各種有害氣體。有害氣體多,對於雞群的健康有多大的威脅,相信不用我多介紹了。那麼,養雞戶究竟該如何有

冬天養殖蛋雞要注意啥?

1及時調整雞群200日齡左右,觀察雞群,冠萎縮、恥骨收縮、羽毛緊收、腿部皮膚髮幹,胸肌薄而腹部下垂呈企鵝狀的雞淘汰。可節省飼料而提高產蛋率,防止其它疾病的傳播,減少投藥次數。2提高飼料能量冬天應適當提高飼料中的能量,多新增些能量高的飼料,如油脂、玉米

冬天溫差大,養雞如何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冬天養雞,舍內外溫差大,防寒保暖是防止雞感冒和誘發呼吸道的關鍵。特別是對於蛋雞養殖,為減少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對蛋雞生產的影響,確保蛋雞生產安全,廣大蛋雞養殖朋友應採取以下

冬天雞舍有害氣體多,該如何清除?

冬季由於要考慮保暖升溫等問題,雞舍內更加容易出現各種有害氣體。有害氣體多,對於雞群的健康有多大的威脅,那麼,養雞戶該如何有效的清除雞舍內的有害氣體呢?1.從飼料著手雞舍內

冬天,這幾個養雞問題別忽視

限制飼餵在自由採食的情況下,除夏季之外,都有過量採食的情況,這不僅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而且還會促進雞積蓄脂肪而超重,影響成年後的產蛋能力,限制成熟與體成熟適時化和同期化。

冬天減少雞舍的氨氣方法

如果雞舍內溼度過大,則應及時清除舍內糞便及潮溼的墊料。注意在雞舍頂部設定天窗,並在晴暖天的中午經常開窗通風換氣。鋪設的墊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釐米以上。雞舍內儘量少灑水,並防止水槽漏水,以免弄溼墊料。當飼養員進入雞舍感到氨刺鼻和刺激眼時,應立

蛋雞的冬季養殖技術冬天如何讓蛋雞多產蛋

一、適時調整配合日糧。冬季氣溫低,蛋雞為抵禦寒冷侵襲而採食量增大。因此在日糧配製上,要適當增加能量飼料降低蛋白質飼料的比例。一般要求冬季配合日糧中蛋白質含量為16%17%,代謝

蛋雞的冬季養殖技術,冬天如何讓蛋雞多產蛋

一、適時調整配合日糧。冬季氣溫低,蛋雞為抵禦寒冷侵襲而採食量增大。因此在日糧配製上,要適當增加能量飼料降低蛋白質飼料的比例。一般要求冬季配合日糧中蛋白質含量為16%17%,代謝

冬天蛋雞要加強哪幾方面管理

1.增加喂料量根據氣溫、雞的活動量、野外自由採食量和雞的產蛋率,酌情補充飼料。一些雞場看到雞的產蛋率低,限制補料量,結果飼料投喂量越少,產蛋率越低。根據筆者經驗,由於本飼養方式雞的活動量較大,在冬季保溫較好的情況下,河北柴雞的日補料量應比籠養中型蛋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