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的冬季養殖技術 冬天如何讓蛋雞多產蛋
一、適時調整配合日糧。冬季氣溫低,蛋雞為抵禦寒冷侵襲而採食量增大。因此在日糧配製上,要適當增加能量飼料降低蛋白質飼料的比例。一般要求冬季配合日糧中蛋白質含量為16%—17%,代謝能2.75兆卡/千克,鈣2.8%—3.2%,同時要滿足雞對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以自由採食或日喂3—4次為宜。籠養雞注意補給砂子。
二、及時整頓雞群。蛋雞產要能力隨齡斯的增長。每年大約遞減15%,從經濟效益上講,產蛋雞利用年限大多數以1—2年較合算。因此,為便於飼養管理,保持較高的生產水平,對於當年飼養的蛋雞在開產前,要將同群雞中瘦弱、患病、生長髮育不良及有惡性癖的雞檢出飼養或淘汰;對完成一個產蛋年繼續利用的,在整頓時應採取淘汰提前換羽的低產蛋雞,只保留健康高產蛋雞,並實行人工強制換羽。
三、加強保溫防寒措施。高產蛋雞最適宜溫度為16—23℃,當溫度低於13℃以下,產蛋量明顯下降。因此,在冬季籠養難捨最好坐北朝南,並根據情況,用火爐、火牆、暖氣、塑料暖棚等形式提高雞舍內溫度。地面圈養蛋雞,可通過增加飼養密度或暖棚來提高溫度。雞舍內地面保持乾燥清潔,雞舍封閉要嚴,防止洞風侵入,並注意適時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舍內空氣相對溼度為60%為宜,亦可採用厚墊料養;把地面清掃乾淨消毒後撒上一層石灰,然後每平方米鋪1千克(約10釐米厚)的墊草,以後每日增加部分清潔乾草,待入春後氣溫升高時將墊草一次清除。
四、補充光照。產蛋雞開產後,光照時間需保持在每日14—15小時,直到產蛋結束。冬季自然光照時間短,因而必須進行人工補充光照,對將要淘汰的蛋雞為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每日光照時間可延長至18小時。
五、搞好防疫衛生工作。一是作為免疫接種和驅蟲工作。產蛋雞在18周齡時(開產前2周)進行新城疫系弱毒疫苗、禽霍亂氫氧化鋁菌苗、雞痘疫苗的疫種和左旋咪唑驅蟲;二是搞好環境衛生。防止閒雜人、老鼠等進入雞舍,以免帶入疾病,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預防性投藥。三是注意巡視雞群健康狀況,發現異常,查明原因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六、避免應激因素的影響。蛋雞在產蛋期間對環境變化較敏感,一旦受到搬遷、飼料突變、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或疫苗接種、驚嚇等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都會產生應激反應,引起生理機能的改變,導致產蛋量下降或停產。因此,應儘量減少或避免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管理人員進出雞舍工作要有秩序、有規律,一切操作應動作輕巧,特別要防止粗暴、喧譁引起雞群驚慌,保持環境相對安靜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