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換季,如何做好應激管理
雞群在經歷寒冬之後,體質逐漸減弱,對各種應激的反應也變得更為敏感。此時,養殖朋友若不重視蛋雞的應激管理,雞群可能會因過大的應激或應激疊加,以及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易於發生疾病。因此,瞭解和控制應激對於養殖者而言尤為重要。
一、應激的定義
應激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強烈刺激時產生的一種非特異性全身性反應。本質上,應激是一種生理反應,旨在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是機體適應和保護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激反應能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有助於在環境變化中維持穩態,增強適應能力。
二、應激的階段
應激可分為警覺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警覺期,反應迅速,持續時間短,機體處於最佳動員狀態的保護防禦機制的快速動員期。多數雞群會很快過渡到抵抗期。
第二階段是抵抗期,此時機體對應激源已獲得最大適應,代謝率升高,炎症免疫反應減弱,防禦儲備能力逐漸被消耗。若機體適應能力良好,代謝會開始加強,進入恢復期;反之,則會過渡到衰竭期。
第三階段是衰竭期,若應激源持續作用,前一階段所產生的抵抗力和適應性耗竭,動物對各種應激的抵抗力下降,最終導致雞體各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三、蛋雞養殖重點控制應激措施
1、溫度應激
冬春換季,外界溫度忽高忽低,在冷熱應激方面,本階段重點關注冷應激,防止「倒春寒」對雞群的影響,育雛階段如遭受冷應激容易導致雞群發生生殖型傳支,育成階段受冷應激侵襲易感染呼吸型傳支,蛋雞階段冷應激容易導致雞群發生呼吸道疾病繼發大腸桿菌病。
溫度過低,除造成雞群冷應激外,還容易導致雞群通風量過小,造成雞群紅眼流淚、採食量下降、雞群體質下降,因此冬春換季溫度管理應將冷應激放在高度關注層次。
2、免疫應激
隨著春季的到來,外界溫度波動增大、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大風天氣增多,細菌病毒開始呈現活躍狀態,冬春換季重點做好流感補免免疫應激防控。
冬春季節是流感發病高峰期,因此需要從第一道防線免疫上做好雞群防護,由於流感疫苗免疫應激大,在生產實踐中需選擇質量好、應激小、品質過硬的動保廠家疫苗。
提前15天先做小範圍免疫實驗,選擇100只雞進行操作,觀察雞群免疫反應,如果雞群免疫應激小再開展大群免疫。油苗預溫到接近雞的體溫,減小免疫操作的動作幅度。
3、換料應激
冬春換季需保證雞群營養充足,在飼養管理中不同階段的換料就顯得尤為關鍵。首先是飼料形狀上的更換,顆粒料更換成粉料的時期,按照5~7天進行更換,平穩過渡。
其次關注營養水平的平穩過渡,育雛階段向育成階段到產前階段以及產蛋前期、中期、後期,做好不同時期蛋白、能量、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匹配,切勿過高或過低。當前形勢下,營養過高,會造成飼料成本增加;營養過低,滿足不了雞群營養需求,易發生各種營養不良的相關疾病。
4、操作應激
主要分為可控應激和不可控應激兩大類。
控制各種可控應激。如日常帶雞消毒應激,注意消毒的全面徹底的同時,注意控制消毒霧滴大小和用水量。
降低不可控應激。如日常喂料、清糞應激注意保持時間的固定,形成相關的標準操作流程,從而將應激控制在最小,尤其注意防止應激疊加對雞群的影響,能錯開進行操作的分開操作。
雞群長期處於應激狀態下,可導致機體物質代謝發生改變、心血管功能發生變化、消化系統結構及功能改變,如胃粘膜缺血造成毒血癥,免疫功能的改變造成免疫抑制。
總之,冬春換季時期,養殖者應高度重視雞群的應激管理,採取有效措施降低各種應激,確保雞群健康成長,提高養殖效益。通過合理的免疫規劃、溫度管理、飼料更換和操作流程優化,我們可以幫助雞群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實現高峰產蛋和良好的生產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