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熱應激的綜合防治
熱應激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但可應用藥物進行調整或人為創造條件改善生產環境,改善溫溼度,從而降低熱應激的反應程度。
當環境溫度超過27℃時,蛋雞的採食量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為解決這一矛盾,必須根據雞採食量相應調整飼料營養,增加營養濃度,以彌補熱應激對能量、粗蛋白、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攝入量的不足。
一 能量的調整
蛋雞熱應激時,由於採食量的降低使能量的攝入不足。目前較為理想的提高飼料中能量的方法是用脂肪來代替碳水化合物,因為脂肪產熱低,可改變飼料的適口性,延長飼料在消化道內的停留時間,從而提高蛋雞的採食量和消化吸收。熱應激時脂肪在飼料中的新增量以2%~3%為宜,但是脂肪易氧化變質,所以應同時新增乙氧喹類抗氧化劑。
二 蛋白質、氨基酸的調整
熱應激時,傳統方式往往是提高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來維持產蛋雞蛋白質攝入的不足,但蛋白質代謝產生熱量遠高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增加了機體內的代謝產熱積累。昕以新增蛋白質不僅增加飼養成本,在一定程度還加劇了熱應激。氨基酸不必通過腸道內蛋白酶的分解就可直接吸收進入機體,可以減輕熱應激受損腸道的負擔,也能迅速補充機體所需。提倡用氨基酸來替代蛋白質,適度新增蛋氨酸、賴氨酸可以緩解熱應激,二者新增比率為1:2。
三 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調整
熱應激時或者影響Mn、s、se、co、Mg等離子的吸收,或者對它們的需要量增加,都應按照日糧攝入量的減少幅度相應地提高在飼料中的含量;鈣含量提高到4%,保持鈣、磷的比例為4:1~6:1;一般氯化鉀的新增濃度為0.15%~0.30%。
熱應激不影響維生素A的絕對攝人量,而維生素E、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的變化較大,新增量可調整為正常量的2~3倍。維生素c是熱應激中最為重要的一種維生素,其功能可以抑制家禽體溫上升,增加採食量,另外也促進受損組織細咆的復愈。高溫可抑制蛋雞體內自身維生素c合成,需要額外新增補償。
四 藥物防治
目前市場上抗應激藥物眾多,它們的組成大多為電解質、鎮靜劑、抗生素、維生素、中草藥等。作用機理一般為調節熱應激導致機體的酸鹼平衡紊亂、營養代謝障礙,改善生產效能,降低機體對應激的敏感性。可以選用蛋雞維補,該產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體液平衡調節劑,可有效糾正機體酸鹼平衡紊亂、快速補充營養物質,調理機體免疫機能,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同時其含有獨特的緩激因子,可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節點上移,增強家禽對熱應激的耐受性,改善其生產效能,降低熱應激的經濟損失。
五 小結
當氣溫超過30℃、低於35℃時,對生產影響很大,當氣溫超過35℃時,個別雞隻就會死亡。因此應針對不同舍內溫度採取不同對策。
舍內氣溫達到30~35℃時,應在飼料中按0.2%新增碳酸氫鈉或每噸飼料新增維生素c 150~300克,若把碳酸氫鈉用量提高時,應相應減少飼料中氯化鈉的用量。由於氣溫高,雞對維生素的需求一般要高於正常的2倍,因而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在夏季顯得尤為重要。
當舍內氣溫高於35℃時,雞群內就會出現死雞現象,氣溫越高,雞死亡越嚴重。其防治用安乃近10克兌水50千克,全天飲用,效果較好。
用中草藥預防雞熱應激既方便又有效,具體方法是:金銀花10克、連翹8克、板蘭根15克、桔梗10克為一劑,中藥配好後熬製之前用0.5千克水浸泡30分鐘,浸泡完後再加9千克水,然後在砂鍋中熬製45分鐘,熬好的中藥需要冷卻1小時,然後再加入到50千克水中,可供1 000只雞飲用1天,此中藥配方還可預防雞大腸桿菌病,但在使用時最好同時給雞舍消毒,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