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家禽疫病發生率上升的原因

  一 環境方面原因:

1養禽場舍佈局和結構不合理,建場時不考慮選址和禽舍間距、通風排氣和糞便處理,造成環境汙染和疫源傳播。許多養殖場(戶)相互間隔距離太近,不符合衛生防疫要求,一旦一場疫情發生,相鄰場(戶)也隨即被傳染。甚至某些地方搞養殖小區,把養殖場(戶)集中在一起搞養殖示範區,這種做法極易造成疫病發生和流行。

2 人員流動頻繁,多數養殖場(戶)缺乏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養殖工具相互借用,飼養人員相互串舍幫忙,從而為疫病的流行提供了條件。

3 病死家禽隨處丟棄,多數不經過無害化處理。許多養殖戶甚至為了當前的小利把病死禽直接賣給收購死禽的商販,從而加劇了疫情的擴散。

4 禽舍衛生狀況差,糞便不能按時清理,或不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任憑風颳雨淋,使養殖環境汙染嚴重。

5 不重視環境衛生消毒,消毒只是走過場,不能根據疫病的流行情況合理地選擇和使用消毒藥。消毒藥物單一,某些養殖場(戶)長期只使用一種消毒劑,消毒效果差,不能有效殺滅病菌。

  二 飼養管理方面原因:

  1 飼料營養配合比例失調,個別農戶或小型飼料廠生產的料中Ca、P比例失調,磷含量嚴重不足或自配料中V:缺乏,導致雞群痛風病比率上升。

2 重保溫、輕通風,該現象在冬季特別突出,導致禽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大,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或繼發混合感染。

3 飼養密度過大,光照不合理等因素引發疾病,如雞的啄癖等。

  三 免疫方面原因:

  1 疫苗用量過大,認為疫苗用量越大免疫效果越好。如某些養殖戶在做新城疫免疫時,使用Ⅳ系苗的劑量為6—8倍,個別甚至用到10倍以上劑量飲水。不但不能產生較好的免疫應答,而且會引起免疫麻痺,使免疫失敗。

2 免疫時間間隔不當,有些養殖戶每一個月甚至半月重複免疫一次,造成雞群精神沉鬱、麻痺,嚴重的引起雞群產蛋量一直不能達到高峰以及下痢不止等症狀。

3 免疫程式不當,不能根據本區域疫病流行特點,合理制訂免疫程式,片面套用書本和其他場免疫程式,或一個免疫程式多年使用,免疫缺乏針對性,導致疫病不斷髮生。

4 疫苗瓶亂扔亂放,甚至扔在養殖舍中。在用弱毒或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注射時,隨手亂扔疫苗瓶,沒有進行深埋或焚燒,造成病原體在養殖場內長期存在,增力口了發病的可能性。

5 雞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許多養殖戶貪圖便宜,到一些無質量保證的小孵化場進雞苗,致使免疫抑制病逐年增加,從而增加了免疫失敗的機率。

  四 疫病診斷方面原因:

  基層獸醫防疫機構疫病診治裝置簡陋。目前畜禽疫病多呈混合感染,不少地方只根據病禽的表面症狀和經驗作判斷,往往容易導致誤診,延誤治療,造成疫情擴散。例如:將肉雞大腸桿菌病診斷為慢性呼吸道病,法氏囊病診斷為大腸桿菌病等情況屢見不鮮。

  五 藥物應用方面原因:

  1 濫用抗生素和{t學合成藥物。一方面,造成抗藥菌株的不斷出現,有時甚至達到無藥可治的地步;另一方面,由於不按劑量新增或藥物拌料不均而導致中毒。臨床上常見到喹乙醇、痢菌淨、痢特靈、磺胺類藥物、馬杜拉黴素中毒等。

2 購買獸藥、疫苗貪圖便宜,不到正規的獸藥銷售部門購買。致使假冒偽劣獸藥有了可觀的銷售市場,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延誤病情,造成疫情擴散。

  六 針對以上原因,在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要科學化、合理化建造家禽場合,注意環境保護,各地在建養禽場時,首先要考慮場址選擇和佈局。其次要注意生態環境,綜合利用,合理規劃。禽舍要注意通風排氣和糞便處理,以防誘發疫病發生和傳播。對已造成環境汙染的要創造條件改善環境或進行搬遷。

2 加強消毒工作,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這是養殖成功的首要條件。要加強定期消毒,可採取帶禽消毒和環境消毒相結合的方法。

3 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式,正確掌握各種疫苗使用方法和使用劑量。根據當地的疫情制定適合自己的免疫程式。

4 加強飼養管理,選用優質全價飼料。樹立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觀念,管理的好壞決定養殖的成功與否。

5 到正規的獸藥銷售部門購買獸藥和疫苗,最好購買通過獸藥GMP的廠家生產的產品。

家禽發生營養代謝病的原因有哪些?

1、營養攝入不足。飼料配比不合理,維生素、微量元素或蛋白質含量不足;長時間投料不足,家禽採食不到需要的營養元素;各種應激條件下,如:發生疾病,接種疫苗,驚嚇過度,氣溫異常,溼度過高,在這些情況下,家禽食慾下降,採食量明顯減少,若時間過長,就會發生營養

家禽中毒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中毒病的發生原因一,由飼料的儲存與調製方法不當引起。(1)對飼料或飼料原料保管不當,導致其發黴變質而引起中毒。如黃麴黴毒素中毒、雜色麴黴毒素中毒等。(2)利用含有一定毒性成分的農副產品飼餵家禽,由於未經脫毒處理或飼餵量過大而引起中毒,如菜子餅、棉子

秋冬季影響家禽疫病難控因素分析

秋冬季節家禽疫病流行的規律性比較明顯,以溫和型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水禽坦布蘇病毒感染等為主要疫病,且主要以混感形式發生。雖然大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在家禽疫病發生時的處置上,普遍表現為療效差、易反覆、治癒率低等特點。對此部分獸醫、技術管理

雞腺肌胃炎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雞腺肌胃炎是一種以腺胃腫大、肌胃糜爛為主要特徵的傳染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病雞精神沉鬱、採食量降低、生長遲緩、消瘦、雞群整齊度較差。當前該病在雞規模化養殖業中呈上升趨勢,

新玉米對家禽的影響

比較細心的養殖戶有這樣的體會:秋季天氣轉涼,蛋雞採食量上升,本應該產蛋大幅回升才對,但,有些雞群卻出現拉稀,過料,蛋廓發白,產蛋上升不快,甚至徘徊不前。究其原因,一部分

當今禽流感流行現狀與對策

目前我國家禽生產形式、生產規模都發生了極為顯著地變化,規模化生產是今後家禽生產和存在的一個主要形式。但是,隨著集約化、規模化生產不斷升級,家禽疫病已經成為家禽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禽流感(AI)的不斷髮生,依然是家禽生產的頭號威脅,直接影響著家禽存欄、

當下商品肉雞流感氣囊炎防控策略分析

一、背景:根據近兩年家禽生產看,商品肉雞疫病已經逐漸在威脅著養殖集團(公司)靠飼養管理取勝的理念。往年,商品肉雞養殖,如果是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的飼養方式,很少發生重大疫病,只要嚴格做好飼養管理就可以防止較大疫病的發生。可是,近來我國大部分養殖集

雞產蛋下降綜合徵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近年來,隨著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業的興起與發展,各種疾病發生率也呈上升趨勢。而產蛋下降綜合徵的頻繁發生向人們敲響警鐘。此病可使產蛋雞群產蛋率下降10%~30%,蛋破損率達38%~40%,無殼蛋、軟殼蛋可達15%,給養雞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許多養雞場(戶)對這

為何高溫季節頻頻發生腿病

夏季受溫度和紫外線的影響,病毒的活躍性受限,但溫度較高,導致雞的採食量下降,當雞群的採食量下降時(在21~30℃範圍內,氣溫每上升1℃,採食量下降1.6%,在32~38℃範圍內,氣溫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