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影響家禽疫病難控因素分析
秋冬季節家禽疫病流行的規律性比較明顯,以溫和型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水禽坦布蘇病毒感染等為主要疫病,且主要以混感形式發生。雖然大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在家禽疫病發生時的處置上,普遍表現為療效差、易反覆、治癒率低等特點。對此部分獸醫、技術管理者為此十分糾結和困惑,如何才能改善這種現狀?在此我們來共同探討一下引起這些現狀的因素。
一.環境因素
1. 大環境因素
秋冬季節氣溫變化快,晝夜溫差大、寒流侵襲是引起冬季病毒性疫病發生的主要環境因素。禽群發病後,如果致病因素沒有得到改善,將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使用藥物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起到治療效果,因此在發病前一定要完善禽群防寒保暖措施。
2.小環境因素
2.1舍內溼度低,灰塵大
雞舍空氣質量差是引起冬季呼吸道病難控的一個關鍵因素。飼養密度大、環境溼度低、灰塵懸浮量大,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異物感、癢疼等,都會誘導發生咳嗽呼嚕等症狀。發病後改善雞舍溼度,在保溫的基礎上加大通風,降低舍內灰塵,方才有利於疫病治療與康復。
2.2 舍內有害氣體含量高
氨氣濃度大、硫化氫濃度大,都會誘發禽群發生呼吸道疾病,在採取治療措施過程中,必須考慮通風換氣,同時降低CO2的濃度;尤其是商品肉雞更為突出,否則用再好的藥物、再好的方案都是徒勞的。環境不改善最終會造成藥費高、療效差、療程長,損失大,如何改善舍內環境,建議採取兩項措施。一是提高舍內溫度加強通風換氣,二是在有害氣體濃度高的禽舍進行5%食用醋噴霧或煮沸醋燻蒸舍內,酸化有害氣體引起的鹼性空氣。這對秋冬季肉雞氣囊炎病治療有明顯輔助作用。
二.禽群體質普遍差
最近幾年,由於黴菌對飼料的危害,導致雞群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現象極為普遍。2011年有關單位對全球全價飼料進行了檢測,10000多份飼料中97%黴菌毒素都是陽性,2-3種以上多毒素共同存在佔65%。根據研究,目前我國家禽因為黴菌毒素引起的家禽胸腺、法氏囊、脾臟萎縮的佔90%,都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免疫機能閾值接近發病態。這類禽群缺乏自身抗病力,只能通過藥物抵禦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給發病後治療帶來致命的威脅。
在對發病禽群進行治療過程中,建議大家配合中藥、生物製劑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病力,這樣才可以保證療效好、見效快、治療徹底、不易復發的控制結果。目前中藥提升免疫力,生物製劑提升非特異性免疫力,已經成為我國家禽疫病防控中的主要措施。
三、預防措施不科學
1、疫苗預防不合理
秋冬季節,流感是最主要流行疫病,發病率佔80-90%。疫苗接種不科學,容易使禽群感染髮病,也可導致發病禽群治療難度增大。今年建議蛋雞產前接種三次H5,兩次H9,開產後每兩個月接種一次H5Re-4-6。如果HI抗體滴度低,流感病毒感染後對家禽危害更大,對機體器官、機能損傷更嚴重。如果家禽發生H5或H9,對H5病例建議不主張治療,該病控制率只有40%左右,並且病情控制後生產效能消失殆盡,很難再恢復。發生H9時,病情控制後,必須補充接種對型H9油苗1.0毫升,以確保有充足的HI抗體,這樣不易出現復發現象,生產效能恢復較快。
2、藥物預防不合理
冬季家禽疫病藥物預防,主要針對病毒性疫病。預防原則一般是提升免疫力、抗病力,抑制病毒擴延,應該定期使用多糖類中藥、生物製劑、干擾素、轉移因子等。藥物預防及時,禽群健康度高,免疫狀態良好,不易發病;即使發病,在治療過程中也會表現療程短、控制快、生產效能恢復快,不易復發等。對於維生素、電解質、氨基酸等也應該定期補助,或在治療時同時使用可提高藥物療效。
四、診斷誤區較多
1、臨床上,很多獸醫都是對內臟器官異常進行鍼對性用藥。腎臟腫脹、花斑腎用通腎藥,纖維素腹膜炎用抗菌藥,肝臟腫大用護肝解毒藥物、腸炎拉稀用腸炎藥,這類現象極為普遍。目前能夠引起腎臟腫脹、花斑腎機率最高的首選H9感染,其次是過量使用通過腎臟排洩的藥物,再次就是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等。
2、冬季流感多發,一旦繼發呼吸道異常症狀,大多說人第一反應是配合抗大腸桿菌藥物,卻忽視了更為緊要的因素--支原體。經過研究發現,病毒性呼吸道病首先繼發感染的多是支原體,其次才是大腸桿菌。如果只考慮大腸桿菌問題,就會導致治療病毒性呼吸道病的療程長、易反覆發生等情況的出現。
3、目前蛋雞、種雞市場,H5流感病例較多,當前變異性H5流感病變與新城疫病變十分相似,很多人在鑑別上猶豫徘徊,導致出招無力,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五、當前家禽病變主要表現形式
1、家禽肝臟損害嚴重
1.1家禽肝臟常見病變:
肝臟是動物機體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在機體的代謝﹑膽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熱量產生及水與電解質的調節中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當動物機體發生疫病時,肝臟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而在病理剖檢上,往往就有顯著的特徵性病理變化。當前家禽肝臟主要表現形式有:腫脹、黃染脂肪肝、壞死灶、出血、腫瘤樣硬化、變性等。
1.2引起肝臟病變的主要因素:
飼料營養不平衡或缺乏、飼料黴變汙染、藥物有副作用或使用時間過長、病毒的損傷、中毒等都會引起肝臟異常,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
1.3肝臟受損的危害
如果肝臟受到致病病原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肝臟機能就會受到干擾。對於蛋禽會引起產蛋率不明原因下降,高發期時間短、消瘦、拉稀等症狀,對於肉禽則會表現死亡率高、病程長、控制不徹底等現象;沒有致病病原侵入時,則表現營養缺乏、生長緩慢、料肉比高等現象。
1.4預防措施:在家禽飼養過程中,定期使用「螯合VC、清解合劑、護肝增蛋散」或制定程式用藥時,將保肝解毒、護肝提升免疫力的藥物列入保健預防程式。
2、家禽腎臟損害嚴重
2.1當下家禽腎臟常見病變:
腎臟是家禽排洩器官,目前腎臟病變在商品肉雞、肉鴨飼養過程中屢見不鮮,幾乎60%病死雞剖檢時都可以發現腎臟明顯異常。主要是腎臟嚴重腫脹、花斑樣大理石樣(腎曲小管黏膜脫落、尿酸鹽虛假),腎臟出血等。
2.2引起腎臟病變的因素
2.2.1H9是導致肝臟腫脹、花斑腎最大一個因素;目前H9在商品肉雞健康雞群中,隱性感染率佔1%,當應激因素出現時,就可能引起發病導致腎臟病變。
2.2.2藥物使用時間過長或使用副作用明顯的藥物導致腎臟病變;藥物的代謝一般是肝腸代謝和腎臟代謝,所以凡是藥物產生的副作用基本都對肝臟和腎臟有損傷。磺胺藥易在腎臟形成結晶而堵塞腎小管,損傷腎功能。如果在疫病防控過程中,忽視了對腎臟的保護和修復,易導致控制失敗。
2.3預防措施:
2.3.1不定期使用「清解合劑、高效魚肝油粉」,對腎臟進行扶正祛邪,調理腎臟功能。
2.3.2 在家禽發生對腎臟有損害的疾病時,儘可能同時配合「清解合劑或高效魚肝油粉」飲水,可以調理、修復受損的腎臟,達到病好控,療程短的功效。
3、家禽腸黏膜受損嚴重
3.1腸黏膜的功能:
3.1.1 吸收營養:家禽吸收飼料內的養分,幾乎都是通過小腸黏膜來吸收,然後運送到血液系統。
3.1.2 天然免疫屏障:腸道黏膜下有一層淋巴細胞組成的組織,擔負著家禽最大的黏膜免疫功能。病原侵入機體的途徑主要 有通過呼吸系統、腸黏膜、眼結膜、泌尿生殖道等,但病原入侵機會最常見的途徑是氣管黏膜和腸黏膜。如果腸黏膜上皮組織、上皮黏膜組織健全完好,病原在腸道就不會有侵入機體的機會,飲水免疫才會產生堅實的特異性免疫。
3.2損害腸黏膜的主要因素
球蟲、絛蟲、魏氏梭菌、大腸桿菌,腸道PH值增高等都會損害腸粘膜。飼料質量差,小麥代替玉米,有助於球蟲和魏氏梭菌的繁殖代謝,因此球蟲因素將會在以後幾年表現更加嚴重。黴菌毒素對腸黏膜的損害同樣也是空前嚴重。腸粘膜的損害,影響了腸道對營養的吸收,將直接危害到家禽健康,影響養殖經濟效益。
3.3預防措施:
3.3.1蛋雞種雞,每月使用一個療程不影響產蛋的抗球蟲藥物,每間隔一次配合使用治療腸毒綜合症藥物一個療程;可以長期用中藥製劑拌料。對黴菌毒素問題,建議每間隔十天使用一個療程的黴菌抑制劑。如「速治、速壯、腸毒康、暢健康」等。
3.3.2商品肉雞,2日齡使用「速治」飲水,以後每間隔兩週使用一個療程。球蟲藥物一個飼養週期不得少於三次,網養、籠養也要堅持;同時保證腸毒綜合症藥物使用三次。在發生其它疫病後,建議檢查是否有球蟲病、腸毒綜合症的存在,如果有的話一併治療療效更好。
六、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應對秋冬季節家禽疫病,不能只從治療角度考慮疫病的控制,應該從大局出發,平時多注重對養戶的培訓,從如何保障家禽有完整的、健全的內臟系統,具有較高的免疫力、抗病力入手,貫徹「養重於防,防重於治」的養殖理念,做到家禽少發病、不發病。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家禽發生疫病後,能夠快速、有效的得到控制,才能達到養殖效益最大化,給養殖創作較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