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應激的強度還是持續時間對雞影響更大?
由於在此期間經歷的熱痛苦,熱應激是動物福利的一個問題,動物福利是指「動物試圖適應其生存環境的狀態」。處於熱應激狀態的動物表現出各種生理和行為應對機制。 最近,研究表明,急性熱應激會導致雞在與飼料相關的判別任務中表現得動機不強。根據維多夫斯基,熱應激對雞的影響取決於強度和持續時間,但對於這兩個因素中哪一個最重要卻知之甚少。
隨著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發生頻率不斷增加(Wijffels 等人,2021年)意味著未來熱浪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變得更加常見。
雖然熱浪的平均持續時間為 3 至 5 天,但一天的熱浪就會導致因體溫過高而死亡。如果熱浪可能導致安裝了風扇和噴霧器來調節環境溫度的雞舍中的肉雞死亡,那麼在沒有環境控制系統的熱帶國家,損失將非常高。例如,巴西 60% 的家禽來自非氣候控制的飼養系統。由熱應激引起的死亡可能是由於雞無力應對不斷升高的核心體溫所致。
核心體溫(CBT)是衡量熱應激程度最有用的指標,因為它代表深層組織溫度,並且控制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用於測量動物 CBT 的一些裝置包括數字溫度計、資料記錄儀、遙測和微晶片。
驗證了使用微創方法(肌肉內植入微晶片)與使用侵入性手術植入資料記錄器測量暴露於中度熱應激的肉雞的 CBT 變化(而不是絕對 CBT)的效果。本研究中使用的肌肉內植入微晶片(以下稱為溫度 ID 微晶片)。
有兩個目的(對每隻雞進行電子識別和估計 CBT)。在體溫調節過程中,體表和環境之間的溫度梯度通過傳導、對流和輻射調節顯熱損失的速率。因此,體表溫度更多的是從核心到外圍的熱流的反映。
3小時內熱應激強度對肉雞福利和生產力的影響
1 .核心體溫
熱應激強度對 CBT 有顯著影響(F 2, 21 = 41.38, P<0.001),因此暴露於強熱應激HHS 的雞的 CBT 大於暴露於中等熱應激MHS 的雞,而後者又顯著高於對照組雞。熱應激強度對 ΔCBT 也有顯著影響(F 2, 21 = 46.15, P<0.001),暴露於 HHS 的雞的 ΔCBT 大於暴露於 MHS 的雞,而暴露於 MHS 的雞又大於對照雞(ΔCBT 值在每個相應的絕對 CBT 條中給出,見圖)。
對於暴露於 HHS(32 ℃ 和 70% RH)的雞,預測 CBT 隨時間變化的方程為 ΔCBT = 0.917 0.663 × 小時(P<0.05),而對於暴露於 MHS(30 ℃ 和 70% RH)的雞,預測 CBT 隨時間變化的方程為 ΔCBT = 0.371 0.338 × 小時(P<0.05)。根據公式,以 4 ℃ 的 ΔCBT 作為終點,這意味著暴露於 HHS 或 MHS 的雞分別會在大約5小時或11小時後到達終點。
兩種熱應激強度均導致雞的核心體溫 CBT體溫變化(ΔCBT)顯著升高,這表明存在熱不適狀態,即體內熱量儲存增加,這可能導致體溫過高並隨後死亡。CBT 的增加是由於體內儲存了過多的熱量,這是由於產熱量高於散熱量。與 MHS 相比,高強度熱應激(HHS)引起的 ΔCBT 更大(高 1℃),這表明暴露於 HHS 的禽類的熱不適感更強。這一閾值被認為表明肉雞存在嚴重的熱應激。
如果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急性熱應激,那麼飼養地點與屠宰場的距離越近,可以避免家禽長時間暴露在應激之下而導致死亡。或者,可能需要使用空調車輛將家禽從距離屠宰場較遠的地點運輸,這可能是出於疾病控制的原因。
在一項研究中,肉雞在運輸到屠宰場的途中死亡率隨著路程的延長而增加,與標準的 50 公里路程相比,超過 300 公里的運輸距離導致死亡率增加了四倍(分別為 0.15% 和 0.86%)。假設運輸卡車以 50 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則大約需要 6 小時才能行駛 300 公里的距離。因此,在本研究中使用的 HHS 條件下運輸肉雞 6 小時,以及運輸箱中雞隻的飼養密度增加,限制了通過傳導和對流進行散熱的機會,並可能進一步增加在世界熱帶地區飼養的雞的死亡風險。
來源:雞保姆,作者:伊亞瑟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