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傳染病的流行特點
在禽傳染病的流行過程中,根據在一定時間內發病率的高低和傳播範圍的大小(即流行強度),可區分為下列四種表現形式:
1.散發性(sporadic)
發病數目不多,並且在一個較長的時候裡只有個別地零星地散在發生,稱為散發。
2.地方流行性(endemic; enzoolic)
在一定的地區和禽群中,帶有侷限性傳播特徵的,並且是比較小規模流行的禽傳染病,可稱為地方流行性。地方流行性這個名詞一般認為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表示在一定地區一個較長的時間裡發病的數量稍為超過散發性。另一方面,除了表示一個相對的數量以外,有時還包含著地區性的意義。某些散發性病在禽群易感性增高或傳播條件有利時也可出現地方流行性,如巴氏桿菌病、沙門氏菌病。
3.流行性(epidemic; epizoolic)
所謂發生流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禽群出現比尋常為多的病例,它沒有一個病例的絕對數界限,而僅僅是指疾病發生頻率較高的一個相對名詞。因此任何一種病當其稱為流行時,各地各禽群所見的病例數是很不一致的。流行性疾病的傳播範圍廣、發病率高,如不加防制常可傳播到幾個鄉、縣甚至省。這些疾病往往是病原的毒力較強,能以多種方式傳播,畜群的易感性較高,如禽流感、雞新城疫等重要疫病可能表現為流行性。
4.大流行(pandemic; panzoolic)
是一種規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範圍可擴大至全國,甚至可涉及幾個國家或整個大陸。上述幾種流行形式之間的界限是相對的,並且不是固定不變的。
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季節性和週期性
某些禽傳染病經常發生於一定的季節,或在一定的季節出現發病率顯著上升現象,稱為流行過程的季節性。出現季節性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
1.季節對病原體在外界環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響
夏季氣溫高,日照時間長,這對那些抵抗力較弱的病原體在外界環境中的存活是不利的。例如炎熱的氣候和強烈的日光曝晒,可使散播在外界環境中的病毒很快失去活力,因此,病毒病的流行一般在夏季減緩和平息。
2.季節對活的傳播媒介(如節肢動物)的影響
夏秋炎熱季節,蠅、蚊、蠓等吸血昆蟲大量孳生,活動頻繁,凡是能由它們傳播的疾病,都較易發生,如禽痘、禽住白細胞原蟲病等。
3.季節對禽活動和抵抗力的影響
冬季舍內溫度降低,溼度增高,通風不良,常易促使經由空氣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爆發流行。季節變化,主要是氣溫和飼料的變化,對禽抵抗力有一定影響,這種影響對於由條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尤其明顯。如在寒冬或初春,容易發生某些呼吸道傳染病等。
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
在傳染病流行過程中,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是對傳染病、傳播媒介和易感動物三個環節的某一環節而起影響作用。
1.自然因素
包括氣候、氣溫、溼度、陽光、雨量、地形、地理環境等,它們對上述三個環節的影響量是相當複雜的。自然因素可以增強或減弱畜禽機體的抵抗力,也是某些疾病的發生有較明顯季節性的原因之一。
2.社會因素
包括社會制度,生產力、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水平、法規是否健全及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