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雞傳染性法氏囊的流行與防控

此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本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點,還可導致免疫抑制,誘發多種疫病或使多種疫苗免疫接種失敗。

本病毒為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病雞是主要傳染源,其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汙染了飼料、飲水、墊料、用具等,通過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播。小粉甲蟲蚴可作為本病傳播媒介。本病往往突然發生,傳播迅速,通常在感染後第3天開始死亡,5~7天達到高峰,以後很快停息,具有一過性的流行特點。

本病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1~5天。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病雞習習毛鬆亂、精神萎頓、採食減少或廢絕、縮頭眼閉、蹲伏無力,畏寒,震顫常打堆在一起。隨後出現腹瀉,排出白色黏稠和水樣稀糞,洩殖腔周圍的羽毛被糞便汙染。後期體溫低於正常,嚴重脫水,極度虛弱,最後衰竭死亡。死亡率高達20%~30%。

病死雞脫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肝臟腫大、呈土黃色脂肪變性,法氏囊呈膠凍樣水腫,法氏囊內黏液增多,或有淡黃色乾酪樣物質充塞,體積增大,外形變圓,重量增加,比正常的重2倍。有時法氏囊出血嚴重,外觀呈紫葡萄狀。5天后法氏囊開始萎縮,切開後黏膜皺褶多混濁不清,黏膜表面有點狀出血或瀰漫性出血。腎臟有不同程度的腫脹。腺胃和肌胃交界處見有條狀出血點,有時腺胃乳頭亦出血,若為超強毒毒株感染,則出血程度更為嚴重。

對雛雞進行免疫接種。目前雛雞常用的活疫苗主要是中等毒力疫苗,接種後對法氏囊有輕度損傷,對血清I型的強毒的保護率高。一般在10~12日齡對雛雞進行點眼、滴鼻或飲水免疫,對雛雞具有較好的免疫保護作用。提高種雞的母源抗體水平。種雞群在18~20周齡和40~42周齡經2次接種IBD油佐劑滅活苗後,可產生高抗體水平並傳遞給子代,使雛雞獲得較整齊和較高母源抗體,在2~3周齡內得到較好的保護,防止雛雞早期遭受感染。對於發病的雞群,應用抗法氏囊高疫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緊急接種注射,具有良好的療效,可以迅速控制本病的流行,與此同時,應用5%葡萄糖供雞群飲用,可有助於病雞的康復。

當前傳染性鼻炎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副嗜血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症狀為鼻腔和鼻竇的炎症、表現流清鼻液、顏面水腫和結膜炎,該病在冬春季節多發,主要與氣溫變化和舍內通風條件相關。隨

新城疫的流行狀況及其防控措施簡析

新城疫也稱亞洲雞瘟或者偽雞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雞和火雞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常呈敗血經過。主要特徵是呼吸困難、下?⑸窬?陝搖⒄襯ず徒?こ鮁??鞘瀾綣?系牧醬籩匾??靜≈?唬?還?適摶驕至形獮類傳染??1歷史分佈新城疫在世界範圍有四次大規模的流行,1926

當前傳支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方案

今年上半年在全國各地產蛋雞群中發現了一種以產軟殼蛋和無產蛋高峰為主要特徵的疾病,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及病原檢測,證實該病與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感染有關。調查瞭解雞場做不到

當下雞傳染性貧血病症危害與防控方案

從2019年至今,國內各地養雞過程中均發現疑似貧血病症非常普遍,具有明顯的傳染性和流行性;發病雞群生產效能不達標、生長遲緩、殘次雞多等,商品蛋雞或種雞發病後產蛋率下降,蛋殼色淺

傳染性喉氣管炎的診斷與防控

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皰疹病毒引起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主要以呼吸困難、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滲出物、喉頭和氣管黏膜腫脹、出血、糜爛為特徵。該病傳播快,死亡率較高。一病原及流行特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ILTV)屬於皰疹病毒科皰疹病毒屬,雙股DNA,有

I群禽腺病毒的流行與防控

1、禽腺病毒概況禽腺病毒是家禽常見的傳染病原之一。一般情況下很少表現臨床症狀,但在某些條件下,特別是混合感染時,會表現嚴重的致病性。根據抗原性差異,禽腺病毒(FAV)可以分為

規模化雞場包涵體肝炎的防控

包涵體肝炎(InclusionBodyHepatitis,簡稱IBH)是由I型禽腺病毒感染所致的以肝臟病變為特徵的傳染性疾病,通常同時伴隨發生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傳染性法氏囊病或傳染性貧血。已知有12種血清型的禽腺病毒與本病有關。一流行病學經感染母雞介卵垂直傳播是重要的傳

當前規模化商品肉雞主要疫病的流行及防控對策

1禽流感禽流感在很長時間仍然是養禽業重大傳染病,是禽病防控的重點。H5亞型家禽禽流感:H5N1、H5N2、H5N6、H5N8;H9亞型家禽禽流感:H9N2;H7亞型家禽禽流感:H7N7、H7N9。1.1病毒理化性質禽流

國際視角看雞病毒性關節炎的流行變化與防控措施

雞病毒性關節炎是由禽呼腸孤病毒(ARV)感染後導致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該病流行廣泛,全球性分佈。有多種疾病表現,最常見的疾病是病毒性關節炎、腱鞘炎(圖1-4),病雞常表現為跛行、單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