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峰:規模化養殖——禽病診斷
【診斷1】規模化養殖,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零星傷亡,只要大群精神、採食、飲水正常,常常因為不重視而耽誤病情。死的少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於說正常死亡,我說死亡就不正常。恰恰是這種無所謂的想當然,一定會給疫情擴散、升級帶來安全隱患。
【診斷2】規模化養殖,不同的老闆、場長、技術員對待疾患的認定和判斷標準不同,常常會導致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一個最好的手段就是看報表,一個明顯的指標就是看死淘數,要是死淘數在減少,可以寬心。要是死淘數在增加,一定要把注意力收緊,面對不祥之兆不能麻木不仁。
【診斷3】規模化養殖,在雞群死淘增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雞群,看有沒有明顯的變化,比如:糞便顏色、含水量、氣味等等。再就是晚上熄燈後聽一聽聲音,聽有沒有呼吸困難情況發生,比如:幹囉音、溼囉音、咳嗽、甩鼻音等等。一旦發現糞便變化和呼吸困難情況出現,就要針對性查詢找原因,制訂救治方案。
【診斷4】規模化養殖,一旦發現或是確定雞群發病,最重要的就是不定期觀察雞群、堅持剖檢死雞,以尋求有規律性的、共同的示病症狀和病理變化。生產畢竟不同於教科書,不是每一隻病死雞都表現相同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主要矛盾,釐清疾病的診治方向,以求得迅速突破。
【診斷5】規模化養殖,一旦有疫情出現,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確診、早制訂診療措施和處置方案。這時候現場觀察、剖檢一定要和實驗室診斷相結合,不能單憑所謂的經驗和經驗主義就先入為主,就武斷地定論。一旦出現誤診,想回頭都難,真的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診斷6】規模化養殖,不一定非要有自己的獸醫獸藥實驗室,很多獸藥企業、家禽研究所、禽病研究院等都具備相關能力,不管是病毒分離、抗體檢測、細菌培養還是藥敏試驗,他們都輕車熟路,藉助於他們的幫助,規模化養殖場在禽病診斷上將會事半功倍。
【診斷7】規模化養殖,對於準確診斷,很多時候缺乏證據和時間,有時候不得不跟著感覺走,那就是「治療性診斷」,根據自己的判斷結合手頭的藥物,在第一時間採取措施。有可能用完藥管用,那就說明判斷正群;也有可能用完藥不管用,那就換一換思路和方案,這麼做總比坐以待斃要好得多。有時候拖一夜、拖半天診治,損失會是巨大的,教訓會是慘痛的。
【診斷8】我多次說過規模化養殖,病不起,死不起,也治不起,面對發病雞群,要及時做出「預後判斷」,這很重要。要是有辦法、有時間、預後良好,那就「治」。要是沒辦法、沒時間、預後不良,那就淘、就出欄。這樣做能及時止損,比死在家裡,爛在窩裡要好。要是烈性傳染病,就要及時上報,等候相關部分拿意見,以便有效地控制疫情,防止擴散、撲滅疫情。
來源:雞病專業網,作者:趙德峰,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