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彎曲桿菌性肝炎的診治及防控
江蘇省東臺市唐洋鎮養雞戶王某,飼養育成蛋雞17 000羽,112日齡,按當地免疫程式進行防疫,基本未發現異常,近來發現有個別雞有拉稀、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等症狀,有零星死亡,使用10%氟苯尼考,未見明顯好轉,仍陸續有死亡,求診。根據臨診表現、病理剖檢、實驗室檢查,確認為雞彎曲桿菌性肝炎,通過一週治療,效果明顯,雞群恢復正常。
一 臨診表現
雞群整體狀況良好,少數病雞羽毛鬆亂、精神萎頓,呆立或伏臥不動,食慾下降,喜飲水。愎瀉,排出黃褐色糊狀繼而水樣糞便。雞冠皺縮、蒼白,病雞逐漸消瘦,病雞發現後3~5天死亡。
二 病理剖檢
病雞外觀消瘦,多數病雞皮呋、肌肉呈現蒼白、黃染,解剖三隻病死雞,以肝臟出現病變為主。表現為肝臟腫大、質地脆弱,肝實質變性,肝表面有散在的黃色星狀壞死灶和菜花狀壞死區,被膜下有出血點或形成血腫。肺瘀血,心臟擴張,心肌變性,小腸表現卡他性腸炎,空腸黏膜出血,腎臟腫大。兩例旰髒破裂,愎腔積滿血水。一例肝變硬並萎縮。
三 實驗室檢查
取病死雞肝、睥觸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不同形態、能運動、無芽胞、革蘭氏陰性的彎曲細長桿菌。
無菌採集膽汁接種於10%雞血瓊脂上,在10%co2環境中培養24小時,可見針尖大小、圓形、溼潤、灰色透明、邊緣整齊無溶血的菌落。鏡檢可見海鷗翼形或s狀、球形或長螺旋狀菌體,有單極鞭毛。
動物迴歸試驗,將培養物接種於6日齡雞胚卵黃囊,接種後4~5天雞胚死亡,卵黃囊和胚體出血,取尿囊液以及卵黃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不同形態、能運動、無芽咆、革蘭氏陰性的彎曲細長桿菌。用尿囊液O.5毫升,接種7日齡雛雞10只,其中有6只雞發病死亡,解剖病死雞有肝臟炎症、變性和壞死,無菌取病死雞肝臟觸片,革蘭氏染色可見革蘭氏陰性的彎曲細長桿菌。
四 診斷
根據臨診表現、剖檢病理以及實驗室檢查初步確診為雞彎曲桿菌性肝炎。
五 治療
強力黴素混飼按1000kg飼料加200 mg,連喂5天。
恩諾沙星飲水,每升水加70 mg,1日2次,連飲5天。
使用肝腎康飲水,300千克/瓶,連飲5天。
六 防控措施
雞彎曲桿菌性肝炎是雞的一種亞急性或慢性細菌性傳染病,特徵為雞的旰髒髮生變性、壞死和炎症,主要由空腸彎曲桿菌引起育成雞和成年雞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本病以旰出血、壞死性肝炎,伴有脂肪浸潤,高發病率、低死亡率,呈慢性經過為主要特徵。
平時應嚴格衛生消毒,及時對雞舍內外、飲水、飼料及用具等消毒。保持雞舍的通風和清潔衛生,加強糞便的清除,防止細菌滋生。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內合適的溫溼度、飼養密度和光照。供給雞隻營養豐富的飼料,精心飼養。
由於農村家禽養殖方式限制,定期在飼料中新增抗菌藥,提高雞群的抵抗力,有效控制雞彎桿菌性肝炎的發生:
雞彎曲桿菌性肝炎的治療既要注意選擇高敏藥物,又要注意選擇對肝臟損害小的藥物,同時要加強保肝護腎,以利於該病的綜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