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弧菌性肝炎
雞弧菌性肝炎,又稱雞彎曲桿菌病,是由空腸彎曲桿菌病引起的細菌性傳染病,以肝臟腫大充血壞死為特徵。
至於病源。它是自然流行,多見於開產前後的雞。一般為散發,飼養管理不善。雞患球蟲病,大腸桿菌病,v型體病等是本病發生的誘因。雞無菌性肝炎無明顯症狀,發病較慢,病程長。病雞精神不振,進行性消瘦,雞冠萎縮蒼白,乾燥。肝臟病變特徵為,病雞發育不良,病死雞血液凝固不全。大約10%的病雞肝臟有特徵性的局灶性壞死。肝實質內散發黃色三角形,心形小壞死灶或佈滿菜花狀樣大塊壞死。在肝被膜下還可見到大小形態不一的出血區。
為了防治肝炎要加強飼養管理,嚴格衛生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做好球蟲病的防治工作,治療時可加用強力黴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藥物,防止復發。一定保肝通腎解毒甘舒暢或者排毒無憂。
通過市場調查,弧菌型肝炎有以下的特點:
1、發病特點
多雨、潮溼的季節容易發生,主要是氣候潮溼,細菌繁殖迅速;開產前和高峰階段易發,主要是應激因素多,易誘發疾病發生;體型偏大的品種易發,主要是由於體重大,肝臟代謝負擔大。
2、發病過程特點
主要是潛伏期短,只有2-4天,傳播慢,病程長,在衛生差的環境中持續幾周到數月,恢復慢。
3、傳播特點
傳染源眾多,雞、鴨、鵝、豬、昆蟲和鳥都可分離到彎曲桿菌,雞是最主要的儲存宿主;傳播途徑有飼料、飲水和糞便等多種渠道;雞群中,體質差、體重超大的雞隻容易感染。
4、各型別的症狀特點
弧菌性肝炎按照發病過程的快慢,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
急性主要表現為肝臟稍腫大,邊緣鈍圓,肝臟表面有針尖大壞死灶,被膜有大量出血點,偶見血腫,肝破裂,肝表面有血凝塊,腹腔有血水;
亞急性主要表現為肝臟腫大1-2倍,呈黃褐色,質地脆弱,肝表面密佈針尖大、小米粒大的灰黃色或灰白色壞死灶,有的相互融合成菜花狀;
慢性主要表現為肝臟萎縮,變小,質地脆弱或硬化,星狀壞死灶相互連線呈網格狀。
各種型別除了肝臟主要症狀外,還有膽囊腫大、腎臟腫大和卵巢變性、輸卵管變性。
5、日齡發病特點
雛雞一般發病比較急,死亡率較高,雞群腹瀉嚴重。
育成雞主要發生為亞急性和慢性,主要是發病較慢死亡率不高。
蛋雞主要是慢性發病,病程較長,雞群消瘦,伴發其他因素也可能會急性死亡。

根據疾病特點和成功防控案例,建議採取以下的防控措施。
1、快速確診
由於弧菌型肝炎的症狀與包涵體肝炎、脂肪肝和戊型肝炎等肝臟疾病有些類似,因此要進行鑑別診斷,同時進行實驗室的確診,採集病雞的肝臟、膽汁或盲腸內容物進行微生物培養,判斷真正病因。
2、有效治療
治療藥物的選擇要以藥敏試驗的結果為依據,可以使用醯胺醇類抗生素進行飲水,也可用四環素類抗生素進行混飼。病情嚴重的雞群,選用氨基糖類抗生素進行注射。治療同時不要影響食品安全,產蛋期內可用保肝護腎,調理腸道的中藥進行治療。
3、綜合防控
根據弧菌性肝炎發病特點,飼養管理差和各種應激容易誘發該病的發生,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保證飼料營養的豐富均衡,提升雞群的體質;
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保證溫度適宜、均勻、穩定,減少發病的誘因;
根據雞群的日齡,避免免疫、轉群、換料等各種應激,防止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