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雛雞盲腸肝炎的診治
一 發病情況與症狀
2012年5月末,本鎮養雞專業戶李某,平地圈養一批草三黃肉雞,飼餵配合飼料,青料供應,生長髮育良好,34日齡相繼出現病雞,並陸續死亡,41日齡死亡30%,病雞表現明顯消瘦,食慾不振或廢絕,精神萎頓,羽毛粗亂、兩翅下垂、嗜眠,排淡黃色或淡綠色稀糞,重者則排帶血稀糞。
二 病理剖檢
先後剖檢25只病雞,其主要病理變化表現在盲腸和肝臟,雙側的盲腸皆有典型病變:病程短促者,盲腸粘膜見出血性炎症、潰瘍,盲腸內積有棕紅色液體;病程較長者,盲腸4長大,腸壁厚且堅實,內呈惜腸樣,有些發生乾酪化,盲腸呈同心園層狀,中心為黑色凝血塊,外周包有白色或黃綠色的壞死物。肝臟腫大質脆,表面有米粒至玉米大小的死灶,中心是下陷的潰瘍區,外周呈黃色或黃綠色圍成環形區,這些壞死灶有些散在,有些瀰漫於整個肝臟表面。
三 實驗室檢查
刮取病雞旰的新鮮病灶,加40℃生理鹽水混合稀釋於凹玻上製成懸液壓片,用暗視野鏡檢,鏡檢前在酒精燈上加熱保持適宜的溫度,以面板感覺稍熱以維持蟲體的活動性。發現有略呈圓形、外有一層透明膜、大小約8~12微米呈鐘擺運動活潑的組織滴蟲體。
此外,在解剖病雞中,盲腸尖部、突腺胃乳頭突起處發現大量白色約7~15毫米的異刺線蟲即盲腸蟲。
四 治療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症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查,綜合診斷為雛雞組織滴蟲病,即用甲硝唑治療,每公斤飼料拌0.1克甲硝唑7~8片,連用4~5天,用藥後,雞群精神狀態有所好轉。在服藥期間全群投服復B糖粉,並每天做好圈舍清掃、消毒,糞便集中堆積發酵處理。
五 討論與體會
雛雞盲腸肝炎多發於4~5周齡雛雞,夏季多發。以甲硝唑治療較為滿意,這說明甲硝唑仍不失為當前防治雛雞盲腸肝炎的首選藥物。
本病的傳播與蚯蚓和異刺線蟲有關。治療方法除應針對組織滴蟲外,同時還要驅除體內的異刺線蟲,可用甲硝唑加旋左旋咪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