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與管理
一、巨集觀管理
巨集觀管理是從實際入手,又可分為兩方面:
1、硬體管理:具體是指設施裝置、硬性指標要合理到位;
2、軟體管理:這個工作涉及的方面要多一點。巨集觀管理在實際生產中的具體體現:
1)溫度管理:保持雞所需要的最適宜的溫度13℃~25℃。雛雞需要的溫度是先高後低,第1周為了保證雛雞體內的卵黃充分吸收,溫度要稍高一點,保持在36℃為宜。以雛雞不張嘴呼吸為準。溫度的突然變化會給雞群帶來應激而引起發病,怎樣保持雞群需要的溫度,就是實際管理的問題。
2)溼度管理:溼度一般保持在40%~70%為宜,溼度過低表示空氣乾燥,這樣雞群呼吸道失水過多,空氣中懸浮物質增多,會引發呼吸道疾病。溼度過高危害會更大,會給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創造有利條件,可能引發腸道疾病、雞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
3)密度管理:隨著養殖數量的不斷增加和雞體積、體重的增長,養殖密度越來越大,環境發生了變化,給雞群帶來的應激逐漸增多,會影響雞的體質,出現亞健康狀態,發病的概率也就會大大增加,所以及時把密度調整好是極其重要的。
一、通風管理:要想有好的生產環境,首先就要有好的空氣質量。空氣裡有害物質的增加同樣會引起雞隻體質的下降,會增加感染髮病的概率,感染源不斷疫病就不易治癒。這就需要加強通風。怎樣通風?會不會通風,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需要根據雞舍的構造、空間的大小來控制通風量,既不能使舍內溫度發生大的變化,又要考慮空氣質量,這有個問題要說,為什麼呼吸道病到了夏季會很少發生了呢?一方面可能與紫外線強能大量殺死病原微生物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通風量加大有很大關係。只有瞭解通風的管理宗旨,實際操作就可以靈活機動了。
二、飼料管理:飼料講求的是營養與吸收,要求營養平衡,維生素、氨基酸、各種微量元素、蛋白、能量還有鈣磷比例都要平衡,這些是雞隻生產、生長所必須的條件。再就是飼料的吸收,吸收的好,浪費的就少,產生的效益就高。各種飼料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良莠不一,給大家的選擇帶來了困惑,需要根據自己的鑑別能力和自己的經營思想來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飼料品種,有益於腸道吸收的生態飼料應該是首選,這種飼料吸收好效益高,可以保護腸道提高免疫力。
三、飲水管理:儘可能地給雞隻飲用中性的深井新水,淺井水含鹽鹼、含氟比較高,飲用後會造成輕度鹽中毒,出現腹瀉,糞便比較稀薄。飲用水放置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夏季,水裡面的有害微生物的繁衍很快,容易造成腹瀉,產生腸道疾病,影響飼料的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