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雛雞育雛期間環境因子的控制技術

喬治亞大學家禽推廣學家Brian Fairchild探討了溫度和雛雞生理;溫度對雛雞生長效能的作用;相對溼度、通風和光照以及能量儲存的重要性。

育雛雞雛的主要目標是有效經濟地給生長雞提供舒適健康的環境。溫度、空氣質量、溼度和光照是重點考慮因素。在育雛期間不提供合適的環境會導致雛雞生長髮育遲緩、飼料轉化率下降以及疾病、淘汰率和死亡率增加從而降低養雞業利潤率。

  溫度和雛雞生理

維持合適的溫度是雛雞育雛的關鍵,尤其是在雛雞生命的前兩週,雛雞自我代謝調節能力較差不足以控制體溫。因此,雛雞依賴環境溫度來維持最佳體溫。如果室溫下降,雛雞的體溫也會下降。同樣,如果室溫提高,雛雞的體溫也會上升。

在育雛期間過冷或過熱會導致雞隻生長慢、飼料轉化率差,疾病易感性增加。必須採取合適的育雛措施來維持體溫,這樣雞隻不需要通過代謝喘氣或產熱來維持體溫而喪失能量。

研究已經表明雛雞大約在12-14日齡時才形成自我調節體溫的能力。如果體溫下降或增加1度雛雞很容易受到應激。一旦體溫變化雛雞會嘗試代償性地彌補,這就意味著對生長效能產生了不利影響。0日齡雛雞的體溫大約為103°F (39°C),但是到5日齡時體溫為106°F (41.1°C),與成年雞隻一樣。

極端(高或低)溫度通常會造成雛雞死亡,但是即使微冷或微熱也會影響雞雛的生長效能但不會致死。雛雞傾向比成年雞隻更能耐受高溫,高溫延續一段時間會增加死亡率並對生長效能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表明雛雞遭受低溫會削弱其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因此,遭受冷應激的雛雞生長效能會下降,疾病易感性會增加。冷應激雞隻會出現較高的腹水發生率,在加工廠的死亡率和淘汰率也會增加。

研究在80°F或90°F下育雛的雞隻具有較好的體增重、飼料轉化率和成活率。在80°F以下育雛的雞隻生長速率低於高育雛溫度處理組。在這些溫度下飼養的雛雞體重跟不上,因此,在達到上市日齡時體重低於合適溫度下育雛的雞隻。低溫育雛的雞隻不僅生長速率下降,而且它們會消耗更多的飼料以保持自身暖和,從而降低了飼料效率,增加了飼料成本。

  溫度和雛雞生長效能

育雛期間其中的一個目標就是要維持雛雞在其舒適區,雛雞不需要利用能量來增加或去除體熱來維持體溫。

當雞隻所處的環境溫度高於或低於舒適區環境溫度時,需要花費更多的能量來維持體溫。這多餘的能量最終會通過消耗飼料來提供。因此,來自飼料中的能量將被用於維持體溫而不是生長和發育,這就造成飼料轉化率下降。因此,環境溫度在決定產肉成本或培育小母雞上發揮主要作用。

合理育雛不僅包括維持合適的溫度而且還包括良好的管理細則的使用。育雛溫度會隨著熱源是熱風爐、傳統的育雛器或輻射育雛器而變化(表1)。注意表1中的溫度是指設定提供90°F (32°C)地板溫度時的空氣溫度。

在育雛時,地板溫度很重要。研究表明在將雛雞放入雞舍時平均地板溫度必須為90°F (32°C)。熱風爐需要設定較高的溫度,因為它們要先加熱空氣,然後讓加熱的再加熱地板。傳統的傘式育雛器直接將大約40%的熱量用於加熱地板,60%的熱量用於加熱空氣。輻射式育雛器大約90%的熱量用於地板,10%用於空氣。因為傘式和輻射式育雛器直接將更多熱量用於地板,這樣用於獲得理想地板溫度的空氣溫度就低於熱風爐所需的空氣溫度。

肉雞舍特別設計可以直接嚴密控制雛雞周圍的環境。在商業肉雞生長舍,給肉雞舍安裝機械通風系統可保持舍內溫度在理想溫度5°F內,而不管室外溫度如何。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生產實踐已經建立了最佳的育雛溫度。

當雞舍內獲得充足的溫度切雛雞管理很好時,雛雞會在雞舍內分散開來而不會擁擠在一起或大多數雛雞都坐在飼料盤上。

監控雛雞舒適度最好的辦法是觀察雛雞的行為並相應地調整溫度。在觀察肉雞舍時,雞隻應該在整個雞舍內均勻分佈。

在受冷的情況下雞隻會擠在一起(甚至靠近側牆),會傾向坐在飼料盤上。受熱的雞隻則遠離育雛器或火爐,喘氣並張開翅膀伏在墊料上以冷卻自己。許多雞舍有監控室溫並將育雛器和風爐按需開啟或關閉的環境控制器。控制器還監控熱源操作的時間。這種資訊可用於定位可能出現過量空氣洩漏的雛雞環境。例如,如果靠近管道簾的育雛器/風爐比雞舍其他的時間運轉長,表明在簾子周圍或端牆門有空氣洩漏。

  相對溼度

空氣系水力取決於空氣溫度,溫暖的空氣比冷空氣攜帶的水分多。術語相對溼度是指在既定溫度下空氣中水飽和的百分比。溼度水平影響雞隻通過喘氣冷卻自己的能力並影響氨生成量。

推薦在整個生長階段包括育雛階段相對溼度維持在55%-70%之間。由於墊料中糞便物質中微生物降解生成氨氣。在雞舍內含塵情況與相對溼度低於50%相關。

70%以上的相對溼度為墊料中微生物生長提供了合適的環境。隨著微生物群增加,雞隻糞便物質中氮源則會產生更多的氨。

氨氣是一種對雞隻健康和生長效能有不利影響的氣體。研究人員發現增加的氨會削弱雞隻的免疫系統並增加雞隻的呼吸道疾病。在育雛期間較高的氨水平會降低雞隻的生長速率,這在以後的生長過程中不會再彌補回來。通風調節並控制相對溼度反過來會降低氨氣產量。管理禽舍的通風速率以保持相對溼度在55%-70%的推薦值之間可減少氨產量和含塵量。

  通風

需要通風來調節溫度和去除二氧化碳、氨氣、其他氣體、灰塵和異味。

新鮮空氣必須均勻進入,與舍內空氣充分混合,並在整個雞舍內合理迴圈。雞舍內的流動模式是很重要的。通過負壓將空氣引入雞舍。利用風扇將空氣從雞舍內去除來創造負壓。空氣通過牆上或頂篷上的進氣口進入並直接沿著頂篷進入與舍內氣體混合。

將由外進入的空氣與室內空氣混合以防較冷的空氣落在墊料上讓雛雞受涼。入氣口開放數量以及由入氣口進入的空氣流速在確保空氣沿著頂篷流動上是很重要的。如果入氣口開啟太多或者如果進入的空氣速度太低,這樣冷空氣會更快地落到地板上。這樣不僅可引起雞隻受涼而且會在牆面和地板上產生較冷的位點。當暖空氣與這些較冷的位置接觸會凝結形成潮溼位點。這些潮溼位點會隨著氨氣產量的增加而引起墊料結塊量增加。

必須使用迴圈風扇來打破這種溫度分層現象並給雞舍提供更均勻的溫度。去除較暖和的空氣不僅有助於維持雞隻體溫和地板溫度,而且有助於去除墊料的水分。

風扇運轉受溫度控制以維持理想溫度,當雞舍處於理想的溫度時有些風扇的運轉通過定時器來調控相對溼度並維持良好的空氣質量。舍內環境控制器根據溫度和定時裝置來操作風扇。控制器會開啟位於側牆或頂篷上的進氣口以確保空氣均勻進入雞舍。進氣口開啟的數量由靜態壓決定。

  育雛期間的光照

育雛期間的光照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的因素。雛雞在亮光照強度下的活動量大於低光照強度。

在育雛期間,光必須保持最亮的強度以鼓勵雛雞活動,幫助它們定位飼料和飲水。一旦它們知道飼料和飲水在哪裡(大約7-10日齡),光照強度和持續性必須降低。在雞隻水平上的光照系統必須設計能產生最少25lux(2.5英尺燭光)以上的光。如今建造的許多肉雞舍在育雛區在雞隻水平上都能夠提供40lux(4英尺燭光)。

光照系統設計必須允許光照強度和永續性隨著雞隻日齡而變化並能在雞隻高度水平上提供均勻的光照強度。通常,在育雛期間燈一天使用23小時,且光照密度為最大。在7-10日齡時,燈使用的數量必須減少(根據使用說明),在10-14日齡時,光照強度必須降低到5lux(0.5英尺燭光)。

在育雛期間光照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雛雞活動,讓雛雞尋找飼料和水源。

  能量儲存

確保控溫器安排合理,將控溫器安裝在太靠近雛雞或離地面太高的地方均會導致雞隻受涼。將其安置在太靠近側牆,育雛簾或有空氣進入雞舍的地方會導致燃料使用過量。

使用迴圈風扇或葉片扇--使用這些風扇將溫暖的空氣從頂篷去除以消滅溫度分層現象並將熱量下降至雞隻所需的水平上並減少了加熱成本。研究表明不管使用哪種加熱系統,迴圈風扇都是有效的。

使用頂室進氣,在冷的日子裡當太陽出來時將空氣從頂室抽出會導致通風率增加而不會增加燃料成本。這樣允許生產者利用頂室發現的有助於維持相對溼度在50%-70%的溫暖的空氣。為了合理操作頂室進氣口,雞舍必須密封至在靜態壓下足以將至少0.13英寸的水層抽離。如果雞舍不能抽出這些靜態壓,在安裝頂室進氣口前必須努力密封雞舍以減少漏風。

消滅漏氣口,封上漏氣口以控制空氣進入雞舍。這可保證在寒冷季節空氣通過預定入口進入並減少雞隻受涼、墊料結塊和溫度分層現象。

使用5分鐘計時器取代10分鐘計時器--這樣會減少導致加熱器運轉時間縮短的室溫下降,而且有助於調節氨和水分含量。

定期打掃和修理育雛器--合適的育雛器維護會減少一氧化碳,並能更有效的利用燃料。育雛器必須能讓灰塵吹離每個雞群。保持爐口清潔。使用合適大小的擴孔針以防改變孔大小並浪費燃料。

選用育雛籠的要點

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的因素較多,如遺傳、營養、環境等。在養殖場總體營養水平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養殖場環境便成為決定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在諸多環境因子中,雞舍的溫度、溼度、通風

雛雞挑選運輸與育雛管理技術

一、雛雞的挑選雛雞在孵化場孵出蛋殼,並從出雛器轉移出來後,就已經經歷了相當多的操作,如挑揀分級,對出殼後的雛雞進行個體選擇,選留健雛,剔除弱雛和病雛,公母鑑別,有的甚至

雛雞質量挑選與育雛管理技術要點!

一、雛雞的挑選雛雞在孵化場孵出蛋殼,並從出雛器轉移出來後,就已經經歷了相當多的操作,如挑揀分級,對出殼後的雛雞進行個體選擇,選留健雛,剔除弱雛和病雛,公母鑑別,有的甚至

肉雞育雛的關鍵技術

雛雞出生後的保管、運輸和育雛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雛雞出生後的前48小時,管理環節中任何失誤都會影響雞隻遺傳潛力的正常發揮。在實際生產中,這些環節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視。因此,為

蛋雞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雞成敗的關鍵在於育雛,育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雛雞的生長髮育、成活率、雞群的整齊度、成年雞的抗病力及成年雞的產蛋量、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的長短,乃至整個養雞產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搞好雛雞的飼養管理十分重要,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十點談一下雛雞的飼養管理,供廣大養雞戶

春季育雛關鍵技術

一消毒雛雞入舍前應先將雞舍徹底清掃沖洗乾淨,然後用福爾馬林(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燻蒸消毒,關嚴門窗12~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所有用具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做完這些工作後,方可接雛入室。二飲水雛雞開食前,首先要給予飲水,最初幾天,可

雛雞飼養關鍵技術

育雛是養好雞的關鍵,雛雞飼養管理的好壞,是養雞生產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不僅影響雛雞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還影響生產效能,從而影響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針對雛雞的生理特點,採取

育雛期雛雞高死亡率的環境因素及危害分析

雛雞的絨毛稀短,體溫調節機能差,抗寒保溫能力差,因此雛雞在飼養過程中無時無刻都會受到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特別是當今現代化養雞生產,在全舍飼、高密度的飼養條件下,因環境因素造

雞貧血因子感染病的概述

雞貧血因子感染症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其特徵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全身性淋巴組織萎縮。發病雞多為2~3周齡雛雞,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在30%~50%。病雞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貧血,冠、肉髯和可視粘膜蒼白,發育不良,生長遲緩,病雞皮下有瘀血斑,繼發感染時可出現壞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