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家禽腿病的因素之營養因素
1
飼料中的能量與蛋白
研究發現高能量和高蛋白促進了雛雞的快速生長,提高了飼料轉化率,然而腿病發病率異常的增高。據報道,在飼餵18%的蛋白飼料中,新增0.56%的賴氨酸的10日齡雛雞有50%發生腿病,而新增0.73%的雛雞約有70%發生腿病。
2
日糧中鈣磷比例不當
當飼料中缺乏鈣磷或雖有足夠的鈣磷供給,但二者比例不當或維生素D缺乏,家禽仍不能很好的吸收,從而導致雛雞佝僂病,成年母雞脛骨、股骨軟化而發生「籠養雞產蛋疲勞」。
3
日糧中微量元素
3.1 錳
錳是啟用葡基轉移酶最有效的元素,而該酶為粘多糖合成所必需,粘多糖是軟骨結構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缺錳會引起軟骨營養障礙,雛雞表現腿骨短粗、飛節腫大或滑腱,一般認為生長中的家禽正常的日糧條件下錳的最低需要量是40mg/kg,為了安全的適應鈣磷攝入量的變異,日糧中需要補給50mg/kg。
3.2 鋅
家禽缺鋅時表現骨骼異常,腿部面板成鱗片狀,易成片脫落,雛雞生長所需的最低鋅量在大豆飼料為35-40mg/kg,在動物飼料為25-30mg/kg。目前在飼料中補充肉粉和骨粉受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鋅,肉粉含50mg/kg,骨粉含150-200mg/kg。
3.3 銅
缺銅時可引起貧血,骨質疏鬆,產蛋率下降,孵化率下降,同時不利於鈣磷在骨骼上沉著,因此,雛雞的骨骼變脆,易於折斷,骨骼處的軟骨增厚,表現運動失調,痙攣性麻痺等症。每千克飼料補充5mg(雞)和6mg(火雞)方能受到預防效果。
3.4 鎳
飼餵低於44mg鎳日糧的雛雞腿變短粗,飛節微腫,在飼料中補充3-5mg/kg鎳可防止腿病的發生。
4
維生素
4.1 生物素
屬於B族維生素中的含硫複合物,骨短粗症是生物素缺乏的一個特徵性症狀,與錳缺乏的症狀相似。
4.2 VB1 (硫胺素)
與糖代謝有關,缺乏引起糖代謝障礙,使神經組織的能量供給不足,神經機能受到影響,因而引起多發性神經炎,或外周神經麻痺,呈現「觀星」症狀。
4.3 VB2(核黃素)
缺乏的特徵性症狀是病雞的趾爪向內捲曲,兩肢癱瘓,以跗關節著地,行走困難,生長緩慢,腿部肌肉萎縮病鬆弛,面板幹而粗糙。剖檢可見坐骨神經和臂神經明顯腫脹和鬆軟,坐骨神經腫脹可超過正常神經的4-5倍。但在病理組織學檢查時,可見外周神經幹發生髓鞘變化,並伴有軸索的腫脹和變化,這與馬立克的坐骨神經變化不一樣。
4.4 維生素E
維生素E發生缺乏時發生腦軟化,常表現共濟失調,頭向下或向後攣縮,兩腿發生痙攣性抽搐,行走不便,最後不能站立。
4.5 維生素D
維生素D缺乏和鈣磷缺乏的症狀一樣。
4.6 煙酸缺乏
煙酸(VPP)缺乏能引起青年雞、火雞和鴨的飛關節腫脹,腿骨彎曲,很少發生跟腱滑脫。
4.7 膽鹼缺乏
膽鹼缺乏的最初症狀是飛節腫大,其表面有針尖大出血點,隨後骨變粗,關節軟骨移位,跟腱從裸突上移脫滑脫,煙酸和葉酸缺乏也是軟骨營養不良的致病因素,均表現骨短粗症,前者還在口角、突上滑脫。泛酸和葉酸均表現骨短粗症,前者還在口角、腳趾、洩殖腔出現痂皮,後者出現貧血。
5
日糧離子平衡
研究證明,雛雞腿病隨日糧中負離子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日糧中正離子(K Na 、Mg2 )含量,可減低腿病的發病率。日糧中HCO32-過多時,由於血液鹼儲升高,腿病的發生率降低,當日糧中氯化銨含量增加時,因導致代謝性酸中毒,腿病的就發生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