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特點及相應質量控制點
1、水分高,不均勻。新收穫的玉米水分在華北地區一般為15%-20%,在東北和內蒙地區一般為20%以上,水分過高易生黴發熱,不利於儲存;同時會提高飼料產品的水分,從而破壞飼料日糧中維生素等活性成分、降低日糧中代謝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打破日糧中各營養素間的平衡關係等,玉米水分高1%時,能量蛋白比相差0.5%,能量氨基酸比相差0.5%,即營養價值相差0.5%。所以可根據倉存玉米週轉儲存情況合理制定收購時水分標準。
驗收時可採取五點法取樣混合後檢測,有懷疑區域性水分高可單獨取樣檢測。卸車過程中也可隨取隨測。
感官檢測法:用指甲掐玉米胚部分,軟溼的水分一般高於14%甚至高於16%,硬幹或掐不動則水分較低;用牙咬玉米,脆硬的水分低,反之則水分高。
儀器檢測:一般使用穀物水分檢測儀。穀物水分測定儀測定玉米水分時注意早晚溫差和室內外溫差,溫差過高時儀器誤差非常大,可取樣時放置室內回溫再進行檢測。同時每週固定2-3次用烘箱法測定比對校準穀物水分儀的檢測資料,以便更新資料。
2.碎粒多,雜質高。新玉米晾晒時間短,溼度大,機械脫粒時玉米粒和玉米核易破碎進入玉米內,加之沙土等雜質可達到5%左右甚至更高。運輸中輪胎碾壓剷車破壞也導致破碎粒多。雜質混入玉米中佔據了玉米的有效成分,同時雜質填充於玉米縫隙中影響通風換氣,碎粒部分會加大生黴機率。
注意:碎粒和雜質一般會沉積在車底,取樣釺很難取到,可在卸車過程中多次取樣平均。多數玉米碎粒被玉米滾筒篩篩到大雜或小雜裡,這些碎粒千萬別扔,千萬別扔,千萬別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啊)!它對反芻動物來說是非常好的飼料,有很高經濟價值,也可以飼餵禽類。
3.黴變較低。目前新玉米驗收中檢測出的黴變率是比較低的,一般不超2%。黴變不止是貯存過程中出現的,在大田裡可能感染黴菌,所以區分為倉儲黴菌和大田黴菌。
檢驗黴變前先混勻樣品後四分取樣,過篩除雜後可平鋪於白色搪瓷盤中,從左至右依次挑揀。不要小瞧這個白色盤子,白色背景下玉米顆粒顏色非常清楚,黴變及破碎粒一目瞭然,而且顆粒不易滾出外面。檢測完後可從瓷盤一角直接倒掉玉米樣品進行集中處理即可。
黴變檢測目前有數粒法和稱重法兩種,
數粒法:玉米樣本顆粒不能過少,按照玉米千粒重約300-400g,小編建議為500g,不低於400g。
稱重法:比對黴變粒和正常粒的平均粒重(或者千粒重),同等數量的顆粒我們發現黴變粒較輕,兩者比重在0.7-0.8之間,黴變粒稱重法是將混勻玉米後稱重去雜後平鋪於白色搪瓷盤中,揀出黴變粒稱重,除以總重及0.75,作為黴變率。
感官檢測法:隨機抓一把玉米(一把玉米一般不超100粒),數黴變,超過兩個黴變粒直接退貨即可。此方法也可用於散戶供應商的玉米自檢。
4.容重差異大。我國玉米種植的地域差異、品種差異、播種季節差異導致容重差距大,春玉米因為成熟充分所以顆粒飽滿容重相對大。
容重器檢測時注意選擇合適的穀物筒,穀物筒要求乾淨無雜物,使用前要求空載調零,樣品裝滿只能刮平,不能摁壓,抽出插片要求快慢適當。
量筒法要注意玉米樣品要勻速放入量筒內,臨近1000ml時要少量多次放樣品,直至調整樣品總量至刻度線。多次檢測取平均可以減少檢驗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