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雞的生理特點與環境控制之間的關係?

  一.雞子的解剖生理特點

1. 通常認為雞子的血腦屏障要在其4周齡才能發育得相對比較健全,所以有些病疾病的原體就易趁機進入腦內,如雞的腦脊髓炎病毒及有些藥物就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引起疾病。

2. 雞子的心率快,通常在160-470次/分鐘之間,肉雞的平均心率為300次/分鐘以上。而大動物中的馬,則為32-42次/分鐘;牛、羊、豬為60-80次/分鐘。

因此,雞子的基礎代謝是豬的2.7倍,所以耗氧多。雞子每公斤體重,一小時的耗氧量是牛的兩倍,且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是豬的兩倍。所以通風換氣十分必要。

所以說,規模化養雞場,雞子的心肺功能的負擔要比大動物重得多,飼養過程中需注重安靜避免受驚嚇,並保持實時的通風頻率(換氣),以不斷地提供新鮮空氣。

3. 雞子的體溫高,正常溫度多在39.5~40.5度之間,因此其代謝比較旺盛。可是,它的自我體溫調節機能卻不完善(一般三週齡左右才能發育得相對完善)。

4. 雞子全身被覆羽毛,沒有汗腺。所以當外界環境溫度升高到熱對流、熱傳導和熱幅射等不起作用的時候,若只靠雞子通過呼吸和飲水達到降溫的目的,是有風險的。這很容易造成雞群中暑。

5. 雞子的消化道短,只為體長的約6倍左右那樣子,而相比大動物來看,羊的是其體長的27倍,豬的是其體長的14倍。

又因為雞子的消化道短(腸道的發育,在兩週齡以後,才逐步發育完善),所以飼料通過雞子消化道的時間特別短。若是用粉料飼餵雞子,則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雛雞和產蛋雞約為4小時,休產雞為8小時。

雞子沒有牙齒,有嗉囊、腺胃、肌胃。且腸胃有逆蠕動現象,容易受各種應激因素(如低劑量黴菌毒素)影響引起腺胃炎和肌胃炎等。因為雞子的胃容積小,需要一天多次飼餵,這就顯著增加了環境控制的難度。

6. 雞子的生長速度很快,大肉食40日齡左右時體重可達出生重的60倍以上,所以從這個指標看「雞子的基礎代謝是很旺盛的」。

7. 雞子的呼吸系統,其解剖結構還保留著鳥的氣囊結構特點,雞子有九個氣囊。肉雞的肺臟很小,並連線著氣囊,這些氣囊充斥於體內各個部位,甚至進入骨腔。所以,因為呼吸運動,經空氣傳播的病原體可以沿呼吸道進入肺和氣囊,從而也進入了體腔、肌肉、骨骼之中。雞子特有的9個氣囊:頸2對、鎖骨間1對、前胸2對、後胸2對、腹2對。氣囊從肺細支氣管分出,分佈體腔、內臟、骨骼。由於雞子的氣囊表面缺少血管和神經,空氣質量持續不好或有呼吸道疾病持續治不好,就很容易發展成為氣囊炎。所以,雞子的這種解剖學結構特點,就註定了雞子的呼吸道病會高發、多發、並且難治療。

8. 雞子的免疫系統並不健全(兩週齡的雞子才相對發育完善),雞子缺乏淋巴結,所以雞子沒有真正的淋巴結。細菌進入淋巴就到血液,易引起菌血症,所以,脾顯得特別重要,雞的免疫器官主要是氣囊和淋巴集結。

9. 雞子胸腔與腹腔之間無橫膈膜,所以雞子的胸腔和腹腔是相通,腹腔感染和發生的疾病很快可達到胸腔,所以腸道不好也會導致呼吸道病,或者說,得了呼吸道病的雞群,控制不好腸道則呼吸道病也不好治療徹底。反之胸腔的感染也很易傳至腹腔,並且混合感染明顯,易發生敗血症。

10. 雞子的法氏囊位於洩殖腔肛道的背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糞道和生殖道的汙染。蛋在產出過程中容易受到汙染,所以有些肉雞病常是經蛋垂直傳播給雛雞。

11. 雞子沒有膀胱,它排出的尿酸鹽(白色糊狀),會間歇性的與雞糞一起排出體外。正常的雞糞便表面有白色尿酸鹽附著。雞腎臟的體比較大,所以其代謝功能比較強,排洩速度相對就快,蛋白質的代謝需要精氨酸酶(痛風),而家禽缺乏精氨酸酶。所以,高蛋白飼料常致腎腫。

12. 雞子的肝臟體積也比較大,肝臟有解毒功能,同時也產毒(藥物用藥蓄積中毒)。這幾年臨床時常見肝臟體積變小的,這大多為雞子的免疫抑制病造成的器官發育不良。

13. 雞子的味覺極不發達,並且其舌根的味蕾也很少。所以雞對苦味是不敏感的,不像豬這樣味蕾比較發達的動物,有點不舒服的味道,它們就不愛吃了。

14. 雞子對各種刺激的敏感性都強,個體小致使其抗病力差,雞子都膽小,所以它們喜歡群居,就這樣了還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

  二.禽舍環境控制的重要性

雞群之所以容易在季節變換的時節,容易發生高死亡率的雞病,也是基於以上家禽的獨特解剖和生理特點決定的,那麼在管理上就需要重視以下這些環境控制內容:

√ 雞舍設計標準化,設計符合雞隻需要和舒適為準,如通風小窗和氣霧式通風管的朝向和密度設計等;

√ 雞舍飼養雞子的裝置選型,一定要滿足雞隻的最佳需求,如籠具的選擇,排風扇的購買等等;

√ 雞舍的通風控制方面要合理,要穩定,避免雞舍通賊風和通風過度情況的發生;

√ 現代生物安全需要引起大家重視,飲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氣、灰塵、飼料、硫化氫、人員等都是生物安全指標,需要用各種方式、方法和技術手段力求做到無汙染、無害。

從家禽的解剖生理特點知禽舍環境控制的重要性

一.家禽的解剖生理特點1.家禽的血腦屏障在4周齡才得以發育健全,因而某些病原體如禽腦脊髓炎病毒和某些藥物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引發疾病。2.家禽心率的範圍一般在160-470次/分鐘,

要想高產穩產?先了解蛋雞產蛋期的生理特點

蛋雞產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務是為雞群創造適宜與衛生的環境條件,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同時降低雞群的死淘率與蛋破損率,儘可能地節約飼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雞的

商品肉雞生理特點解析!

想要養好商品肉雞,首先要了解商品肉雞的生理特點,才能更好的去呵護雞群健康,提高生產指標。一、121日齡小雞生理特點雛雞出殼後卵黃只能提供4050小時【23天】的營養。之後卵黃囊和小

商品肉雞的生理特點

1、飼料轉化率高在肉用禽中,肉用仔雞的飼料轉化率最高,一般肉牛為5∶1,肉豬3∶1,而目前許多國家仔雞已達2:1的高水平,更高者達1.72:1。另外,依靠肉仔雞早期生產速度快的特點,縮短其飼養期,在7周齡上市,可進一步提高飼料轉化率,經濟效益也相應提高。2、飼

肉種雞育成期的生理特點

1、生長髮育持續加快由於優質肉雞屬於肉用型別,其種雞同樣具有肉雞前期生長遺傳傾向,在12周齡以前,生長速度和體重增長快,飼料利用能力高,而且易於沉積脂肪。例如,供給充足的飼料營養,將導致育成期的體重過大、過肥,生殖器官發育不良,影響以後的產蛋量和受精

預產期蛋雞的生理特點

1.生殖器官的快速發育蛋雞進入14周齡後卵巢和輸卵管的體積、重量開始出現較快的增加,17周齡後其增長速度更快,19周齡時大部分雞的生殖系統發育接近成熟。發育正常的母雞14周齡時的卵巢重量約4克,18周齡時達到25克以上,22周齡能夠達到50克以上。2.骨鈣沉積加快在1

雛雞的生理特點與育雛期的營養和保健

育雛期是蛋雞整個飼養週期的最關鍵階段,育雛質量直接影響蛋雞的各項效能。現代高產蛋雞特別注重育雛環節,僅僅18天影響一生,所以務必要做好開口工程。鑑此,海能生物根據雛雞的生

雛雞的生理特點與育雛期的營養保健

育雛期是蛋雞整個飼養週期的最關鍵階段,育雛質量直接影響蛋雞的各項效能。現代高產蛋雞特別注重育雛環節,僅僅18天影響一生,所以務必要做好開口工程。鑑此,海能生物根據雛雞的生

肉雞的特徵與生理生長特點對飼養管理的要求

現在有很多養殖戶飼養肉雞,對於肉雞的飼養注意事項,卻沒有多少人清楚。但是弄清楚肉雞飼養特徵等對一些常見問題的發現與解決非常重要,下面一起學習肉雞飼養管理注意事項。1、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