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飼養密度對有效溫度的影響

典型的禽舍控制器幾乎完全根據雞舍溫度來決定通風/加熱裝置的執行。是有一些控制器可能會根據房屋溼度水平調整最低通風率,但是當涉及到房屋供暖系統、排氣扇、通風模式(入口與隧道)和蒸發冷卻墊的執行時,決策通常完全基於室內空氣溫度。

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效果相當好,事實上,雞的熱舒適度(雞感覺熱還是冷)不僅僅取決於空氣溫度。例如,隨著溼度的增加,家禽通過呼吸散失的熱量會減少,因此即使雞舍溫度可能沒有變化,也會感覺更暖和。隨著風速的增加,家禽的散熱量增加,家禽會再次感到涼爽,即使實際的雞舍溫度可能沒有改變。75℉(23.89℃)的雞舍溫度對於一群上市年齡的家禽來說是否過高取決於伴隨的空氣速度和相對溼度。75℉且沒有空氣流動且溼度為90%可能會導致禽類出現熱應激。相反,溫度為 23.89℃,風速為3.5m/s ,溼度為20% 時,可能會使家禽感到寒冷。

儘管大多數生產者都意識到溼度和風速會影響家禽的熱舒適度,但影響的一個因素往往被低估,那就是家禽密度。

事實上雞飼養密度比相對溼度或風速對雞隻舒適度的影響更大

圖 5 顯示了兩組 7 周齡肉雞在23.89℃房間內以兩種不同密度(0.557平方米/只和 0.074平方米/只)生長的平均體核溫度。房間內的相對溼度為75%,並且在為期兩天的研究中沒有使用迴圈風扇。儘管兩組鳥類的室溫、相對溼度和空氣流動量相同,但平均體溫卻大不相同。低密度圍欄中家禽的平均體溫在正常範圍內,41.1℃ - 41.67℃,而對於以 0.074平方米/只的更典型的放養密度飼養的鳥類,該溫度大約高出兩度。兩度可能看起來並不多,但通常需要氣溫升高 5 到 10華氏度才能導致深部體溫變化兩度。

圖5 低密度和高密度飼養雞的深層體溫(室溫23.89℃)

對兩隻圍欄中的禽類拍攝的熱影象(圖 1、2、3 和 4)證實,即使環境條件相同,商業密度圍欄中的禽類溫度更高。商業密度圍欄中家禽的羽毛溫度以及家禽周圍的墊料溫度遠高於低密度圍欄。此外,研究表明,頭部溫度傾向於跟隨深部體溫,對於高密度圍欄中的雞來說,頭部溫度高出2℃。

圖l 低密度肉雞(0.55平方米/只)的熱影象

圖2 高密度肉雞的熱影象(0.074平方米/只)

高密度圍欄中較高的體溫主要是由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即當家禽與其他家禽距離很近時,家禽周圍的空氣流動較少。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即使在寒冷的天氣裡,由於進氣系統的執行,家禽周圍的空氣也會流動,而由於溫暖的空氣從家禽身上升起,自然會產生對流。儘管與炎熱天氣下在隧道通風雞舍中看到的雞舍相比,雞隻之間的活動程度可能很小,但仍會從雞隻身上帶走大量熱量,使它們感覺涼爽。但是,隨著密度的增加,每隻雞周圍的空氣流動自然會減少,這往往會導致散熱減少和體溫升高。

 

圖3 低密度((0.55平方米/只)肉雞的最高頭溫

圖4 高密度(0.074平方米/只)生長的肉雞的最高頭溫。

夜間燈光熄滅、雞臥下時,密度似乎對深部體溫的影響最大。在這項特定的研究中,黑暗時期從凌晨12點持續到凌晨4點。對於低密度圍欄中的家禽,平均體溫升高了大約1℃。對於高密度圍欄中的鳥類,平均體溫增加了大約兩倍,導致兩個圍欄之間的差異高達3-4℃。燈熄滅時體溫升高是臥著的家禽熱損失總體減少的直接結果。

當一隻雞臥下時,空氣可以移動的表面積百分比會大大減少。對於以高密度養殖的家禽來說,由於其他家禽的距離很近,家禽身體兩側的空氣流動已經受到限制,家禽身體下方的熱量損失對家禽更加不利。雞臥得越久,體溫就會升高得越多。由於雞第一次長時間坐下是在晚上熄燈的時候,此時會觀察到密度對體溫的最大影響。

這並不意味著您必須以每隻0.55平方米的高度飼養雞才能確保它們舒適。就像空氣速度和相對溼度一樣,在管理雞舍環境控制系統時需要考慮家禽密度,尤其是在溫暖的天氣。隨著雞群末端的空間變得有限,每隻雞周圍的空氣流動自然減少,溫度感測器指示的實際氣溫與有效溫度(雞感知的溫度)之間的差異增加。因此,在確定雞群末期的目標溫度時考慮密度非常重要。

例如,一隻雞是在相對較高還是較低的密度下生長對大多數雞群的體溫沒有太大影響。無論您是在飼養4磅的7平方英尺/只雞,或 8 磅1平方英尺/只的雞。雞群的前三或四個星期的目標溫度可能相同,因為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雞隻之間都會有相當大的空間,因此密度會對有效溫度影響不大(表 1)。但是,例如,在4磅重的雞群的第五週或第四周,與 8 磅重的雞群相比,雞群之間的空間要小得多,因此如果保持相同的雞舍溫度,4 磅重的雞群之間的空間會小得多。雞會感覺更暖和。

表1雞齡與目標溫度-(理論)4磅(1.81公斤)和8磅(3,628公斤)

為了抵消上市年齡雞之間的有限空間對有效溫度的影響,需要在雞群的最後一兩週降低目標溫度,而不管正在生長的雞的年齡。

目前很難確定在雞群末期準確降低多少目標溫度以抵消密度對有效溫度的影響。佐治亞大學目前正在進行研究,希望能就此問題提供指導,但與此同時,生產者應記住,家禽之間的空間越有限,感測器指示的差異就越大雞舍空氣溫度以及鳥類感知的雞舍空氣溫度。

來源:雞保姆,作者:邁克爾·查裡克等

溫度和飼養密度管理

舒適的雛雞會用鼻孔呼吸,在最初的24小時內體重會減少1到2克(以水分的形式)。蛋黃也含有1到2克的水分,因此雛雞的體重會減輕,但不會脫水。如果雛雞開始喘氣,可能在最初的24小時內會

密度籠養雞舍最小通風溫度場分析

今天,學習了鄭樹利老師等人發表的一篇關於籠養雞舍最小通風時的溫度場分析的論文,本文節選了一部分與大家分享。文章研究通過對5列8層高密度產蛋舍內溫度的持續監測,獲得冬季最小通

科寶cobb:溫度和放養密度管理

舒適的雛雞會用鼻孔呼吸,在最初的24小時內體重會減少1到2克(以水分的形式)。蛋黃也含有1到2克的水分,因此雛雞的體重會減輕,但不會脫水。如果雛雞開始喘氣,可能在最初的24小時內會失

標準化雞舍的溫度調控措施

在規模化養殖興起比較集中的山東、遼寧、江蘇等地,標準化或半標準化雞舍的硬體操作管理已經成為許多養殖場效益高低的重要環節。人們逐漸認識到,在高密度飼養條件下,要想取得好的生產效益,要想健康養雞養健康的雞,必須把舍內環境控制運作好,而雞舍的通風和溫度管

蛋雞冬季防病的保溫措施

加強保溫防寒措施。高產蛋雞最適宜溫度為1623℃,當溫度低於13℃以下,產蛋量明顯下降。保溫措施在冬季籠養難捨最好坐北朝南,並根據情況,用火爐、火牆、暖氣、塑料暖棚等形式提高雞舍內溫度。地面圈養蛋雞,可通過增加飼養密度或暖棚來提高溫度。雞舍內地面保持幹

標準化雞舍的通風與溫度管理

在規模化養殖興起比較集中的山東、遼寧、江蘇等地,標準化或半標準化雞舍的硬體操作管理已經成為許多養殖場效益高低的重要環節。人們逐漸認識到,在高密度飼養條件下,要想取得好的生產效益,要想健康養雞養健康的雞,必須把舍內環境控制運作好,而雞舍的通風和溫度管

白羽肉雞育雛的管理

白羽肉雞飼養是否成功育雛是關鍵,育雛期溫度、溼度、舍內的空氣新鮮度、雞雛的密度都要合理,溫度根據季節的不同略有差異。雞雛不聚堆不張口呼吸就可以,不要一味的盯著溫度計,不能違背它的生理要求;溼度控制在60-65%,適宜的溼度能防止浮塵進入呼吸道,導致做首免

現代雞舍溫差綜合調控解析~(實踐應用版)

在實踐生產當中,溫度、溼度、通風,這三項是雞場管理的要點。尤其是溫度,不同季節、天氣、雞舍設計保溫、鍋爐供暖裝置,飼養模式,飼養密度,籠體結構會造成一定雞舍溫差。同時雞

雛雞、青年雞體重不達標的調整建議

體重不達標的原因大致分為三大類:一類是飼養管理差。比如飼養密度大、雞舍溫度高、空氣質量差、飲水量不足、料位不夠,飼餵量不足、有效光照時間太短等因素。二類是疾病因素。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