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溫度和飼養密度管理

舒適的雛雞會用鼻孔呼吸,在最初的24小時內體重會減少1到2克(以水分的形式)。蛋黃也含有1到2克的水分,因此雛雞的體重會減輕,但不會脫水。如果雛雞開始喘氣,可能在最初的24小時內會失去5到10克的水分,從而導致脫水。較高的相對溼度可減少水分流失,但會影響熱調節,因此根據雞舍的相對溼度條件提供正確的溫度至關重要。(參見下表)

高峰前種雞群中的雛雞體型較小,體表面積與體重比率較高,因此比體型較大的雛雞散失更多的體熱。對於體型較小的雛雞,可在第一週將空氣溫度提高1 °C 。

任何時候,當飼養密度超過28公斤/平方米時,殘留在雞下方的熱量都會迅速積聚。雞溫度升高會導致喘氣次數增多、採食量減少,進而降低日增重。喘氣次數增多表明生長所需的能量被用於散熱,從而提高了飼料轉化率。飼養密度不要超過42千克/平方米,因為雞群很難通過通風系統散熱。

飼養密度超過28 千克/平方米時,飼養員需要持續監控雞的行為、進食量和雞的體內溫度。需要對空氣交換率、風速和設定的目標進行調整,以確保雞的舒適。這些調整取決於雞舍是否具有隧道通風功能,並且不考慮「風冷效應」。

  在決定調整室內設定溫度之前,一定要觀察雞的行為並測量其體內溫度。

  

  動物福利提示

活動檢查: 每次進入禽舍時,都應始終觀察以下活動:

• 有雞在進食

• 有雞在玩耍

• 有雞在飲水

• 有雞在鳴叫

• 有雞在休息

• 雞不應擠在一起

飼養密度對有效溫度的影響

典型的禽舍控制器幾乎完全根據雞舍溫度來決定通風/加熱裝置的執行。是有一些控制器可能會根據房屋溼度水平調整最低通風率,但是當涉及到房屋供暖系統、排氣扇、通風模式(入口與隧道

密度籠養雞舍最小通風溫度場分析

今天,學習了鄭樹利老師等人發表的一篇關於籠養雞舍最小通風時的溫度場分析的論文,本文節選了一部分與大家分享。文章研究通過對5列8層高密度產蛋舍內溫度的持續監測,獲得冬季最小通

科寶cobb:溫度和放養密度管理

舒適的雛雞會用鼻孔呼吸,在最初的24小時內體重會減少1到2克(以水分的形式)。蛋黃也含有1到2克的水分,因此雛雞的體重會減輕,但不會脫水。如果雛雞開始喘氣,可能在最初的24小時內會失

蛋雞冬季防病的保溫措施

加強保溫防寒措施。高產蛋雞最適宜溫度為1623℃,當溫度低於13℃以下,產蛋量明顯下降。保溫措施在冬季籠養難捨最好坐北朝南,並根據情況,用火爐、火牆、暖氣、塑料暖棚等形式提高雞舍內溫度。地面圈養蛋雞,可通過增加飼養密度或暖棚來提高溫度。雞舍內地面保持幹

現代雞舍溫差綜合調控解析~(實踐應用版)

在實踐生產當中,溫度、溼度、通風,這三項是雞場管理的要點。尤其是溫度,不同季節、天氣、雞舍設計保溫、鍋爐供暖裝置,飼養模式,飼養密度,籠體結構會造成一定雞舍溫差。同時雞

標準化雞舍的溫度調控措施

在規模化養殖興起比較集中的山東、遼寧、江蘇等地,標準化或半標準化雞舍的硬體操作管理已經成為許多養殖場效益高低的重要環節。人們逐漸認識到,在高密度飼養條件下,要想取得好的生產效益,要想健康養雞養健康的雞,必須把舍內環境控制運作好,而雞舍的通風和溫度管

產蛋雞生產效能與品系和飼養密度有關

逐步提高低蛋白低能量雛雞日糧可作為降低雞隻體重,且到產蛋階段不會帶來負面遺留問題的飼養日糧制度的一部分,根據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研究。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家禽科學系的K.E.Anderso和K.Jenkins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PoultryScience(國際家禽科學雜

白羽肉雞育雛的管理

白羽肉雞飼養是否成功育雛是關鍵,育雛期溫度、溼度、舍內的空氣新鮮度、雞雛的密度都要合理,溫度根據季節的不同略有差異。雞雛不聚堆不張口呼吸就可以,不要一味的盯著溫度計,不能違背它的生理要求;溼度控制在60-65%,適宜的溼度能防止浮塵進入呼吸道,導致做首免

標準化雞舍的通風與溫度管理

在規模化養殖興起比較集中的山東、遼寧、江蘇等地,標準化或半標準化雞舍的硬體操作管理已經成為許多養殖場效益高低的重要環節。人們逐漸認識到,在高密度飼養條件下,要想取得好的生產效益,要想健康養雞養健康的雞,必須把舍內環境控制運作好,而雞舍的通風和溫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