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雞舍溼度的影響因素及調控措施

  1、溼度的影響因素


當溫度超過20℃或更高溫度時,雞主要靠蒸發散熱,如空氣中水汽多,溼度大,阻礙其蒸發散熱,見表2。

  不同雞對溼度的要求

溼度在養雞生產中經常被忽視,肉仔雞的最適溼度為60%-70%。育雛初期為了促進卵黃的吸收,防止雛雞脫水,溼度要求要高一些65%-70%;2周齡後隨雛雞排洩增多,相對溼度應控制在50%~60%,育成雞舍相對溼度應保持在65%一70%。高溫(以29℃為例)時相對溼度過高或過低對肉仔雞生產的影響十分明顯。

在20℃中不同溼度對雞生產的影響見表3。

  2、溼度的危害


  低溼的危害

剛孵出的雛雞,體內約含水分76%。育雛初期,舍內溫度較高,此時若出現相對溼度過低的情況,就容易造成機體脫水,出現卵黃吸收不良、羽毛髮幹、死亡等情況。

成雞也會因舍內相對溼度過低,而羽毛生長不良,發生啄羽。低溼時,空氣乾燥,雞隻裸露的面板和粘膜發生乾裂,從而減弱了面板粘膜對病原微生物的防禦能力。溼度過低時危害雞體的原理見圖2。

雞隻與外界環境接觸最多的要屬空氣,因此,一些病原微生物隨空氣,經呼吸道侵入雞隻體內的機會也就最多。

正常情況下,雞隻的呼吸道是溼潤的,且覆有一層帶粘液的纖毛上皮。大多數粉塵微粒等進入呼吸道時:被纖毛吸附在上呼吸道,雞體通過纖毛擺動將粉塵排出體外,阻止微生物向體內進入。

空氣乾燥時,呼吸道粘膜的溼潤程度下降,抑制了纖毛上皮的運動機能,加之因乾燥而造成的舍內粉塵大量增多,各種微生物同粉塵一起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氣囊。嚴重的則因纖毛上皮脫落,粘膜乾裂,病原微生物可由此直接侵入血液,引起雞隻發病。雞大腸桿菌病、雞白痢沙門氏桿菌病在該環境中發病機會大大增加。

  3、溼度的調控



 

雞球蟲病發生的誘因及防治措施

一、雞球蟲病發生的誘因一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光照、溫度、溼度、墊料、密度、環境、飼養方式等。1.溫、溼度。當冬季雞舍溫度低於20℃,或非常乾燥時,因卵孢子化不良,雞球蟲病的發生也隨之減少;在高溫和高溼的春季和夏季,雞球蟲病的發病率較高,特

肉雞呼吸道病的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勤打掃衛生,保持舍內環境清潔,經常通風減少舍內氨臭味,保持雞舍合理的溼度,防止太過乾燥造成塵土飛揚,應激時使用納維新一代飲水,消除應激因素的發生。消除免疫抑制疾病:在新城疫、法氏囊炎等活疫苗免疫時配合信必妥使用,每隻雞0.5毫升,連用兩次

預防蛋雞產蛋突降的管理措施

1、科學喂料。固定喂料次數,按時喂料,不要突然減少喂量或限飼,同時應根據季節變化來調整喂料量。2、搞好雞舍內溫度、溼度及通風換氣等管理。通常雞舍內的適宜溫度為5℃~25℃,相對溼度控制在55%~65%。同時應保持雞舍內空氣新鮮,在無檢測儀器的條件下以人進雞舍感

雞舍高溼的處理方法

當雞舍出現高溫高溼(溫度超過35℃、溼度超過70%)現象時,應當採用如下措施,防止急性死亡。1、關閉溼簾,開啟全部風機排出舍內溼度。溼度超過80%時,應當立即開啟雞舍前半部的側窗和門

秋季晝夜溫差大,雞舍負壓設定與通風量

肉雞舍內的環境控制是決定飼養肉雞生產效益的關鍵因素。影響肉雞舍的環境因素有溫度、溼度、有害氣體濃度、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等。肉雞飼養過程中舍內溫度、溼度與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密

夏季高溫,雞舍內通風降溫六個重要因素對雞的影響

養雞場雞舍通風降溫管理非常重要,養雞場雞舍雞體溫高,呼吸快,代謝旺盛,呼吸時所需要的氧氣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是同等體重其它動物的2~3倍。另外,雞糞在微生物、溫度、相對溼度的

雞群熱應激的應對措施

雞的熱應激,也叫雞的中暑症。是由於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雞體內溫度急劇升高而發生生理機能紊亂的一種過熱症。雞沒有汗腺,有比較高的深部體溫,其全身被覆羽毛,能產生非常好的隔熱效果,主要是靠呼吸系統散熱和調節體溫,如果外界環境溫、溼度過高,飲水不足,

蛋雞場高溫熱應激的防範和應對指南

1、調控雞舍溫溼度環境舍內溫溼度是決定蛋雞高溫熱應激、影響蛋雞健康與生產效能的關鍵環境因素。這不僅需要調整雞舍內的溫度和溼度,還包括確保優良的空氣質量。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環

雞舍內部環境隔欄飼養的好處

在肉雞飼養管理過程中,能夠影響肉雞生長的,除不同階段的溫度、溼度、通風換氣、光照、密度、環境衛生等幾大要素外,還有許多能夠促進肉雞生長的有利措施,有利於肉雞生產效能的發揮。實踐證明隔欄飼養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措施,具體總結有以下六個方面:(1)雞鋪隔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