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雞球蟲病發生的誘因及防治措施

一 、雞球蟲病發生的誘因

(一)、管理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光照、溫度、溼度、墊料、密度、環境、飼養方式等。

1.溫、溼度。當冬季雞舍溫度低於20℃,或非常乾燥時,因卵孢子化不良,雞球蟲病的發生也隨之減少;在高溫和高溼的春季和夏季,雞球蟲病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在南方溼度大的梅雨季節前後為多發時期,在這個時期,由於墊料較潮溼,我們經常發現球蟲病反覆發作。

2.衛生、防疫。實踐證明一些大型雞場由於加強了衛生消毒、合理防疫等工作,因球蟲病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少或為零,而在小型雞場和養雞專業戶由於雞場條件差,技術力量薄弱,對球蟲病不夠重視,容易暴發球蟲病。

3.實驗表明,間斷光照比連續光照感染球蟲的危險性要高些,原因是前者會造成雞積極翻動墊料而致感染機會增加,同時改善了卵囊孢子化條件。

4.墊料的管理在控制球蟲病上具有重要意義,墊料的管理不可忽視,其總的要求是:鬆、幹、薄。

5.高密度飼養是一種不良致病因素,當密度過大,雞舍內空氣較差,球蟲病的發病率較高。高密度雞群會造成卵囊密度增加,而致感染機會提高。

6.飼養方式不同可引起對球蟲病感染的顯著差別,對網上飼養的雞群而言,感染球蟲病的機會是極低的。這主要是網上飼養的雞不容易接近地面感染源的原因。

(二)、飼料因素 飼料中的各種抗營養因子,如單寧酸、植酸、棉酚和抗胰蛋白酶等,易與腸壁黏膜而結合,導致腸壁的損傷,飼料中電解質平衡失調,使排洩的糞便溼度增加,都使球蟲病的發生率提高;飼料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K缺乏,使消化道黏膜和血液凝固機制受損,容易遭受球蟲病的侵襲;限制飼養時,雞由於飢餓,啄食墊料,感染的機會增加,也會提高發病率。優質全價飼料能提高機體對球蟲病的抵抗能力,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等飼料組分在控制球蟲病上具有重要意義,飼餵粗砂粒、顆粒飼料及粗纖維飼料也會降低球蟲發病率;另外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也會導致腸壁吸收障礙而致墊料溼度增加。

(三)、應激因素 應激在生產中,雞的球蟲病常在應激反應出現的幾天後發生。這些應激反應包括營養失調、習性的改變、運輸和氣候變化等。劇烈的應激反應除有利於球蟲病的發病外,還可促進球蟲病的惡化。雞群如受到MD感染,其機體對球蟲免疫會受到干擾而引發球蟲病;感染了IBD病毒的雞會使球蟲病的症狀加劇,可致盲腸出血提前,死亡率提高,黃麴黴毒素的存在會使球蟲病死亡率提高40%。

(四)、宿主差異 雞的品種、年齡、性別不同,對球蟲病抵抗力有顯著差別。一般而言,幼雛對球蟲的易感性較大;公雛對球蟲的易感性高於母雛;白雞的抵抗力比褐色雞的抵抗力差;品系越純對球蟲的易感染性越強。

(五)、耐藥性 由於抗球蟲藥的長期使用,以及使用方法不當,球蟲很容易對一些藥物產生耐藥性。任何一種抗球蟲藥在使用一定時間後,都會引起球蟲耐藥性甚至形成耐藥蟲株,並對該藥同類或作用機理相同的其他藥物產生交叉耐藥性,因而,選擇合理的用藥方法,制訂正確的用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抗球蟲藥的使用壽命。

(六)、球蟲蟲株的種類、數量以及寄生部位 蟲株不同,其致病力也不同,感染數量未達到一定程度,其個體不表現出球蟲症狀,對中等毒力的蟲株而言,感染數量過多時,所產生新的卵囊數卻相應減少,稱為「相擠效應」,不同蟲株有其特定寄生部位,如果寄生部位發生改變其致病力會下降乃至消失。

(七)、與其他病原關係 組織損傷和腸道功能的變化可造成各種有害細菌的入侵和繁殖,在雞體內大腸桿菌和球蟲之間有相互作用。雞群如受到馬立克氏病病毒的感染後,對球蟲病的免疫力受到干擾容易引發球蟲病;傳染性法氏囊病可加劇球蟲病,而球蟲病會大大加劇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作用;球蟲病和呼腸孤病毒同時存在時,雞發生跗關節疾病的比例比單獨發生呼腸孤病毒時大大提高;球蟲病和黃麴黴毒素同時存在時,死亡率可高達60%.研究表明球蟲與其他腸道細菌具有協同作用,腸道細菌會起到增強球蟲致病力的作用;球蟲感染後可使機體對ND,MD,IBD的易感性增強。

二、雞球蟲病的防治

(一)、搞好雞舍衛生,切斷球蟲傳播途徑 球蟲病的暴發和流行與外界環境密切相關,而溫度和溼度是環境因素中的首要因素。自然狀態下,球蟲病在我國北方一般流行於4~9月的溫暖、潮溼季節,7、8月份最嚴重。但是,由於目前養雞場大都實行集約化生產,人為控制環境的程度越來越高,球蟲病季節性流行的規律已不明顯,在溫暖潮溼的育雛器中,一年四季都有發病的可能。雞舍內陰涼潮溼、衛生條件不良、飼養管理不善等因素則是造成球蟲病的流行的主要誘發因素。如溫暖、潮溼的環境有利於卵囊的發育,而圈舍通風、乾燥和適當的飼養密度,及時清除糞便,定期消毒等,可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

1.搞好雞舍衛生,保持地面乾淨,禽舍(籠)清潔乾燥,雞糞要及時清除,併發酵處理。堅持經常性和定期性消毒工作。

2.對病雛嚴格淘汰。從種源可靠的禽場進雛雞或種蛋。康復雞要和健康雞群隔離飼養。

3.飼料要保證全價營養、飼料保持新鮮、衛生。適當新增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增加雞體抵抗力。

(二)、合理使用藥物預防 在球蟲病高發日齡,使用敏感抗球蟲藥物是預防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使用的抗球蟲藥,多是抑殺球蟲發育史的早期階段,而出現血便症狀時,球蟲發育基本完成了無性生殖而開始進入有性生殖階段,此時用藥,只能保護未出現明顯症狀或未感染的雞,而對出現嚴重症狀的病雞,很難收到效果。因此到了易感日齡(2周以後)或流行季節,應在飼料或飲水中投藥進行預防。

抗球蟲藥的種類很多,如聚醚類離子載體抗生素有:莫能菌素、鹽黴素、馬杜拉黴素等;化學合成抗球蟲藥如磺胺類、植物鹼類等。

有球蟲病史和球蟲病常發的地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選擇用藥。用藥時注意用藥劑量及治療療程,科學合理預防與治療用藥。

(三)、正確使用疫苗防治 為了徹底解決藥物防治所帶來的日益嚴重的耐藥性及藥物殘留問題,人們逐漸找到了用疫苗預防雞球蟲病的辦法。目前,用於雞場計劃免疫的球蟲活苗有早熟、中熟、晚熟及早、中、晚熟系聯合球蟲苗四類。由中國農業大學推出的Einerivac球蟲苗,系早、中、晚熟系聯合球蟲苗,安全、高效、價廉。

球蟲活苗的免疫方法目前有滴口法、噴料法、飲水法及噴霧法等,以滴口法為最佳,可確保100%免疫,但對於大雞場則有些不便且應激大;噴霧法較適用於裝置先進的孵化室,飲水法和噴料法是大雞場較為適用的免疫方法。實踐證明,採用球蟲疫苗對雞進行預防免疫將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種方法,將為養雞業的發展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四)中草藥驅蟲保健劑 使用藥物和疫苗由此產生的耐藥性和藥物殘留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根本解決。中草藥驅蟲保健劑、球蟲免疫疫苗及從營養學角度控制雞球蟲病,為雞球蟲病的防治帶來了新的曙光。

中草藥驅蟲保健劑,中草藥作為驅蟲保健劑,一般而言,其毒副作用和殘留很小。可調動雞體抗球蟲能力,增強抗病力,促進生長髮育,且不會產生抗藥性,因而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驅蟲保健劑。

(五)、日糧處理控制雞球蟲病 通過調整日糧營養成分和利用生物酶來控制球蟲病是防治球蟲病的一種新方法,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雞球蟲病多發的誘因

一管理因素1溫、溼度當冬季雞舍溫度低於20℃,或非常乾燥時,因球蟲卵囊孢子化不良,雞球蟲病的發生也隨之減少;在高溫和高溼的夏季,雞球蟲病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在南方溼度大的梅雨季節前後為多發時期,此期,由於墊料較潮溼,球蟲病會反覆發作。2衛生、防疫加

蛋雞脂肪肝綜合症的誘因防治措施

脂肪肝是產蛋雞常見的一種營養代謝性疾病。它主要是脂肪在肝細胞內過分堆積,從而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嚴重的引起肝細胞破裂,最終導致肝內出血而死。死亡的雞表現為雞冠、肉髯蒼白

土雞球蟲病症狀及防治措施

雞球蟲病是一種普遍發生原蟲病,在飼養管理較差的雞場,小雞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有時可以達80%,耐過的雞生長髮育也受到嚴重影響,併成為帶蟲者。成年雞感染球蟲後,多不發

球蟲病病因症狀及防治措施

雞球蟲病是一種普遍發生原蟲病,在飼養管理較差的雞場,小雞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有時可以達80%,耐過的雞生長髮育也受到嚴重影響,併成為帶蟲者。成年雞感染球蟲後,多不發

肉雞球蟲病「變臉」防控措施要跟上

肉雞球蟲病發生有了許多新特點,臨床表現趨向於非典型化。而市售抗球蟲藥品種繁多,養殖戶要合理用藥,加強飼養管理,進行綜合防控。一、球蟲的生理特點與致病性球蟲的生活週期短,潛伏期4~7天,繁殖力非常強大,但球蟲的各階段蟲體只限於腸黏膜及其鄰近組織,雞一

球蟲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一抓好環境衛生雞舍內陰涼潮溼、衛生條件不良、消毒不嚴、飼養管理不善等因素是造成球蟲病流行的主要誘發因素。溫暖、潮溼的環境有利於球蟲卵囊的發育和擴散,而圈舍通風好、飼養管理強、糞便及時清除、定期消毒、圈舍乾燥和適當的飼養密度等則可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

徹底認清夏季腸炎:原來有這麼多原因?

關於腸毒腸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其頻繁發生,誘因複雜,嚴重影響了生產效能,給養殖場造成較大損失。一、發病原因1、小腸球蟲的感染小腸球蟲的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腸

球蟲病的綜合防制措施

一搞好環境衛生自然狀態下,雞球蟲病一般流行於4~9月的溫暖、潮溼季節,其中7~8月最嚴重。在溫暖潮溼的育雛器中,一年四季都有發病的可能。雞舍內陰涼潮溼、衛生條件不良、消毒不嚴、飼養管理不善等因素是造成球蟲病流行的主要誘發因素。溫暖、潮溼的環境有利於球

球蟲病反覆發生的原因與防治

雞球蟲病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腸道寄生蟲病,是養雞場最為多發、防治較困難的疾病之一。特別是採用平養或散養的雞場,雞的球蟲病更是常見病,且會反覆發生。儘管市面上抗球蟲的藥物和疫苗層出不窮,但尚未能完全控制球蟲病的發生,而且球蟲的抗藥性越來越強,養雞過程中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