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封閉養殖如何管理內環境?

環境控制是現代化畜禽集中養殖最重要的一環,由於密閉式負壓通風雞舍可以自動控制雞所需環境條件,設有縱向和橫向排風機,水簾及相應進風口,冬季使用暖風機/暖氣/燃氣等方式供暖,能根據不同時期雞的生理特點和生物學需要,合理調節雞舍環境條件,減少雞受到應激的影響,發揮出最佳生產效能,同時可以大大的降低人力成本。

封閉式通風可以到達到的目的:

供氧:供給雞生長充足的氧氣,排除有害氣體,降低 NH3、H2S、CO2 等有害氣體的濃度;

降溫:排除多餘的熱量,使舍內相對溫度保持適宜;

升溫:通過鼓熱風提高雞舍溫度;

散熱:通過提高風速降低雞體的體感溫度;排溼:使舍內相對溼度保持適宜;

排塵:排除灰塵,減少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在舍內的存留;

勻氣:雞舍內沒有通風死角,每隻雞都可獲得新鮮的空氣,雞舍各處風速均勻。

以蛋雞產蛋期為例,最佳的養殖溫度在22-26攝氏度,如果溫度太低,容易感冒,餵食量增加浪費飼料;而溫度過高,雞體功能下降、厭食,就會影響雞的產蛋率。

1、通風設施:包含了冬季的換氣通風(縱向和橫向兩種)和夏季的降溫通風。所需的風機數量,視不同養殖型別、養殖數量、場地大小和地區氣候而定,具體計算方式可參考(通風管理);

2、冬季換氣風口(側窗):目前國內一般設計的雞舍,多為負壓通風方式,由後山牆的排風機抽風,經側牆小窗進風,進而完成雞舍所需氣體交換;

3、冬季恆溫設施:主要針對育雛育成階段或北方較冷地方,多使用暖風機/暖氣/燃氣等方式供暖,其主要作用就是保溫;

4、夏季降溫風口(導風板/捲簾):一般與降溫水簾相匹配,作用主要在於隨著室內溫度上升,風機開啟數量增加,增大進風口減少室內外壓差。在室內需要開啟降溫水簾降溫的時候,可以通過其調節進風口面積,改變氣流方向和進風口風速,使水簾水霧能加到降溫效果;

5、降溫水簾:主要用於降溫,其面積大小和溼簾厚度對降溫效果有一定影響,選配時要計算合理,不然會出現前後溫差較大的情況,當然也會影響前後溼度不平衡;

通風要達到較好的效果首要的前提是雞舍要有良好的密閉性。

密閉度原則上越高越好,但從成本和技術角度結合考慮,負壓值≥0.254cm 水柱高(25 帕斯卡),建議達到 0.384cm 水柱高以上(37.5 帕斯卡)。

標準的封閉式通風系統主要有 三個通風模式:最小通風模式、過渡式通風模式、縱向通風模式,適用於在不同季節、不同日齡的雞群。

一、最小通風是為了滿足雞隻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提供的通風量,也就是雞隻維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通風量。

在冬季(5 日平均氣溫在 10℃以下的連續時期)和育雛時採用此種通風模式,白羽肉仔雞一般在 1~2 周齡/3 周齡(最冷季)以前採用此種通風模式。

根據家禽的潮氣量計算出最小通風量為每公斤體重≥1m³/h。即便是熄燈後,最小通風量每公斤體重也不應小於 0.7m³/h。

二、過渡通風模式又稱混合通風,即側牆的排風扇全部開啟後仍不能滿足雞群的需要時,就需要開啟縱向通風的風機,一般春季和秋季(5 日平均氣溫介於 10~22℃之間的時期)採用此種通風模式。冬季,育雛 3 周齡或 4 周齡以後採用此種通風模式。

三、縱向通風模式就是當雞舍溫度不能降低到我們所希望的目標溫度時,利用風冷效應的原理,使雞隻感受到的溫度達到或接近理想溫度的一種通風形式。

夏季降溫的一般通過三種途徑:通過溼簾降低雞舍溫度、通過通風降低雞舍相對溼度,加大雞背高度的氣流速度,降低體感溫度。

夏季每小時至少換氣 60 次,1 分鐘內雞舍全部換氣一次,雞舍最大風速 3m/秒,因此標準化雞舍長度一般小於 150 米,由此也可以計算出需要風機的個數。

作為專業生產畜牧裝置的廠家,現在封閉式環境控制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技術。

一般會根據客戶的需求配備風機、溼簾、側窗等,最關鍵的還是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有很多種,控制系統選的不好,直接影響環控的效果。

通風不足會導致密閉式雞舍舍內空氣質量下降,通風過大也會導致舍內溫溼度失去平衡。

實際生產過程中的需要結合季節、溼度、風速以及負壓等因素,選擇適當的通風模式,合理調整舍內風速和換氣量,將密閉式雞舍內的空氣環境調整到最佳狀態。

肉雞場的環境控制重點

雞舍外部環境的控制雞舍的外部環境直接喊脅著雞群的健康,惡劣的環境會給疾病傳播創造條件。因此,要想養好雞,首先應該控制好舍外環境。1保持雞舍外周圍環境清潔保證雞舍外周圍環境無垃圾、雜物、雜草,無殘留羽毛、糞便,病死雞隻等。2廢物不亂丟棄接種疫

肉雞場的環境控制重點

雞舍外部環境的控制雞舍的外部環境直接喊脅著雞群的健康,惡劣的環境會給疾病傳播創造條件。因此,要想養好雞,首先應該控制好舍外環境。1保持雞舍外周圍環境清潔保證雞舍外周

養雞就是養環境溼度控制至關重要

養野山雞就是養環境,小環境更重要!陝西唐潼野雞養殖野山雞所處的野山雞舍空間稱為野山雞的飼養環境,也就是野山雞舍內的小氣候環境。飼養環境對野山雞群的健康與生產效能有重要的

雞舍環境的管理要點

優良的舍內環境是養好商品肉雞的重要條件。因此,必須控制好雞舍內部氣候,使雞隻在清爽而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具體要做好六個管理。【溫度管理】雛雞出殼後體溫是39~41℃。前兩週雛雞的自身調節體溫機能較差,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這樣就需要依靠舍內的環境溫度

雞舍環境控制的各項指標

要探討環境控制這個話題,首先得聊一聊設計雞舍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因為硬體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環境控制的難易程度。那麼在選址和裝置選型的時候,我們要把握哪些原則呢?在選擇最合

秋季蛋雞飼養的環境和飼料

環境調控蛋雞生長髮育受溫度、溼度、光照、有害氣體、驚嚇、噪聲、環境衛生、消毒、蚊蠅等因素影響。產蛋雞的適宜溫度為18℃~25℃,20℃時產蛋率最佳。高溫熱應激時不良反應有雞冠蒼白

雞舍環境控制要點

高溫環境控制1調整日糧結構高溫使雞採食量和體能下降,可通過提高日糧濃度,增加飼餵次數的方法進行調整,適當提高蛋白質水平,改每日喂3次為4次,尤其要注重晚間一餐的飼餵,此時環境溫度低,雞喜採食,對提高產蛋率很有幫助。維生素c又稱抗應激因子,對緩解熱

育雛期雛雞高死亡率的環境因素及危害分析

雛雞的絨毛稀短,體溫調節機能差,抗寒保溫能力差,因此雛雞在飼養過程中無時無刻都會受到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特別是當今現代化養雞生產,在全舍飼、高密度的飼養條件下,因環境因素造

誘發呼吸道病的環境因素

季節氣候多變,晝夜溫差較大,易造成舍內溫度忽高忽低,雞頻繁的受到環境應激,導致抵抗力下降,為病毒入侵提供了有利條件。雞舍通風不良,舍內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過高,如氨氣、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