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舍環境控制器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蛋肉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帶動了養禽業的高速發展。但是養禽業也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和衝擊。行業間的激烈競爭,養殖成本的持續上漲,以及養殖環境要求的日趨嚴格,迫使企業向標準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提升管理水平,同時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飼養方式要向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建造高標準的禽舍是關鍵,而配備先進的禽舍環境控制系統是其重要標誌。
現代化的環境控制系統功能十分強大。其中,環境控制器的核心理念,就是對禽舍內溫度、溼度、通風等方面實現實時全自動控制以及對自動喂料,飲水的精確計量和光照的智慧化控制,目的是為禽舍提供足夠多的新鮮空氣,排出過多的廢氣和有毒氣體(氨氣二氧化碳等),保證禽舍內適宜的溫度和溼度,來滿足禽類生長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發揮禽類韻生產潛能。
一 日常引數管理
1 時鐘和日齡的核對
經常核對環境控制器的時鐘和日齡,保證準確無誤,按時正確輸入死淘數等禽舍引數。溫溼度、通風量、水量料量、光照時間這些控制量是隨著時鐘、日齡、存欄量的變化而變化的,保證這些引數的準確非常重要,否則,無法提供適合當時的禽類生長環境需求。
2 溫溼度的控制
溫度的控制是一條從高到低的曲線,控溫點的設定是設定某一時段的起點溫度和終點溫度,而在這個時間段內的控溫點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從起點溫度向終點溫度逐漸變化的。例如,第一天的控溫點是25℃,第二天的控溫點是22.6℃,那麼在這24小時內每小時溫度變化量為(25—22.6)/24=0.1℃/h,早上七點的控溫點就是25—7×0.1=24.3℃。溼度控制與溫度不同,在一個時段內的溼度設定值是不變的,到了下一個時段才會發生變化。
3 通風的大小和方式
通風量的大小和方式關係到節能效果,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風量的大小取決於參與通風的風機數量,通風級別越高,參與通風的風機數量越多。通風有換氣和降溫兩種工作方式,這兩種工作方式參與通風的風機數量是不一樣的,一般換氣啟動的風機數量要少於降溫時啟動的風機數量。通風系統工作在降溫方式時,「風機 溼簾」可以有效降低舍內溫度,但是當外界溼度高於70%時採用溼簾降溫的效果逐漸降低,這時應該關閉溼簾,增加啟動風機數量,增大通風量,減少禽群的熱應激。
4 外圍裝置的控制
環境控制器可以控制很多外圍裝置,在外圍裝置管理選單裡要把需要控制的外圍裝置設定有效而且設定好控制繼電器才能正常工作,在外圍裝置管理選單裡不需要控制的外圍裝置不能設定有效,否則環境控制器無法正常工作。根據設定好的外圍裝置開啟相對應的報警功能,出現報警現象時要及時處理。
二 硬體設施維護
1 保證禽舍良好的密封性
要發揮禽舍環境控制器最佳效果,保證禽舍良好的密封性是不可少的。禽舍密閉不嚴,導致禽舍內外靜壓誤差增大,影響禽舍的通風效果。
2 防雷和過流過壓保護
環境控制器必須有防雷和過流過壓保護,防止雷擊或因供電不正常而造成控制電路損壞。控制器內部要保持乾淨,定期除溼除塵。溫度感測器要定期檢查,若溫差超過1℃應及時校正,校對時將所有溫度感測器探頭放在一起,用標準溫度計校對準確;溼度感測器的誤差要超過3%,也需要用乾溼溫度計校對準確。環境控制器及其外圍各種強電控制櫃和電機必須可靠接地,長時間不用時,每個月要開機運轉一次,確認裝置能夠正常運轉。
3 配備自動和手動控制功能
每臺功能先進的環境控制系統都配有自動和手動控制功能。請定期檢查環境控制系統的手動功能,確保在自動控制發生故障時,手動控制能正常工作,不影響日常生產,同時為修復自動控制系統贏得時間。
4 系統拆卸和絞龍維修
喂料系統需要拆卸或絞龍需要維修,請嚴格按以下步驟操作:首先要斷開整個系統的電源,再從基座中拔出固定裝置和軸承元件以及大約45cm長的絞龍,同時要用夾子或鎖鉗夾住絞龍防止彈回料管,最後再移去固定裝置和軸承元件,小心移去鎖鉗。整個過程要小心操作嚴防被彈出的絞龍所傷!料管維護時要及時調整調節安裝板的高度,保持料管平直,尤其是料斗和電機附近的料管一定要始終保持平直。調整時分別調整驅動電機和料斗上與鐵鏈相聯的「s」鉤,以確保料斗與驅動電機連線的料管平直。
5及時清理灰塵和雜物
及時清理電機上面的灰塵及雜物。消毒沖洗禽舍時應保護好電機,以防進水。電機維修安裝後應確保電機轉向正確。
6定期維護過濾器
自動飲水系統的反衝式過濾器能去除自來水中機械雜物,保證飲水清潔,防止乳頭飲水器堵塞。關閉上游閥門,可以反衝洗濾網;關閉下游閥門,可以沖洗管道。在過濾器底部有排汙口,用來排除雜物。要定期維護,濾網有損壞時及時更換。
總之,在使用環境控制系統過程中,必須合理設定引數和精心維護,才能發揮裝置的最大功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