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做好轉群上籠的準備工作
在轉群上籠前要檢查雞舍及裝置的安全和執行情況,認真檢查喂料裝置、飲水裝置和供電照明線路是否老化,是否容易發生打火現象,否則要及時更換。通風換氣是否正常,排風扇是否運轉正常,下水道的地方是否排水通暢無礙、雞籠架是否安全可靠,喂料具是否便於清掃換料。如果有異常要及時維修和更換。
清掃雞舍地面、屋頂、牆壁上的糞便和灰塵,裝置上的髒物,並且有要衝洗設施和裝置的,需要等待裝置地面乾燥後再用消毒液或者消毒藥進行噴沙消毒,同時也要對所有的物品進行徹底消毒和換洗。
轉群和上籠
現代高產蛋雞一般在17周齡左右開始產蛋,所以在17周齡前轉群上籠。讓母雞在產蛋期前有一個熟悉而後適應環境的過程,並且有一個充足的時間進行接種工作。如果上籠過晚,會推遲產蛋時間,影響產蛋率的上升。已經開產的蛋雞也會由於受到強烈的應激而可能停產,甚至會造成其他疾病,增加死亡的數量。
選留強壯、淘汰弱小的雞隻。現代高產蛋雞要求生長髮育良好,均勻整齊,如果良莠不齊就會嚴重影響生產效能,使產蛋率降低。所以要在入籠前去除瘦弱病殘的雞隻,選留健康活潑、體重適宜的雞隻。
增加適宜的光照
自19周齡開始按產蛋期要求增加光照,並注意不要增加光照時間過長或照度過大,否則容易引起有些雞隻的洩殖腔外翻(一般稱為脫肛)。另外在20周齡時將育成雞日糧改為產蛋日糧。逐漸增加光照後,雞的繁殖器官發育加快,此時雞的體重仍在增加。如果日糧喂的量不足或不適時改為產蛋日糧,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產蛋就會受到影響,雞群開產後也會出現癱雞。如果喂的日糧質好量足而不增加光照時間,易於造成雞的過肥,同樣會使產蛋量減少。通過對產蛋雞的光照刺激和維持產蛋雞的蛋平衡,還可以調節後備雞的性成熟和使母雞開產後的產蛋整齊。光照強度要適當,不宜過強或者過弱,過強容易產生啄癖,過弱則容易起不到刺激作用。
飼養要合理,管理要科學
開產前的飼養不僅影響產蛋和產蛋峰值持續時間,而且影響雞群的死亡數。優良的蛋雞,如在生長階段飼養管理得當,發育正常,一般於20周齡看見產蛋,21周齡產蛋率達到5%,27周齡後達到產蛋高峰。從開產達到產蛋高峰是雞群按每星期計產蛋率增長最多的時期,此階段是產蛋期最關鍵的時期,應採取一切有效措施,使雞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和旺盛的繁殖機能,以如期達到應有的產蛋高峰。開產前應恢復自由採食,保證充足的飲水。飲水不足,會影響產蛋率上升,並且會出現較多的脫肛。
健康不良的雞群有高的產蛋效能,為此必須搞好防疫消毒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等對雞群的危害。具備良好而基本穩定的環境條件,才能使母雞高產穩產。有必要定期淘汰掉很可能有隱患的病弱瘦小的雞,以利於維護雞群的安全。
保持好環境衛生
上籠後,雞對環境不熟悉,加之進行一系列管理程式,對雞造成較大應激。隨著產蛋率上升,雞體代謝旺盛,抵抗力差,極易受到病原侵襲,所以必須加強防疫衛生工作。杜絕外來人員進入飼養區和雞舍,蛋雞管理飼養人員進入前要消毒,保持雞舍環境、飲水和飼料衛生。定期進行帶雞消毒和雞場內外的消毒,減少疾病發生。
此外,可使用一些抗菌藥和中草藥,防止大腸桿菌和黴漿體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