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顏色變淺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施會強 朱曉東 徐吉(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
一 蛋殼顏色的形成機理
蛋殼顏色是蛋外部質量的一個特徵性狀,是最直觀的品種特性。在國內引進的高產蛋雞品種中,有色蛋殼雞種基本都屬於褐殼蛋雞。蛋殼色澤遺傳力為0.58~0.76。
蛋殼顏色是子宮中腺體分泌和沉積色素的結果,這種色素稱為棕色素,是蛋殼外面釉質層的構成成分之一,在蛋產出前4~5小時形成。當卵通過子宮部粘膜時。管腔擴大,由於子宮壁平滑肌的收縮,使卵轉動,其上皮粘膜的分泌物均勻塗布在卵的表面。
二 蛋殼顏色變淺的原因
1 品種因素
白殼蛋雞與褐殼蛋雞雜交,其後代所產雞蛋則表現為兩者的中間殼色。若用白來航公雞與有色羽母雞雜交,蛋殼顏色較淺,反交時則較深。褐殼蛋一般分為:深褐、褐、淺褐和淺粉,褐色比例佔70%以上就可以稱之為褐殼蛋。
2 疫病因素
一般褐殼蛋殼色變淺與雞群發生疾病有關,危害最嚴重的疾病有雞新城疫、減蛋綜合症、腎型傳支、雞白痢、大腸桿菌病、傳染性喉氣管炎等。可直接發生或繼發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變化,輸卵管出現水腫、充血或出血,嚴重時造成壞死、粘膜上皮脫落,使蛋殼腺體合成和分泌鈣及色素機能部分或完金喪失。蛋殼變薄、無殼蛋增多,並有蛋殼褪色變淺、變白等較為典型的臨床症狀。此外,與呼吸系統有關的疾病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褐殼蛋顏色和蛋殼強度。
3 藥物因素
雞產蛋期預防治療常發病或混合感染時投服藥物,如磺胺類、呋喃類、喹乙醇、抗球蟲藥或驅蟲藥,若使用時間或用量不當,也會對蛋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
4 季節因素
夏季持續高溫,雞為加速排洩散熱而大量飲水,造成拉稀,加上採食量下降造成營養攝取不足,結果影響蛋殼質量而產白殼蛋;秋冬季節氣溫忽然降低對雞造成強烈應激,影響機體的鈣磷代謝,導致蛋殼顏色變淺。
5 應激性因素
轉群、防疫、外界驚擾等都會對雞產生應激作用,造成產蛋率下降,同時伴隨蛋殼顏色變白。
6 光照因素
產蛋期的光照應該是恆定的,光照不足、不穩定或無規律都會造成白殼蛋。
7 雞齡因素
因雞齡老化,生理機能退化,吸收功能下降,產蛋也下降,也會引起雞產蛋率下降以及蛋殼變白。
8 營養因素
飼料中維生素、礦物質補充不足,都可發生自蛋殼現象。因此,蛋雞開產前兩週就應該補充鈣質飼料,逐步加入石粉或貝殼粉。
三 應對措施
(1)引進和培育新品種的時候,要根據育種目標、市場需求,避免雜交品種的引進,純系和地方有色羽是引種的首選。
(2)避免病原微生物對生殖系統的入侵,此外,當雞群發病時候,在飼料中要增加維生素A、D、E、C氨基酸,來緩解消化道功能紊亂,增加鈣、磷吸收。
(3)開產期和產蛋高峰期禁止使用左旋咪唑驅蟲,不得長期使用磺胺類藥物,以免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及日常蛋殼色素的形成。
(4)使用益酶麗維,前5天500千克飼料中新增5袋,6~10天500千克飼料中新增3袋,長期使用時500千克飼料中加2袋。如果雞群拉稀,先使用瀉痢快克、腸必治飲水,並用百草腸清拌料飼餵3~5天,再用益酶麗維調理。
(5)避免轉群、防疫、外界驚擾等引起的應激,日常飲水中增補電解多維。如補充維康活力素和益酶麗維,白殼蛋很快消失。
(6)人工補光保持光照穩定,不得隨意改變光照,一般產蛋前期和中期16小時光照,後期17小時光照能適當提高產蛋率,同時料中加入益酶麗維可以保證優良的蛋殼顏色與較長的產蛋高峰期。
(7)年齡老化雞群增加多維維生素,可以改善蛋殼的色澤,但考慮到日齡老化維持時間不會太長,同時根據生產成本和市場行情,應及時淘汰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