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如何延長蛋雞產蛋週期並保持高產

  一、營養攝入:

蛋雞每天實際的營養攝入量由日糧組成(飼料配方)和飼料攝入水平(採食量)決定。遺憾的是,18周齡~25周齡的蛋雞採食量很有限,可能無法滿足其對營養和能量的需求,從而造成缺乏。

高溫造成的日採食量降低也會導致營養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增加午夜喂料可以提高蛋雞的日採食量。如果日採食量低,還應檢查蛋雞的飲水水平。飲水限制過嚴,或由汙染造成的水源變味可能會造成採食量降低,這會造成蛋重減輕,進而降低最終的產蛋總重。

在開產階段,由於採食量低造成的營養物質和能量缺乏,會給整個產蛋週期造成影響。因此,應經常檢查蛋雞的營養需求和實際採食水平,因為營養攝入量=日糧組成×採食量。

  二、氨基酸需求:

3個不同生產階段(生長期、開產期、產蛋期)和相應的理想氨基酸構成會有所不同。賴氨酸是最常見的影響生長的限制因素,蛋氨酸是產蛋期的限制因素。

開產伊始,蛋雞的採食能力仍受到限制,可能無法滿足其對氨基酸的營養需求,從而造成缺乏。

因此,日糧氨基酸水平應該根據觀察到的實際採食量和產蛋量進行調整。隨後,在產蛋週期中,從60周齡~90周齡,蛋雞的可消化蛋氨酸需求減少近12%。然而,同雞群中不同蛋雞在生產效能上將有所不同,結果造成它們對蛋氨酸的需求也有所差異。

在完成生長後(約30周齡~35周齡),減少趨勢仍會繼續。在產蛋週期的後期,氨基酸水平應該根據日產蛋質量而不是蛋雞年齡來確定。如果用平均產蛋率來估計每日的氨基酸需求,會造成大多數蛋雞的需求被低估。

  三、能量需求:

能量需求由維持(體重、羽毛生長、體溫調節和活動)、產蛋和生長決定。能量消耗由飼料能量水平、飼料組成和飼料的飼餵/管理決定。採食量和代謝能攝入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為蛋雞會根據日糧的能量水平調整其採食量。

然而,這種調節機制並不完美,開產伊始,當務之急是使蛋雞達到成年體重,以便在產蛋週期能獲得良好的永續性。為了達成該目標,飼餵含高水平代謝能的飼料成為需要——高於產蛋後期所提供日糧的能量水平。

如果在開產時,蛋雞還在努力使自身的體重達到成年體重,此時日糧可以再新增50Kcal/kg~100Kcal/kg的能量來提高總能量。在達到成年體重且蛋重也到達期望的水平後,日糧能量水平可以在產蛋週期後期進行降低,在日糧中新增不溶性纖維(如燕麥殼)控制採食量,防止蛋雞肥胖。

要取得日糧能量良好的管理,定期監測蛋雞的採食量和體重是關鍵。

  四、肝臟健康:

當蛋雞要實現90周~100周的生產週期時,肝臟是其取得成功的關鍵器官。原因是肝臟及其健康和功能會影響蛋重、產蛋率、產蛋永續性、蛋殼質量、死亡率和飼料轉化率。

蛋雞的年齡越大,其所產的雞蛋質量就越大,對肝臟保持健康所帶來的挑戰就越大,主要威脅是無所不在的患脂肪肝的風險。

蛋雞的能量來源會影響肝臟的健康,富含脂質的日糧有利於肝臟的健康。

在由於脂肪肝而引發產蛋的問題中其他極常見的誘病因素包括:高溫、能量的高攝入量、玉米型日糧、蛋雞肥胖、籠養系統。

蛋雞日糧必須新增膽鹼。在脂肪肝發病率較高的情況下,蛋雞於18周齡開始其日糧可新增膽鹼。建議新增水平為500mg/kg~1000mg/kg,以250mg/kg作為最小新增量。

  五、礦物質供應:

進入產蛋期後,鈣的利用率變得非常重要。及早給蛋雞群供給產蛋前期料,從而滿足其對鈣營養的需求,一個良好且安全的策略是始於計劃產第1枚蛋前的2周,並至少持續到產蛋率達2%時。

剛剛開產時,母雞向每枚雞蛋輸出1.9g鈣。當蛋雞採食普通的育成期日糧時,通過飼料獲得的鈣僅0.9g。這種情況會造成母雞脫鈣,以及骨骼中的鈣向蛋殼中轉移。為了使母雞的骨骼保持強健,應該防止發生脫鈣。

因此,確保鈣能夠以適當的水平供應,盡最大可能降低骨骼的脫鈣水平,以便獲得強健的骨骼;另外,在產蛋期供給粗糙、緩釋型鈣源。

  六、飼餵技術:

研究表明,通過改變飼餵技術來調整管理將會給蛋雞帶來好處。對處於長產蛋週期後期的蛋雞而言,所採用的飼餵技術似乎比實際的營養更重要。

建議的飼餵技術具體內容如下:早晨供給飼料(佔每天總飼餵量的40%),確保中午時料槽為空(維持1.0h~1.5h,以提高當天結束時的採食量);在關燈前6h~7h進行1次午後喂料(佔當天飼料總量的60%);如果有可能,增加1次午夜飼餵(關燈3.5h後,開燈1h~2h)。

在日常操作中,如果可能應採用分開飼餵法,即每天飼餵二種不同的飼料,可提高早晨的能量和氨基酸攝入量與下午鈣的攝入量。

如何延長蛋雞產蛋週期並保持高產

一、營養攝入蛋雞每天實際的營養攝入量由日糧組成(飼料配方)和飼料攝入水平(採食量)決定。遺憾的是,18周齡~25周齡的蛋雞採食量很有限,可能無法滿足其對營養和能量的需求,從而造成缺

蛋雞高產的原因

1.產蛋週期與產蛋率優良品種蛋雞一般可以連續產4~6個蛋,然後休產1~2天,呈現週期性產蛋現象,稱之為產蛋週期。產蛋率是指某一段時間內雞實際產蛋的個數。雞產蛋率的高低與產蛋週期內

冬季蛋雞飼養提高產蛋率延長產蛋高峰九招

1、雞舍保持適溫產蛋雞要求溫度範圍是8℃~27℃,最適宜溫度是13℃~24℃,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產蛋,每升高或降低1℃都會使產蛋下降1%。冬季外界氣溫低,應提高雞舍溫度,可採取保

導致蛋雞脂肪肝的因素

雞發生脂肪肝主要存在於蛋雞,這與蛋雞飼養週期長,有很大的關係。無論是肉雞還是蛋雞,為了維持高產穩產,營養全面而豐富是必然的,由於蛋雞飼養週期長,因此,大量的脂肪積累在肝

蛋雞高產的飼養管理要點

一保證5周齡體重達標5周定終身,雛雞前5周齡的體重達標至關重要。5周齡的體重達標,育成期和產蛋期的成活率才高,開產才早,產蛋高峰保持的時間長。5周齡體重不達標的危害:開產延遲、高峰期短或無產蛋高峰、蛋重?⒖共×Σ睢⑺勞鎏蘊?矢折⑺橇閒?實汀?5周齡體重

薄薄的雞蛋殼竟大有講究?!

隨著蛋雞規模養殖場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蛋雞養殖週期的不斷延長,蛋殼質量逐漸成為直接影響養殖場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那麼,蛋殼是如何形成的?影響蛋殼質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春季蛋雞飼養注意事項

初春天氣乍暖還寒,且晝夜溫差比較大,雞群受外界環境變化影響比較大,常造成生產效能下降或突發疫情現象,給養殖場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為使蛋雞在初春季節提高產蛋率,延長產蛋高峰期,需要加強雞舍及雞群管理,給雞群提供適宜的產蛋環境,使雞群穩產高產。一雞舍

早春蛋雞應保證什麼樣的生產環境

早春天氣嚴寒,且晝夜溫差比較大,雞群受外界環境變化比較大,常造成AAT齷齪W下降或突發疫情現象,為延長產蛋高峰期,需要加強雞舍及雞群治理,給雞群提供適宜的產蛋環境,使雞群穩產高產。1、禦寒保暖蛋雞產蛋期溫度範圍為10℃~28℃,最適溫度為13℃~21℃,溫度過高

雛雞的生理特點與育雛期的營養和保健

育雛期是蛋雞整個飼養週期的最關鍵階段,育雛質量直接影響蛋雞的各項效能。現代高產蛋雞特別注重育雛環節,僅僅18天影響一生,所以務必要做好開口工程。鑑此,海能生物根據雛雞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