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雞的生長髮育是產蛋期成功的關鍵
後備雞的成功飼養為充分發揮產蛋期的高產奠定了基礎,而遺傳選育的進展也為後備雞的培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幾年遺傳育種的進展。
這樣的生產成績是否可以實現與育雛育成期飼養有很大的關係,同時後備雞飼養階段由於「不產蛋」因此被認為是「無回報」階段,而且現在很多養殖戶都是從60天的青年雞開始飼養,所以導致養殖戶在後備雞的生長髮育上走了很多彎路。首先後備雞的生長髮育並不是成比例等距的,傳統的育雛育成目標是用最小的成本獲得開產時的體重,飼料成本的可變性是最大的,當身體結構發育正常時,18周齡體重與性成熟相關,也與生產成績正相關,但是如果體重的增長主要集中在13-15周,這樣的發育顯然不僅僅是飼料成本的浪費。
更重要的是最終培育出的是不合格體型的雞,就像下面藍色的雞群成了「矮胖型」,同樣的開產體重,但是這兩個雞群在生產成績上表現截然不同。「矮胖型」的雞會出現高峰低、持續期短、蛋殼質量差、脫肛、啄肛、憋蛋等很多問題。
性成熟受「非脂肪身體總重」的影響 ,14-15周齡的繁殖系統生長需要一個嚴格的非脂肪身體總重 (Kwakkel, 1994),所以如果不考慮生長髮育的過程,那麼18周齡體重並不是產蛋期生產效能發揮的可靠指標 (Wells, 1980) 。所以如何來培育出合格的後備雞,是我們蛋雞養殖中面臨的第一關,後續將從營養和方案上把後備雞分3個階段,其正確的生長髮育的關鍵點控制,來幫助大家培育出合格的後備雞,為高峰期和長週期飼養打下重要基礎,就完全可以達到以下的生產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