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雞越來越難養的原因解析和對策

養雞的朋友都知道養雞是一個苦活,累活。特別是肉雞的養殖,從進雞苗的那一刻起到出雞,不僅有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整個人的心思都在雞身上。生怕一個不小心就造成了雞病的發生。所以我常說,養雞行業是一個身心備受煎熬的行業。因為我們都知道肉雞難養髮病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其原因主要是肉雞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肉雞的特點和發病原因認識,希望對廣大的養雞朋友能有所幫助。

一、大家都知道一般肉雞在短短不過50天(也有50多天出欄的),平均體重即可從40克左右長到3000克,甚至更重。七、八週的時間增長70多倍,而此時的料肉比僅為2.1:1左右,即平均消耗1公斤多點的料就能長0.5公斤體重,這種生長速度和經濟效益是其它畜禽不能相比的。正是因為這種生長週期短導致了雞體弱多病的原因。就像很多小孩在快速長個子的那段時間,很多都會反映腿痠腿痛一樣。

二、肉雞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要求有比較穩定適宜的環境(前期怕冷,後期怕熱)。肉雛雞所需的適宜溫度要比蛋雛雞高1~2℃,肉雛雞達到正常體溫的時間也比蛋雛雞晚1周左右。

1、肉雞育雛期怕冷,溫度低於32℃就會聚堆,很容易出現壓死現象。因此,肉雞育雛期間,廣大的養殖朋友一定要強化溫度管理,嚴防聚堆擠壓。另外有足夠的溫度,如果溼度達不到,小雞也容易扎堆散不開,所以在育雛期間,溫度和溼度都不容我們忽視。

2、由於肉雞的迅速生長,對氧氣的需要量較高,而肉雞在育雛期對溫度條件的要求有很高。因此,在肉雞育雛期間很多大哥大姐常常出現重溫度而忽視通風換氣。肉雞育雛期間保溫與通風換氣是一對矛盾,如果這一對矛盾解決不好,飼養早期通風換氣不足,很可能增加腹水症的發病率。我有個河北邯鄲的客戶就是這種情況,在沒有和他合作之前,雞的腹水情況每批都會有。從合作後,每次我都會告訴她一定不要忽視前期的通風換氣工作。第一批雞腹水的情況就基本沒有了。

3、肉雞稍大以後特別不耐熱,一是被毛厚了,溫度高了不易散熱。二是體溫調節功能逐步完善,不再需要高溫。三是採食量快速的加大,機體需要散的熱量也大大提高了。所以到了後期溫度一般超過30℃肉雞就會俯臥不起,不吃不喝,影響增重。特別是在夏季高溫時節,肉雞不吃不喝不算,還很容易因中暑而死亡。因此,夏季高溫季節必須具有良好的防暑降溫措施,確保達到肉雞生長髮育的適宜溫度,這樣才能保證肉雞正常的生長髮育,賺的經濟效益,否則很可能會因為這方面的原因導致賠錢。

  三、肉雞的抗病能力弱。這是因為:

1、由於肉雞的快速生長,大部分營養都用於肌肉生長方面,抗病能力相對較弱,容易發生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等一些常見性疾病,一旦發病還不易治好。此外,肉雞對疫苗的反應也不如蛋雞敏感,常常不能獲得理想的免疫效果,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疾病。因為肉雞整個飼養週期2/5的時間,免疫細胞都在一個半成熟的狀態下,綜合這些原因,肉雞抵抗力差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2、肉雞的快速生長也使機體各部分負擔沉重,特別是3周內的快速增長,使機體內部始終處在應激狀態,因而很容易發生肉雞特有的猝死症和腹水症(遺傳病)。

3、由於肉雞的骨骼生長不能適應體重增長的需要,容易出現腿病。

4、由於肉雞胸部在趴臥時長期支撐體重,如後期管理不善,常常會發生胸部囊腫。

  四、肉雞的優點

肉雞性情溫馴,運動速度較緩,適合於大規模的平養。

所以養雞特別是養肉雞,養的時候一定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疼愛,像對待自己媳婦兒一樣照顧。賣的時候就希望能像今年豬的行情一樣,蹭蹭的往上漲。總之一句話,養的時候要專心、用心、細心,出欄的時候再有一個好的行情,就不負我們所付出的那份辛苦了。

肉雞難養解析和對策

  衛生的管理:

我們平時多長時間清理一次雞糞?有的3天,還有1—2天。在夏天最好是1天清理1次雞糞。因為雞糞在雞舍內有個發酵的過程,發酵的同時產生大量的熱量,加上外面溫度高容易引起小雞的中暑。

平時經常的清洗水槽和料槽,保持乾淨衛生。

衛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帶雞消毒的工作。在平時的帶雞消毒時。因為不知道消毒劑的成分很容易引起小雞呼吸道粘膜得損傷,造成支原體、大腸桿菌、新城疫等病的發生。所以在帶雞消毒方面大家的爭議很多,我個人認為選擇好的消毒藥,是可以帶雞消毒的。因為一個事都有正反兩方面,有利就有弊,只要是利大於弊就可行。

以上講的這些都是讓養殖戶怎樣把雞養好,少得病,少用藥。今年2月份以來肉雞越來越難養許多養殖戶的雞不能正常出欄,即便能堅持到出欄,藥費也要達到過去的1.5~2倍,料肉比也很高,眾多因素使養殖戶賺不到錢,甚至賠錢使經濟效益達不到最高值,這樣有的養殖戶就不敢養了,始終處於觀望狀態。為什麼呢?一個是市場行情問題,如果毛雞價格低,那誰也沒有辦法,因為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另一個是疾病越來越複雜。究竟是那些因素導致的肉雞越來越難養呢?

  一、雞苗的品質

一些不正規或管理不嚴的種雞孵化廠,為了眼前的自己的利益放鬆了種雞的引進、培育、種蛋的消毒、特殊病原體的淨化、疫苗的漏免等,這樣孵化出的雞苗品質能好到那裡去?有的養殖戶只圖價格便宜而忽視了雞苗的質量,甚至從疫區選購雞苗,導致多種疾病通過種蛋垂直傳播,還有卵黃炎,臍帶炎及脫水等因素,直接影響雞苗的成活率。也給飼養管理增加了難度。不過話說回來,不要寄希望讓每個種雞場都孵化出不攜帶病菌的雞苗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好的雞苗能養壞,但壞的雞苗肯定養不好。優質健康的雞苗才是養殖效益的根本。

  二、藥物和防疫

藥物和防疫是養殖效益的保障,治療只是手段目的是給養殖戶解決困難,提高生產能力,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大家想一想一批肉雞飼養週期無非四、五十天,卻要做新城疫、傳支、禽流感、法氏囊、新城疫二免,這麼多疫苗,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機體的免疫系統,要知道疫苗本身就是一種毒。不知大家看到沒,有的雞死後胸腺不是實質器官而是變成「薄餅」或「萎縮」,腎臟腫脹,花斑,脾臟變小壞死,法氏囊萎縮等。這樣的雞抵抗力有多強?能養出好雞嗎?並且做完苗以後緊跟著就要用藥,有的不根據某疾病易發日齡和藥物的合理搭配去安排用藥,長時間的用某種藥物或不加診斷盲目投藥,不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隨意加大藥量,而忽略了機體的承受能力,不但使細菌產生了耐藥性,給疾病的防治工作帶來了困難,而且造成了浪費,增加了養殖成本。同時大量和長時間的投服抗生素,還能引起機體的免疫抑制。關於免疫抑制我就不多談了。有很多養殖戶問,我已經免疫了某種病的疫苗為什麼還會得這種病。不錯,儘管你採取了種種的防止病原體進入雞群的措施,由於各種原因,雞群有時仍可能受某種病原體汙染,所以大多數養雞戶根據種雞本廠及附近的雞病流行情況適時地接種若干種疫苗,使雞群形成一定的抵抗力。

值得注意強調的是免疫接種雖然能使雞群對某些疾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但如果毒力強的病原侵入雞群時,難免還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養雞戶時時都要記住,良好的飼養管理才是預防疾病的最有效的辦法,而疫苗接種則是輔助性的,千萬不要將主次顛倒,以為接種了疫苗就萬事大吉,放鬆了管理。

  三、飼料的原因

有的飼料廠為了保證利潤,該新增的營養素、預防藥沒有新增或劑量不足,導致機體發育不良,料比增加。更有甚者,有的飼料帶有黴菌,直接造成了免疫器官的萎縮,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導致繼發或併發各種病毒和細菌及支原體的經濟損失是無法估計的。所以飼料是養殖效益的基礎。

  四、外環境因素

造成環境因素概括的來講也就是環境應激,環境應激包括:不正常的舍溫、通風、密度、光照、飼養方式、飼養裝置、還有大環境造成的高溫、低溫、大風、沙塵、大霧等。環境是養殖效益的條件。今年春天的氣候特別異常,溫度忽高忽低,早晚溫差較大,讓養殖戶難以掌握合適的溫度,加大了今年大面積流行病毒性感冒、法氏囊和傳支的發病率直接給養殖戶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外部環境管理得好,就可以切斷外來傳染病源,減少雞隻發病機會。

  五、疾病因素

有的養殖戶自以為養了幾年雞就什麼都懂了,有病自己解剖、診斷、下藥,把獸藥店當成超市,小病還好,大病吃虧的還是自己。有的養殖戶乾脆不相信獸藥廠家,盲目的加大藥量導致機體中毒,直接造成了經濟損失。也有的獸醫工作者技術不精,沒有準確診斷出病情,造成了病情的延誤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增加了治療難度也加大了成本。比如:有的技術人員在臨床剖解時,只要看到了包心包肝的病例,直接診斷為大腸桿菌,這種診斷是片面的,在細菌中,包心包肝不是大腸桿菌的專利。我在論壇上有一個帖子,《走出包心包肝是大腸桿菌的誤區》如果大家感興趣就到論壇裡看看,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而大腸桿菌的單發率很低,一般都是別的病源激發或併發感染,所以說一旦出現大腸桿菌時,一定要找到病的根源,然後才去對症對因治療,才能使藥物發揮出它的最高療效。還有一個球蟲病,球蟲病對雞的危害很大,應該引起重視,網上養雞同樣如此,特別是小腸球蟲,因不易被人識別而忽視,這就是有的雞吃料不少但長勢不好,大小不一,參差不齊,臉蒼白冠蒼白的一個主要原因。另外因為早期球蟲的感染可以導致法氏囊的免疫失敗,因為球蟲卵繁殖的同時,造成了腸道粘膜的損傷,哪怕是沒有球蟲病的症狀(第一代裂殖期),而法氏囊疫苗抗原主要的靶向就是腸道粘膜,在腸道粘膜受損的情況下,不會正常產生法氏囊病的抗體,直接導致免疫失敗,引起免疫抑制。機體處在兩種免疫因子的作用下,導致其他病毒和細菌的連鎖發生,幾種病源同時侵入機體,造成了後期的混合感染,這就是導致肉雞不能正常出欄和養殖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科學管理

現代養禽業飼養管理的日程和要求越來越細緻而嚴格,飼養管理水平越來越高,營養和免疫的關係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世界著名的禽病防治專家們認為:對養禽業而言,世界上最嚴重的流行病為管理不善綜合症,生產中存在的80%以上的問題不是由病原微生物導致的疾病,而是由於飼料營養、光線、空氣、飲水四方面存在不足引起的,而這是可以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工作來克服的,科學管理是養殖效益的核心。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怎樣去管理呢?

  (1) 溫度的管理

溫度是小雞成活得第一要素,如果溫度低容易得沙門氏菌。我們要求溫度一般是35℃或者是34℃.。小雞是檢驗溫度的第一標準,冷了它打堆,熱了它張嘴喘。不是人為的感覺合適不合適,那怎麼判斷溫度合適不合適呢?那就是看小雞分佈是否均勻。均勻的分佈就是溫度合適,都靠近爐子了說明溫度低了。都離爐子遠了說明溫度高了。都靠近2個爐子的中間說明有賊風。賊風比低溫更可怕。英國喬治亞大學家禽教研組做過一個實驗,在34℃、 29℃、 26℃不同的溫度下同一個品種的雞,低溫育雛是高溫育雛腹水發生率的3倍,死亡率是2倍,生長差30%,差距很大得。如果低於正常溫度的2℃執行到出欄是差500克,按目前行情就是4快多錢。所以我們不要低溫育雛,但也不是溫度越高越好,如果溫度太高小雞容易引起脫水。育雛時合適的溫度有利於卵黃的吸收,在前幾天小雞腸道簡單有利於卵黃內大的免疫分子通過,超過14天腸道通透性關閉,母源抗體不能進入機體。卵黃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如果不能被機體吸收就會讓沙門氏菌利用造成臍帶炎,然後感染造成包心包肝。

小雞前期不能控制自己的體溫變化,只有15~21天后才能逐步完成這個功能,所以我們要給它一個好的溫度。那我們看看小雞受到了那些溫度的影響呢。首先小雞從出雛器的溫度是37.2℃,我們定完雛了龍頭把小雞送到你的雞房子這個過程是常溫的,雞房子已經提前升溫了雞房子是熱的。這樣小雞就在很短的時間內經歷了從熱到冷又到熱的過程。短時間內溫度變化太大,冷熱應激會刺激到小雞的腎上腺素大量的分泌,造成吞噬細胞分泌不足免疫系統受到傷害。所以為了儘量不造成太大的冷熱應激我們把小雞放進雞房子的溫度定在30℃—32℃比較合適,然後在幾個小時內把舍內溫度緩慢的調到標準溫度35℃.如果短時間內溫度變化超過5℃的話,腎傳支發生的概率就高了3倍。一旦得了腎傳支就表現花斑腎,引起蛋白質代謝障礙,產生大量的尿酸鹽沉積。治療原則第一降蛋白質,少加料精或者直接喂玉米。第二是升溫3℃以保溫為主。第三是排水排毒。第四是抗病毒控制繼發感染。因為腎傳支5天后會激發其他細菌病。

35℃只是育雛1---2天得溫度,第三天34.5℃,從第4天開始降低34℃,第5天33.5℃,第6天時33. ℃。以後每一週降3℃或者每2天降1℃。.一直降到18℃—21℃為止。18℃是小雞絕對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但是肉料比不合適,適合在飼料便宜毛雞貴得時候才用此溫度。而現在飼料貴毛雞價格不是太高採取21℃飼養,是因為這時是小雞肉料比最合適的溫度。

溫度變化不要過大,0—24天不要超過2℃,24—35天不要超過4℃,35—48天不要超過6,48---出欄不要超過8℃。

育雛是晚上一定要比白天高1---2℃,(人晚上睡覺要蓋被子,小雞沒有被子就要升溫)免疫時比正常高1--2℃.所有的疾病期間溫度要升高2℃。

  (2) 溼度的管理

我們養殖戶朋友有的平時不注意保溼,只注重溫度,育雛室溫度正常要求35℃,溼度要求70%,如果溫度高了溼度低了就會大量散失機體內水份導致小雞脫水、幹瓜子,造成洗澡容易感冒。

  加溼的辦法:

1 生爐時在爐子上放個水盆讓它散發水蒸氣來增加溼度,燒好的水晾涼後給小雞喝好。

2 在地面上噴水。溼度我們要求1-3天70%,就好比夏天剛下完雨太陽出來後照在地面上熱乎乎溼乎乎得感覺。4—7天降到60%--65%,如果不降的話大腸桿菌、球蟲可能在10天左右爆發。7天以後降到55%--60%就好比夏季長時間不下雨有一種乾燥的感覺。

如果溫度高了溼度低了,就好比人睡熱炕頭時早上感覺口乾舌燥,嚴重時有鼻子帶血的現象,雞也是一樣的。高溫度低溼度損壞了小雞鼻腔黏膜,細菌病毒容易通過受損的鼻黏膜感染機體,造成甩鼻(企圖把鼻腔的異物甩出去);繼續造成打噴嚏;進入氣管剛開始感染分泌物比較稀,有水樣羅音造成打呼嚕;水分吸收形成幹絡樣物質造成咳嗽;鳴官腔隙受感染後形成怪叫;支氣管栓塞後造成氣喘。

甩鼻→噴嚏→呼嚕→咳嗽→氣喘,這是雞呼吸道感染的幾種表現,這是我們養殖過程中高溫低溼造成的。

高溫低溼不利於小雞的散熱容易造成中暑,球蟲、腸炎和大腸桿菌也容易發生。低溫低溼容易感冒、腹瀉、增加死亡率。溫度和溼度得不合理還容易造成小雞的洗澡。

  (3) 通風的管理:

「通風換氣是個寶,任何藥物替不了」,通風不良乃百病之根源。只有良好的通風換氣,才能保證雞舍內的空氣良好,雞才能正常生長髮育。且不易得呼吸道病,這也是病雞放到雞舍外不用藥即痊癒的道理。

大家注意,通風和換氣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混淆了。通風,目的是造成空氣快速流動把雞的體溫帶出去有降溫的作用,要求風速1m/s。換氣,目的是把廢氣換出去換進氧氣來,要求風速不能大於0.2 m/s。廢氣究竟有什麼危害呢?廢氣包含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1 氨氣→刺眼→密度小在於雞舍上面要求小於15PPM→否則氨氣與氣管理的水結合形成氨水灼燒呼吸道粘膜→容易造成新城疫和大腸桿菌的發生。

2硫化氫→臭味→密度比氨氣大在氨氣下面→要求小於10PPM→否則硫化氫與氣管中得鈉離子結合形成氯化鈉損傷呼吸道粘膜→大腸桿菌、支原體易感染。

3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在雞舍下面→小於2500PPM→否則缺氧發悶→超標後造成雞的缺氧容易發生腹水症,2—3天發生大腸桿菌病。(二氧化碳檢測的方法可以使用劃火柴的辦法,在雞舍內火柴燃燒的時間越短越表明缺氧。)

4 雞舍內還有羽毛屑和灰塵,粉塵超標一週後大腸桿菌就會爆發。

想要把有害的廢氣很羽毛屑灰塵排放出去就要通風。通風最好的時間是一天中室內外溫差最小的時候,那就是下午2點。要想通風就大大方方的通,把所有的窗戶、通風口全部開啟,但是要注意不能讓風直接吹到雞身上,千萬不要把窗戶開一點小縫隙,這樣容易形成賊風。賊風比低溫更可怕,冬天的賊風就像劍一樣,打到哪個雞身上那個雞就病。雞到25天后主要就是通風,風通好了雞就好養多了。

  (4) 密度管理:

育雛時每平方33-40只小雞,隨著日齡的增加密度逐漸放小,保持在每平方米養20千克的雞為標準。原先我們通俗的計算方法是夏天每平方米養8到10只雞,冬天養10到12只雞。如果我們在固定的雞舍內為了多養雞密度太大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密度太大了雞的吃料會不均勻,造成雞有的大有的小。同時也給大腸桿菌,支原體,腹水等疾病的發生提供了條件。密度太小了造成雞舍得浪費,雞舍利用率降低了,增加了我們的投入成本。合理安排雞的數量也很重要。

  (5) 關照的管理:

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光照是24小時的,這是不合理的。在國外是迴圈光照,給1小時關照,馬上給2小時的黑暗。讓小雞吃完料後有一個消化的時間,飼料利用率高了。還有一點迴圈光照小雞能適應黑暗,如果我們突然的停電不會給雞很大的應急,否則小雞不適應突然地黑暗會驚慌、奔跑、亂飛、尖叫、打堆等,甚至會壓死一些雞。適當的黑暗對小雞好,同時我們還能省些電費。

什麼樣的光照才合理呢?我們拿1000只雞來舉例子。1000只雞需要8個燈頭,40瓦的燈泡8個,用於前三天,讓小雞儘快的熟悉雞舍的環境,知道水槽料槽的位置分佈情況。第4天開始還上15瓦的燈泡,同樣是8個。檢驗標準就是把報紙放在地上,離報紙1尺得位置能看清報紙上一行一行的字不用具體看清楚是什麼字就可以了。換15瓦的目的是不給小雞太強的光照,光照太強小雞容易興奮奔跑等,不利於飼料的吸收,我們養豬希望豬吃飽了就睡,養雞也一樣希望小雞多吃飼料少運動,這就是吃肥了跑瘦了的道理。

燈頭得擺放儘量呈三角形分佈,不要左右對的很齊,這樣容易在4個燈之間形成盲區,如果正好這裡有水槽料槽就會影響小雞吃料和飲水。燈頭的高度1.8米至2米,燈頭之間的距離1.5米,這樣比較合理。

喂顆粒時,在吃料好的情況下要停2---3小時電,讓小雞感覺開燈後好像新的一天的開始。晚上10點鐘到第二天4點鐘,小雞吃料很少,主要是讓它消化飼料和進行休息。如果沒有停電的習慣,後期小雞的猝死症狀會很多的。

  (6) 飲水的管理

飲水大家都會做,儘量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水溫高於雞舍溫度容易造成小雞的洗澡,雞舍溼度太低也能造成小雞洗澡。我們要求飲水一定要做到潔淨和充足兩個方面。有專家做過實驗,一個潔淨充足的飲水的雞群和一個不潔淨充足飲水的雞群出欄時能多250克體重,也就是差半斤分量2快多錢。

水槽要保持乾淨,最好1天1洗,不能形成水槽上黏黏糊糊的東西像鼻涕似的,就是粘桿菌,屬於厭氧菌如果長期存在很容易得壞死性腸炎。

在給雞停水時夏天不要超過1小時,冬天不要超過3小時。在蛋雞上,第1天停水造成雞30%的產蛋的下降,第2天停水產蛋率下降70%,到第3天就不產蛋了。這也說明飲水對雞的重要性。

  (7) 飼餵的管理

小雞來了後什麼時間給它餵食好呢?應該在小雞80%會飲水後再給小雞喂第一次食。餵食的方法是,拿100只小雞舉例。1000只雞第一天吃料13千克,分8~12次喂。每隔2~3個小時喂一次。讓小雞半小時內吃完飼料的80%,1小時內全部吃完。不要吃完馬上再喂料,要等都2~3小時之後再喂。如果喂得太勤了會出現大嗉子、硬嗉子和軟嗉子的現象。怎麼出現的呢,就是那些勤快人,一看到小雞沒有料了就馬上填料,那些健壯的小雞你填一次料它就吃一次料,這一天不停的吃造成吃的頂食了。就好比你辛苦一天了回家吃完飯後來個朋友讓你去喝酒了,快喝完酒了又來了幾個朋友拽你去吃燒烤。這樣你第二天也不願意吃飯了。

小雞頂食後,第二天在料槽附近晃來晃去的不怎麼吃料,你一摸嗉子很大,以為是吃飽了也就不管它了。第三天小雞不精神了閉著眼晃,再一摸它的嗉子都發硬了。第四天小雞的精神就更不好了,嗉子變軟了,把小雞抓起來倒立會從嘴角流出又酸又臭的液體來。這樣我們就把一些很好得的健康的雞雛給養成弱雛了。

少死雞多賺錢,但願今天講的對你們有幫助。真心的希望養殖戶能把雞養好,多賺錢。

精製與粗製卵黃抗體的優劣勢分析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疾病種類越來越多,某些病原體的變異也越來越快,疾病互傳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迫切需要有相應的快速有效的對策來控制疾病的發展,降低死亡,減小損失。毋庸置疑,外源性的特異性抗體是治療某些特定傳染病的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卵黃抗體作為

解析夏季籠養肉雞後期採食量偏低的原因

夏季籠養肉雞後期普遍存在採食量偏低現象,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會影響後期增重,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為了避免錘子與釘子現象,我從四個不同視角來解析造成採食量偏低的原因,以及相

家禽免疫失敗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蛋白質提供重要來源之一的家禽和家畜產品對藥物殘留的控制會越來越嚴格,因此畜禽傳染病的防控主要以獸用疫苗免疫

雞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發生原因

1、病毒性因素在雛雞和青年雞群中,由不同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誘發的免疫抑制疾病越來越常見,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嚴重,其主要表現:①影響雞群的生產效能;②導致多種其他不同的細菌性和病毒性繼發感染;③造成對特定疫苗免疫反應的抑制作用,如導致對雞新

免疫與那些藥結合起來好?免疫失敗的原因在哪裡?

隨著養殖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如今的畜禽養殖者也越來越重視生物安全了。除了常規的各種消毒程式消除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外,那麼根據疫情與疫情威脅按照既定的免疫程式接種疫苗

免疫與哪些藥結合起來好?免疫失敗的原因在哪裡?

隨著養殖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如今的畜禽養殖者也越來越重視生物安全了。除了常規的各種消毒程式消除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外,那麼根據疫情與疫情威脅按照既定的免疫程式接種疫苗

冬季雞蛋蛋皮變薄的4種原因,一定要知道!

最近一場寒潮,宣告著冬季的正式來臨。天氣越來越冷,養殖場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對於養雞人來講,蛋雞產下的雞蛋蛋殼變薄可不是件好事,相反雞蛋蛋殼變薄,變脆很影響雞蛋的出售,

雛雞死亡原因分析及對策

從事畜牧生產和臨床診療工作中,常聽到養殖戶反映,雛雞難養。此言不虛,因為雛雞的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新陳代謝旺盛,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飼養不當會引發各種疾病,造成大

造成免疫失敗的5個主要原因和對策

雞新城疫目前雖然有多種疫苗和免疫方法,但是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卻仍是居高不下,而各種因素對疫苗免疫的影響是造成免疫失敗、該病多發的主要原因。一、雛雞母源抗體高、離散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