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期要不要控料,怎麼控料才是最科學的?
首先說控料的好處:
1.防止飼料黴變
2.一些密閉不嚴的雞舍,養殖戶擔心夜間料槽內有料會引來老鼠偷吃而導致炸群,擔心雞群受到驚嚇引起死雞。
3.控制飼料的消耗量
4.擔心雞群過肥
5.讓雞群把料槽底部的粉狀料也吃進去。
控料有好處,當然不合理的控料壞處也多,壞處如下:
1.引起產蛋率下降
2.引起蛋殼質量下降
3.導致體重下降
4.引起癱雞、免疫力低下、死淘增高等
那麼重點來了!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控料?在什麼情況下不能控料?
1.一些雞群採食量高,可以達到二兩六或者二兩七。首先要找到採食量高的原因,是雞舍溫度低引起的採食量高、還是胃腸道消化吸收不好引起的採食量高、還是疾病因素引起的、還是青年雞養成了「大胃王」,還是飼料能量水平低等因素引起的採食量高。
如果是疾病因素、雞舍溫度低、飼料水平低等因素引起的採食量高,如果這時強行控料產蛋率一定是要逐步下降的,因為人為打破了能量供應平衡。只有找到原因針對性的處理才行而不是單純的控料。
2.當蛋形指數普遍偏大時(寬÷長),更不能通過控料降低採食量,否則會影響產蛋率,蛋形指數偏大偏小時可以適當調整營養配比,並根據情況考慮要不要適當控料。
蛋形指數可以判定脂肪沉積情況與肛門括約肌的彈性狀態。雞體的肥與瘦是相對體格的胖瘦,不是絕對體重值。比如雞個子小,體很胖,我們判定這個雞偏胖,但體重不一定大。
同樣,我們測的蛋形指數判斷體重偏瘦,是意味著肛門周圍脂肪沉積量不夠,但是它有可能是高個體重大的雞。這時這個雞有可能是出現了腹部脂肪消耗被過多的情況,需要提高飼料能量才可以。
3.早上亮燈時要保證料槽內有料,晚上熄燈前要保證料槽內有料,這兩個關鍵時間點不要控料。
因為雞群在晚上熄燈前會採食飼料用於夜間形成蛋殼,早上燈亮就有料雞群能迅速採食彌補夜間熄燈後無法採食帶來的能量消耗,同時能夠快速補充鈣質,能有效減少攤雞、改善蛋殼質量等。
(管理優秀的雞場不用擔心是不是會引起飼料黴變問題,控料和淨槽管理都是養殖過程中需要學會和掌握的技能,剛才提到的做法對粉殼蛋雞,白殼蛋雞的蛋殼改善最為有利,對提高產能也最有利,當然如何把握好這個度還是需要我們雞場管理人員幾天的摸索的)。
4.某些疾病恢復期別特意控料,有利於部分弱雞快速恢復。
5.當體重嚴重超標時可以緩慢適當控料,當體重不達標時慎重控料。
6.蛋雞後期需要的營養濃度會下降,理論上可以適當控料,但實踐中應結合上述情況具體分析是否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