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腹瀉常見病因及科學防治
蛋雞腹瀉是雞進入產蛋期後的一種病理症狀,不但影響蛋雞對飼料的消化和吸收,導致產蛋效能下降,雞蛋品質變差,還會引發機體脫水而危及生命。為了幫助養殖戶更加科學地認識蛋雞腹瀉,以下就蛋雞腹瀉常見病因及科學防治作介紹。
一、腹瀉常見病因分析
1. 疾病因素
疾病是引發蛋雞腹瀉的最常見原因,尤其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發的佔臨床病例的80%以上,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球蟲、腸道類病毒等是臨床常見的病原,多是通過飲水、飼料等感染。飼料原料、新增劑或藥物微生物超標也能導致群發,具有發病時間長、發病率高、治療難度大、危害嚴重等特點。
2. 日糧變更
日糧變更臨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開產期飼料由青年雞料轉變為產蛋期料時,飼料配方需要改變,同時需要增加8.5%~9%石粉,此時腸道有個適應期,其間易發生腹瀉;另一種是產蛋期間更換飼料品牌或飼料原料,飼料過度期間容易出現群發性腹瀉。
3. 應激因素
機體受到較為強烈的應激刺激時會出現生理調節性紊亂,從而表現出腹瀉症狀。常見的應激因素包括長途運輸、暴力轉群、高溫高溼、斷水斷料、噪聲刺激等。應激引發的腹瀉同樣表現出群發性,在應激因素解除後,相應症狀會逐漸改善或消失,但長時間持續應激則可能導致傷雞情況發生。
4. 藥物因素
藥物因素多為生產中購買了假獸藥、劣質獸藥,或者長期濫用某種藥物導致。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產蛋期的雞是不允許使用抗生素的,但有些雞場為了利益最大化而違規新增,不但導致雞蛋中藥殘超標,還影響雞腸道微生態菌群的平衡,進而雞群表現大面積腹瀉。還有些製劑產品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元明粉作為輔料,用藥後也會出現暫時性的腹瀉。
5. 中毒因素
食鹽中毒、菜籽餅中毒、棉籽餅中毒、黴菌毒素中毒等都能引發蛋雞腹瀉。因飼料拌料不均導致個別雞食鹽攝入過多時,這些雞會出現體液滲透壓升高,進而表現大量飲水,最終導致腹瀉出現;菜籽餅、棉籽餅脫毒不徹底時毒素能破壞腸道黏膜,引發功能下降,滲出增強而腹瀉;黴菌毒素則能直接破壞黏膜細胞,導致黴菌性腸炎而發生腹瀉。
二、科學防治
進入產蛋期的雞為了防止雞蛋中出現藥物殘留,嚴禁使用化學藥物防治本病,臨床多通過用中藥、植物精油、微生物代謝產物、微生態製劑等進行防控。
1.中藥
中藥常用楊樹花口服液、白頭翁散、四黃止痢顆粒等。楊樹花口服液具有化溼止痢的作用,根據疾病嚴重程度按照1~2毫升/只的用量集中飲水使用,連用2~3天症狀可顯著改善。白頭翁散是拌料型散劑,能澀腸收斂、減少黏膜滲出,一般按照2克/只的用量全天拌料飼餵,連用5~7天,對頑固性腹瀉治療效果佳,輕度病症還能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四黃止痢顆粒可按照0.5~1克/升水的劑量飲用,通常用藥後第2天糞便即可成形,連續使用3~5天可徹底康復,主要用於腹瀉嚴重而導致脫水的雞群。
2.植物精油
植物精油以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牛至油等使用最多,這些成分通常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多用於細菌性病原導致的腹瀉的治療。臨床使用可拌料、可飲水,但建議預防時採取拌料的方式全天採食,利於藥物全天對腸道進行守護,治療時則通過飲水方式集中用藥,有利於提升藥物濃度,治療效果更佳。使用劑量上依據不同產品的有效成分濃度而定,通常按照0.05%~0.2%的量使用即可獲得理想效果。
3.微生物代謝產物
微生物代謝產物以抗菌肽、溶菌酶等使用最多,抗菌肽是一種能抑制病原菌生長的多肽結構類物質,溶菌酶則可水解細菌中黏多糖的鹼性酶,不但能起到抗菌作用,還可與帶負電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結合,與DNA、RNA、脫輔基蛋白形成複合體,使病毒失活。
4.微生態製劑
微生態製劑是一類含有益生菌成分的飼料新增劑。益生菌以丁酸梭菌、釀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凝結芽孢桿菌、植物乳桿菌、糞腸球菌、雙歧桿菌等使用最多。這些微生物進入消化道後一方面能與感染的病原進行空間和營養的競爭,減少對腸道的危害,另一方面還能分泌消化酶,有助於飼料充分消化,快速改善腹瀉症狀。臨床按照0.1%~0.5%的劑量拌料使用,每週連續使用2~3天即可起到理想的預防作用,治療時劑量需加倍。
總之,不同原因引發的腹瀉,其臨床表現、病理特徵、病程長短、危害程度以及防控方法均不相同,受本病困擾的雞場務必準確查詢原因,採取針對性措施防控。實際生產中的某些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質(如蒙脫石、腐殖酸鈉等)對改善腹瀉病症也有較大幫助,可在飼料中適當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