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節,蛋雞營養是不是可以調整了??
隨著深秋到來,溫度逐步下降,雞群採食量也在逐步上升。
在高溫季節,由於雞舍高溫高溼,雞群的採食量低(一些雞群採食量會降低10克左右),很多雞場會提高飼料的營養濃度來抵消採食量下降帶來的營養負平衡(其實,大家對如何提高營養濃度的理解並不相同,有的認為能量高了好,有的認為蛋白高了好)。
當秋天溫度降低後,雞群採食量就會逐漸升高,一些朋友就會想著既然採食量提高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降低飼料的營養濃度,午夜加光是不是也可以停掉了?這個想法理論上是對的,但是實踐中卻不一定能行,無論是降低還是關掉午夜燈光,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避免操作不當引起生產效能的下降。
高溫高溼的夏季,雞群採食量低導致的營養不良,導致的機體會出現透支,雞群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重下降。行業內也常說「夏天挖的坑,秋天來填補」,夏季的坑越大秋季需要的補充時間越長。
這段話的意思是夏天攝入的營養不足時,秋天會通過多吃來彌補夏天營養的不足。
當雞群體重小、蛋重小,雞群需要攝入更多的營養才能滿足營養需求,如果此時貿然降低飼料營養濃度,就會影響到延長雞群恢復的時間,對提高生產效能是不利的。
那麼什麼情況下可以適當調整飼料中的營養濃度呢?
1.必須等到體重恢復正常,為避免雞超標嚴重,可以降低飼料能量。
2.蛋重恢復正常,為避免蛋重過大,可以降低蛋白。
3.有60%以上數量的蛋形指數偏小時,(蛋粗÷蛋長)
以下是不能全面降低飼料營養濃度的情況:
1.體重低於標準,不能下調,情況嚴重時還要綜合考慮原因所在和採取更為有效的解決辦法。
2.蛋重低於標準3克且蛋重不見恢復,甚至還出現下降時,不能下調飼料能量蛋白。
3.有60%以上數量的蛋形指數偏大時,預示著雞群中偏瘦比例高,需要謹慎對待,這種情況會出現產蛋延遲,甚至在遇到一場應激時出現產蛋下降。
溫差大的秋季,一些營養儲備不足的雞群只要有點降溫、有點風吹草動、應激、免疫注射疫苗時就會出現產蛋率的下降,因此體能儲備不足,體質不好的雞群,切勿隨意降低飼料中的營養濃度。
當然,有些細節要隨時觀察並採取對應措施,比如雞群出現蛋殼質量薄、癱雞問題,但是雞群精神正常、糞便正常,在晚上熄燈時,要觀察料槽內還沒有剩餘的石粉,如果沒有,大概率跟缺鈣有關係(不管新增多大比例)。
建議做好哨雞崗位制,每月都稱雞的體重,如果發現體重逐步下降的情況,慎重再次降低飼料的營養濃度(也可以每月檢測1-2次蛋形指數,根據肥瘦比例的變化,確定要不要對飼料和管理進行微調)。
同時也建議每天都稱蛋重,任何引起蛋重下降的因素,繼續發展下去,都有可能引起產蛋率的下降,蛋重下降時慎重降低蛋白(用營養校正器判定能量蛋白比,判定營養是不是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