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冬季青年雞週轉,您需要做好哪幾點?

為了更好地滿足雞群生長髮育及產蛋需要,養殖場一般於雞群9~15周齡完成育雛育成舍轉蛋雞舍的轉群工作。蛋雞從育雛育成舍轉到蛋雞舍經歷環境的鉅變、運輸過程的不確定性,轉群后往往出現體重不達標、呼吸道以及腹瀉等症狀,略有疏忽雞群會出現外傷、疾病甚至出現死亡。

在冬季,養殖戶可通過蛋雞舍與育雛育成舍無縫對接、運輸過程關鍵技術控制、轉群常見疾病的控制技術等相關關鍵技術的把控,最終實現生產效能達標、雞群健康、安全的目標。

  一、蛋雞舍與育雛育成舍無縫對接

蛋雞舍與育雛育成舍無縫對接包括雞群的品種、數量、健康狀態、溫度、溼度、光照以及飼料配方等。其中最難對接的是溫度和健康狀態,本文將重點對溫度和健康狀態對接進行闡述。

  (一)溫度對接

轉群后溫、溼度與轉群前的禽舍相似,若相差很多,則要提前做好升降溫或增減溼度的工作。在我國,在雞舍佈局中,蛋雞場為節省成本,不安裝供暖設施,寒冷季節,蛋雞舍舍溫較低,無法保證雞群所需要的溫度。冬季以儘可能提高蛋雞舍的溫度和降低育雛育成舍的溫度為原則,儘量降低轉群前後舍內溫度的變化幅度。

1、育雛育成舍降溫

育雛育成舍在轉群前14天開始逐步增加通風量,逐漸降低舍內溫度,最終實現育雛育成舍的溫度控制在白天18℃、夜間16℃,雞舍溫度最高不超過20℃;

2、蛋雞舍升溫

蛋雞舍在轉入雞群前溫度至少升溫至13℃以上,採用臨時的供暖爐實現,供暖爐根據雞舍空間大小以及供暖爐的效率進行有效匹配,且在雞舍進雞前根據外界氣溫的不同,至少供暖4-6個小時以上,使蛋雞舍的溫度在13℃以上;

3、雞群進入蛋雞舍控溫

雞群逐漸轉入蛋雞舍過程中,暫時不通風,當舍內空氣混濁,可採用強制性短暫通風,當混濁空氣排出後,停止通風,直至轉群完成;

4、蛋雞舍進雞後14天溫度的控制

蛋雞舍在轉群后1-3天,以保溫為主,儘可能和育雛育成舍銜接。4天-14天結合外界溫度,逐漸實現以最小通風量為主的通風模式,是雞群逐漸適應蛋雞舍環境。

  (二)健康對接

健康對接包括免疫資訊、投藥資訊、歷史發病資訊以及目前雞群的狀態,關於免疫資訊、投藥資訊以及歷史發病資訊較為容易獲得,而目前雞群的狀態需要及時評估,評估內容包括體重均勻度、體重合格率、呼吸道情況。

體重均勻度和體重合格率需要進行抽測雞群體重,一般採用隨機抽測方式進行,在雞舍的前、中、後、上、中、下9個位置點,每個位置點選取18只共162只雞進行稱重,核算體重均勻度和體重合格率;呼吸道情況:轉群前3天晚上,一般選擇在夜間8點-10點進行呼吸道聽診,判斷呼吸道的症狀和比例,以便轉入蛋雞舍後採取治療措施。

  二、運輸過程關鍵技術控制

運輸過程關鍵技術的控制包括轉群車保溫技術、防疫技術。

  (一)轉群車保溫技術

冬季轉群車運輸過程最難實現的是保溫與通風的平衡。

1、保溫技術

轉群車的保溫與通風的平衡主要取決於運輸距離的遠近,運輸時長小於40分鐘的短途運輸可以考慮密閉式的運輸車,運輸時長大於40分鐘的長途運輸採用敞篷車,對敞篷車前端、側面以及尾端進行遮擋,風不能吹到雞為基本原則。

2、裝雞密度

裝雞密度一般為雞群投影面積的1.1-1.2倍較為適宜,不同品種、日齡的雞群,體重與體型差距較大,裝雞密度的必然不同,在實施過程中,可提前試用轉群筐,根據試用情況,確定裝雞密度。

  (二)防疫技術

轉群是雞與外界接觸最廣泛的一個環節,防疫工作也需要重點關注。一般要求轉群車48小時內不接觸疫情區域和其他養殖單元;轉群車進入育雛育成舍要進行噴灑消毒,消毒後靜置不少於20分鐘;並對轉群車的車輪進行微生物取樣,取樣檢測合格方可進入場區,司機進行噴灑後進入場區,並要求全程不下車。

裝雞後的車輛根據指定路線行走,指定路線不得經過疫區、屠宰場、生活小區以及其他人口緊密的場所,減少雞與雞、人與雞的交叉感染風險。裝雞車輛的行駛速度普通道路控制在60公里/小時、高速控制在80-90公里/小時,運輸時長儘量控制在10個小時之內。轉群車輛進入蛋雞場執行進入育成育成場同樣的防疫程式。

  三、重點關注疾病與應激

在轉群后重點關注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腹瀉和冷應激。

  (一) 轉群常見疾病的控制技術

針對轉群后容易出現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病原發生的疾病採用轉群前2天、轉群后3天使用萬分之三的多西環素和泰妙菌素進行預防性投藥,如轉群后4-7天仍有較為嚴重的呼吸道症狀,繼續使用萬分之三的多西環素和泰妙菌素進行治療,一般投藥兩個療程後,即可得到有效控制。

  (二) 冷應激的控制技術

冷應激控制的原則是轉群后3天之內蛋雞舍與育雛育成舍的溫度差異控制在5℃以內,最高不超過8℃;轉群后14天之內溫差逐漸滿足最小呼吸量的通風換氣級別下的溫度。

  (三) 腹瀉的控制技術

籠養蛋雞與散養雞不同,它們的活動場所是雞舍,所以雞舍的溫度、溼度、光照、衛生條件、空氣質量等環境因素控制不好,也是導致蛋雞腹瀉的原因之一。轉群發生腹瀉屬於生理性應激腹瀉,表現為料便、水便和糞便不成型,多因應激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出現,使用標準劑量的益生菌和抗應激的多種維生素製劑可得到有效控制,在出現生理性腹瀉期間,不能調整飼料配方,否則會造成應激的疊加。

合理應用蛋雞舍與育雛育成舍無縫對接、運輸過程關鍵技術控制、轉群常見疾病的控制技術等相關關鍵技術的,可使轉群后呼吸道的發生比例低於3%,腹瀉發生率低於1%,傳染性疾病發生率為零,轉群后體重均勻度85%以上,體重合格率90%。

來源:智慧蛋雞,作者:魏曉冉、蓋雲飛。

寒冷冬季接青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定的青年雞到家了,在這個季節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1、上雞時間:如果可以選擇時間的話,儘可能選擇晴朗的中午上雞,如果天氣比較冷,那就先將雞舍的溫度上升1-2℃,以預防雞群感冒甚

如何做好冬季育雛管理?

冬季天氣嚴寒,北方一般為-10℃至-20℃左右,南方最低氣溫也能達到-5℃至-2℃左右,並且大風天氣多,溼度低,而育雛需要的溫度、溼度較高,一般情況下在第一週需要的溫度就達到了32-37℃

冬季養雞,做好防寒保溫是關鍵

冬季氣候寒冷乾燥,不利於養雞。雞對環境變化極其敏感,易發生冷應激,誘發各種疾病,因此冬季也是疾病的高發時期,一旦出現問題,將面臨不小的損失。面對冬季的風險,養殖朋友應以

冬季養蛋雞請做好這10點!

冬季氣溫低、空氣中溼度減少,很容易給雞群的生長帶來影響,因此做好保健工作利於雞群的生長。1提前做好準備寒冬到來之前,對雞舍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與維修,堵死牆壁裂縫,更換門

冬季飼養蛋雞做好兩件事

近年來,蛋雞規模養殖場(戶)數量不斷增多,且區域飼養表現明顯,絕大多數為農民個人經營,呈現出小規模、大範圍的特點。冬季飼養蛋雞,技術條件要求較高,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

冬季,您的通風做好準備了嗎?

蛋雞養殖過程中,對於密閉性雞舍,舍內通風和保溫工作相互對立。冬季易造成雞群的冷應激,因此冬季雞群的管理目標為防寒保暖,避免出現冷風直接吹雞現象。其舍內溫度應控制在13℃以上

冬季流感頻發,蛋雞流感有那些細節需要注意?

隨著冬季的到來,禽感冒病毒逐漸開始爆發,因為病毒喜冷怕熱,對日光敏感,冬季氣溫低,太陽光較弱,這些均有利於病毒在野外的存活,也就增加了感染的機率。再則由於冬季氣溫變化大

冬季養雞最需要注意的兩種雞病

冬季常常引發各種疾病,必須要謹慎小心,尤其是下面的兩種雞病。一、軟骨病雞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尤其是冬季,若體內礦物質特別是鈣、磷的代謝遭到破壞,便會引起骨組織生長異常而形

冬季「冷應激」如何預防?

冬季氣溫驟變,容易造成雞群冷應激,因此,冬季應該做好雞舍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冷應激發生。■冷應激對雞群的影響產蛋雞最適宜溫度18℃~23℃,低於7℃時體重下降,當溫度低於4℃,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