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發揮蛋雞潛力應把握七關鍵

充分發揮雞種的遺傳潛力,提高其產蛋量,取得最理想的經濟效益,在生產管理中應把握好七個關鍵環節。

提高後備雞的整齊度

培育後備雞是否成功,其整齊度是一個重要指標。體形差異小,雞群發育整齊,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將來開產時間才能一致,產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努力從雛雞開始提高其整齊度,除在溫度、溼度、飼料、密度、免疫等各方面進行科學管理外,要注意隨時將強弱雛雞分開飼養,對弱雛加強營養。

在育成雞階段,按照雞群中大多數雞隻的需要來管理,儘可能縮小雞群內的個體差異。

首先飼養密度要適中,杜絕因飼養密度過大而造成環境條件惡劣,雞隻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響育成雞的整齊度。

其次要按體重適時進行分群,分為大中小三群,對超重的群體進行必要限飼,對體重小的群體則進行合理補飼,以縮小全群體重差異,達到開產體重的整齊化。

後備雞體重達標

體重是衡量後備雞生長髮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骨骼的發育與將來母雞的蛋重、蛋殼強度好壞密切相關。在管理中使開產雞的平均體重和骨骼發育都能同時達標是體成熟的重要標誌。不同雞種都有其標準體重,體重過大過肥時性機能較差。骨骼的發育用脛長來表示。體重達標而脛長未達標,說明其體內脂肪過量,直接影響其產蛋量和蛋殼質量。在調整體重時應掌握的原則是在蛋白質滿足的基礎上,調整能量,攝入能量高時,增重加快。因此在育成過程中,需不定時抽測體重和脛長,並採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力求使其體重和脛長在開產時能同時達標。

控制好性成熟日齡

性成熟的早晚與環境及遺傳有關。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雞12周齡後對光刺激敏感,能促進性成熟。在生產中應注意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光照方案,使雞的體成熟與性成熟達到同步一致,才能保證生產潛力的充分發揮。特別要注意開產前後利用光照控制性成熟的適時化,何時延長光照時間促進性成熟應根據18周齡或20周齡時抽測體重而定。如果體重達標,應自18周齡或20周齡每週延長1小時,直至增加到16小時時恆定不變。如果20周齡體重仍不達標,則將補充光照時間向後推遲一週,並在此階段加強營養,促進體重達標。

產蛋期加強科學管理

1

保障最適宜的溫度範圍

生產實踐表明,13-23℃是雞產蛋的最適宜溫度範圍,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雞的產蛋率和蛋殼質量,因此要做好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

2

舍內通風換氣良好

通風換氣可起到排汙、調節舍內溫溼度的作用,特別是在大規模集約化養雞場,通風換氣對雞產蛋潛力的挖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冬天氣候多變,氣溫較低,母雞的產蛋率容易忽高忽低,在保溫的前提下,要把雞舍的空氣調節好,可在溫度較高的上午11時至下午2時進行通風,注意通風口要錯開,以防穿堂風。

3

合理的光照方案

光照能刺激雞腦垂體分泌生殖激素,促進產蛋。產蛋期光照原則是光照時間宜漸長不宜漸短,光照強度也不可減弱,從而使母雞適時開產並達到產蛋高峰,充分發揮其產蛋潛力。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人工光照或自然光照結合人工光照,整個產蛋期應嚴格執行。

4

綜合衛生防疫措施

注意保持舍內和環境的清潔衛生,經常洗刷水槽料槽和飼餵工具並定期消毒,防止疫病的發生。

5

減少應激因素

任何環境條件的突然變化都會使雞群驚恐,引起應激反應,導致雞食慾不振、產蛋量下降、產軟殼蛋。減少應激因素除採取針對性措施外,應制定和嚴格執行科學的雞舍管理程式,包括光照、通風、供料、供水、飼糧更換等。

產蛋高峰期後的飼養管理

1

產蛋高峰期後管理的關鍵環節是實行限制飼養,防止母雞過肥而影響產蛋效能的發揮,確保中後期產蛋持續性良好。具體方法是在產蛋高峰過後3-6周,產蛋率下降4-6%時進行限飼,限飼過程中結合產蛋曲線進行試探性減料,防止因減料造成產蛋率的過快下降。根據體重變化來考慮採食量的增減。採食量的具體確定還須考慮季節等因素的影響。

2

及時挑選病弱雞

在飼餵或觀察雞群時,凡發現精神不好、冠白或紫、腿不能站立等情況的雞應及時挑出淘汰,以防死於籠內。

3

防止「早衰」

因維持產蛋高峰的時間過長,使機體出現「負平衡」,體重明顯減輕,從而造成雞的早脫毛,尤其在寒冷的季節脫毛更嚴重。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調整飼料營養水平,防止「早衰」,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產蛋後期飼養管理,避免產蛋週期的過早結束。

把握好產蛋期的合理用藥

蛋雞的疫病要始終堅持防重於治的原則,但各種免疫在開產前已基本完成,蛋雞進入產蛋期後,特別是在產蛋高峰期,攝入的營養主要用於產蛋和增加體重,這期間不宜進行免疫接種和驅蟲。有些人認為,冬天溫度低了,病毒、細菌孳生少,對雞舍的消毒有所忽視,導致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傳染性鼻炎、新城疫等病的發生,所以一定要注意消毒。因為天氣冷,一定要做好飲水消毒,這樣在冬季才會有較穩定的產蛋率。

產蛋期加強管理,防止疾病的發生,儘量不用藥,一旦發病要謹慎用藥。

嚴格把握好飼糧質量

1

忌用黴變飼料和劣質新增劑。

2

按雞種的飼養標準餵給全價的配合料,保證營養的充分合理。

3

飼糧的調整與過渡要合理。生產中溫度變化和階段飼養等因素影響都需要適時調整飼糧營養成分,如寒冷冬季則適當增加能量飼料降低蛋白含量。階段飼養中雛雞階段到育成雞階段到產蛋期的階段過渡,需不同營養成分的飼糧逐步過渡。所有飼糧成分的調整都必須逐步進行,切忌驟變。

怎麼挖掘蛋雞潛能?

為充分發揮雞種的遺傳潛力,提高其產蛋量,取得最理想的經濟效益,在生產管理中應把握好五個關鍵環節。一、提高後備雞的整齊度培育後備雞是否成功,其整齊度是一個重要指標。體形差

肉雞育雛的關鍵技術

雛雞出生後的保管、運輸和育雛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雛雞出生後的前48小時,管理環節中任何失誤都會影響雞隻遺傳潛力的正常發揮。在實際生產中,這些環節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視。因此,為

當養雞賺錢越來越難,如何挖掘蛋雞的產蛋潛能、高效節省成本?

所有的養雞人進入蛋雞養殖行業都是為了獲取利潤。養殖者想要取得最理想的經濟效益,就需要充分發揮雞種的遺傳潛力,提高蛋雞的產蛋量。挖掘蛋雞的生產潛能,應該在生產管理中把握好

肉種雞後備期目標體重的調控

不能有效地對雞群實施科學、合理的體重調控措施是導致種雞生殖系統發育不完善、產蛋期死淘率偏高、生產效能發揮不佳的重要因素。切實落實好體重調控,認真把握各階段的周增重幅度及關鍵時間點的目標體重,對於雞群生產效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一確保育雛期末(4~5周

商品肉雞腸道健康與生產效能

1.高生產效能潛力的發揮與飼料低成本方案(難以消化的原料組合)的矛盾目前的肉雞料行業,隨著全球育種領域飛速的進步,商品肉雞有了更大生產效能提高潛力。為了追求更得的經濟效益,往往要求儘量達到投入產出比最大化,因此,在肉雞內臟(尤其消化器官)沒有充分發

蛋雞產蛋期的溫溼度控制

適宜的環境有利於蛋雞產蛋潛力的發揮,也是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和雞群健康的保證。雞的適宜飼養環境在前面的章節中列印細敘述,這叭僅就一些要點重點問題作敘述。(一)溫度產蛋雞適宜的

蛋雞換料的幾個關鍵時期

蛋雞生產效能的決定因素是遺傳效能,但這種遺傳效能的充分發揮,取決於飼料營養、飼養環境、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其中飼料作為保證蛋雞正常生長、生產過程中營養需求的提供者,根據

蛋雞換料的幾個關鍵環節!

蛋雞生產效能的決定因素是遺傳效能,但這種遺傳效能的充分發揮,取決於飼料營養、飼養環境、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其中飼料作為保證蛋雞正常生長、生產過程中營養需求的提供者,根據

要想高產穩產?先了解蛋雞產蛋期的生理特點!

蛋雞產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務是為雞群創造適宜與衛生的環境條件,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同時降低雞群的死淘率與蛋破損率,儘可能地節約飼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