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抗熱應激的對策
蛋雞的最適溫度為 13~24℃,此時機體的產熱和散熱維持動態平衡,蛋雞生長效能最好。
在13-24℃,輻射、對流和傳導等顯熱散熱方式可以把雞的體溫維持正常。超過25℃後要通過呼吸道喘氣來蒸發散熱,蒸發1克水分散失540卡路里體熱;溫度超過28℃,蛋雞開始出現較為嚴重的熱應激反應;高於 32℃時,出現嚴重的熱應激反應,這時,產蛋雞體內生理、生化代謝發生變化,造成養殖上的巨大經濟損失。
1.採食量降低:在 32~38℃範圍內,氣溫每上升 1℃,採食量降低 4.6%,在熱應激時,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而甲狀腺激素有促進消化道蠕動,縮短食糜通過腸道時間的作用,因此,甲狀腺激素分泌的減少就會影響到胃腸道的蠕動,胃的排空受到影響,通過感受器傳到下丘腦採食中樞,使採食量減少。高溫還可通過溫度感受器作用於下丘腦,抑制採食。另外,溫度升高時面板表面血管擴張、充血,導致消化道內的血流量不足,影響動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速度,對採食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雞隻大量飲水導致腸道內消化酶濃度降低,飼料消化利用率降低。
2.蛋殼質量變差:血鈣含量是影響蛋殼質量的重要因素。熱應激時,熱應激導致酸基紊亂,使血鈣含量降低。
同時採食量減少,排尿量增加,干擾小腸黏膜上皮對鈣的轉運。熱應激時,雞血液中氫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濃度明顯下降,從而導致蛋殼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3.稀便、水便:由於氣溫升高,雞隻通過大量飲水,加速自身碳酸鹽和鉀離子等的排洩排出多餘的熱量,可造成生理性腹瀉;此外,雞隻大量飲水導致腸道PH值失衡,有害菌大量繁殖,腸炎發生。
4.脂肪肝,肝破裂,死淘率升高:脂肪肝出血綜合徵(FLHS)的最高發病率一般出現在夏季。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下,蛋雞對能量的需求降低,如果不改變日糧結構,會導致能量攝入過多。夏季蛋雞主要依靠呼吸過程中的蒸發作用來降低體溫。過量能量造成的腹部脂肪堆積會干擾正常的呼吸和降溫,使這些雞更容易出現中暑和肝破裂。熱應激造成肝組織氧化加劇,過氧化物蓄積,進一步增加肝臟負擔。
5.舍溫升高,呼吸頻率正常溫度下的20次/分鐘逐漸增加到100次/分鐘,導致呼吸性鹼中毒,持續高溫,雞腹肌疲勞,呼吸速度減慢,造成呼吸性酸中毒,死淘增加。
6.血液迴圈系統:熱應激時,雞的心率會加快,血液迴圈加快,外周血管擴張,容易引起心臟衰竭死亡,腦充血、肺水腫、缺氧等症狀。
7.內分泌系統:熱應激引起機體內分泌的生理失調,成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激素(LH)和催乳激素(LTH)生成減少,雌二醇的分泌明顯降低,從而影響了卵泡的生長髮育和成熟,排卵數減少,產蛋率下降。
8.免疫系統:通過交感神經系統對通過對脾臟、淋巴組織、胸腺及骨髓等免疫組織器官的腎上腺能受體的作用,來直接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導致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下降。
9.生產效能:在27°C以上每上升1℃,不合格蛋會增加1%,蛋重會下降0.2-0.4克,掉毛嚴重,影響種蛋受精率、種蛋孵化率和商品雛雞質量等。如何防範熱應激的影響,從管理上我們要:
→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防範
→檢查通風系統,保證正常高效執行
→清洗更換溼簾
→準備除錯好備用電源
→提前補充維生素FV002,提高抗應激能力
→提前做好免疫和驅蟲
→降低密度,淘汰弱殘和不產蛋雞
同時要了解雞的熱應激是溫度和相對溼度的組合效應,稱為有效溫度。增加空氣相對溼度和溫度的任意一個都將加大雞群的熱應激。雞場技術人員應該仔細監控當地的溫度和相對溼度。一般來說,白天溫度增加但相對溼度降低,最佳的降溫方式是蒸發降溫(噴霧、加溼器、溼簾),當晚上溫度下降但溼度上升時,噴霧增加的溼度會加重熱應激,可以使用風扇來增加空氣流動減輕熱應激。在開放式雞場可以讓風扇在晚上和早晨一直執行,這樣做的目的是最大化降溫效果,以便在第二天有一個較長的中溫期。
從飼養管理上我們的改善方法有:
1、提高飼料營養水平,滿足低採食量營養需求;
2、給雞群使用優質抗熱應激的維生素;
3、關注水線安全,改善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