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產蛋雞產蛋無高峰的原因與對策
蛋雞養殖中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初產蛋雞沒有高峰期或進入高峰期非常緩慢,開產晚、上高峰的時間較長,產蛋率忽高忽低呈反覆狀,或在產蛋高峰期時(按日齡計算)無產蛋高峰(產蛋率維持在80%左右),或者比規定日齡內的產蛋率低(10%~15%),雞蛋質量差,有白殼蛋、薄殼等情況,如果130日齡以後才能開產,產蛋率上升緩慢,那麼就應該仔細查詢原因並採取相應對策才能達到較好的養殖效益。
一 造成蛋雞無產蛋高峰的原因
1 雞群發育不良因素
整群中有較多體型瘦小、雞冠萎縮不展或過於肥胖者。體重與雞的生產效能密切相關,是代表雞健康狀態的一個外在指標。雞體重是否達標直接決定了產蛋率高低,產蛋高峰期長短,以及對疾病的抵抗力。特別是8周齡前的體重,如果不達標將給以後的生產效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造成雞體重不達標的主要原因包括:飼料營養水平低、質量差、飼養密度大(採食和飲水槽位不足)、環境不好、發生疾病等,另外,體重不均勻也是上述原因所致。定期稱重將有助於養殖者對雞體重的監控,在出現不達標情況時,及早採取措施。
2 光照不足因素
每年9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的雛雞,10周齡~20周齡時,正處於日照逐漸延長的時期;每年4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出生的雛雞,10周齡~20周齡時,正處於日照逐漸縮短的時期。10周齡~20周齡之間的小雞,生殖系統對光照逐漸敏感,夏秋季節出生的雛雞,生殖系統發育要比冬春季節出生的雛雞要慢得多,開產也就適當地要晚7~10天。光照不合理,如時間過短,光照過弱或開、關燈時間無規律,也會造成產蛋徘徊不前,上升緩慢。
3 飼料因素
所用飼料營養偏低,達不到高產的需求,造成雞隻生殖功能低下,易歇產。比如雞產蛋高峰期飼料中的蛋氨酸和胱氨酸不足、礦物鹽比例不當或不足、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供應不足;使用水分含量比較高的新玉米,造成飼料中能量含量較低;使用了質量不達標的豆粕,造成飼料中蛋白含量較低。這些原因都可以造成雞群體重不達標、機體抵抗力下降、易應激炸群、生長髮育緩慢等,都會影響其產蛋曲線的上升。
4 疾病因素
雛雞時患過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等,造成生殖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或生殖系統發育不良,此時雞群外觀正常,但有不少冠臉瘦小、蒼白或萎縮的雞隻,剖檢可見輸卵管沒有發育或卵泡稀少。雞群在開產以後,達到產蛋高峰期之前,感染雞白痢、呼吸道病、產蛋下降綜合徵、非典型新城疫、腺胃炎病疾病,或者存在慢性疾病或隱性亞臨床疾病,比如球蟲或寄生蟲引起的腸毒綜合徵等,都可以造成雞群產蛋上升緩慢。
5 應激因素
喂料時間的改變、經常變換飼料配方或原料品種、停料停水、氣溫突變等均會導致蛋雞的產蛋量不高。
二 蛋雞無產蛋高峰的對策
採取合理光照程式、解除免疫抑制、飼料營養要全面。另外雞開產前,必須用高效抗球蟲和腸毒藥,拉莎利 剋星 米球或用銳必達,聯合或單獨飲水4~5天,做好新城疫、流感、傳支的鞏固免疫工作。雞開產後每2個月用一次抗球蟲藥物,它的重要性不低於新城疫和大腸桿菌病。同時必須及時使用抗腺胃炎藥物,很多雞群都是先發生了雞痘,後又繼發腺胃炎,造成很高的死亡率,並且藥物治療無效。雞群發病後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只有淘汰病雞,治癒後的雞群也會生長不良。